十三,铁船出航
十三,铁船出航 十三,铁船出航 在前面教育的基础上。成立了龙族科技院,专门负责龙族的科技开发与应用,院长自然是我了,智慧、阿根、阿乌,依依、竹梅等都在其中,当然都是兼职的,每周一会,可以提出一些部族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共探讨或者群策群力,一起攻关,因为古代的科学相对较浅薄,所以,像达芬奇那样,一个人涉猎几个行业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事实上,古代的科学家都是杂家,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专家还是比较少的。 另外,科技部有专人负责收集民间的发明或者建议要求,审核后,或者试验,或者让技术人员想出解决办法,一些高难度或者把捏不准的。则提交大家讨论研究。 虽然从历史上来看,没有一个国家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会成立科技部,在中国,甚至将其认作奇技yin巧,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这也是中国古代科技非常辉煌,但是生产力发展极慢的根本原因,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成立科技院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很多事情可以让科技院解决,用不着我事必躬亲,我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包办所有事情,另一方面,代表龙族最高水平的科技院的活动,也可以发明创造出一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能指示出现在龙族人最缺乏的知识以便我对症下药的教育,因为很多知识,如果用不上就很容易被遗忘,而需要的知识,就很容易被掌握,而且会深化下去。 说起来,我也是占了自己是个杂家的便宜。虽然不精,但是样样都懂一点,不然,来到这原始社会,恐怕就寸步难行了吧? ---------------------------------- 白天授课,晚上造人,上天垂帘,妃子里面又有几个肚子吹了起来,这下总算放心了,想去年到今年春天,自己的咻嘿迟迟看不到成果,还以为穿越过来后就丧失了造人功能了呢。 现在龙族的钢铁产量上去了,也不能打制太多的工具武器放着,太浪费了,而且不用的铁器很容易生锈,工具少,用得勤反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这年头除非大规模火山喷发,不然没有酸雨,钢铁受腐蚀生锈的速度也比较慢。 当然。多出来的钢铁我很容易就找到了用途,那就是造船。 其实这年头,木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谁叫咱不差铁呢?现在龙族的渔业还只限于太湖以及之流,但是,我的目光,早已经投向了大海。 在浙江北部沿海,就是有名的舟山渔场,这年头,没有滥捕滥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什么的想必大大的有吧?放着这么一个聚宝盆不开发,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海上不像内湖,风急浪高不说,还有暗礁无数,这年头又没有航道图与海图,木壳船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然而,即使我们现在的钢铁产量不低,想要完全制造铁船队还是力不从心的。 龙族,包括原来的海族在内,都没有真正出过海打过鱼,大家都知道,大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温顺,实际上是很凶险的,一旦发起威来,会把你吞进去,然后啃得连根骨头都不剩。 再说大海无风还有三尺浪呢,龙族人又没有驾船海中航行的经验。像后世一般,驾着小舢板出海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船必须造得大一点。 大一点,那要多少铁!十吨,二十吨,那都算是少的! 想了半天,最终决定,造铁底船! 我的设计是这样的,船底是一块大铁板,不过船身只到边上三十公分为止,再上去还是木头,而船头,则用包铁,这样,既比木头船更加牢固耐碰,重量也减轻不少。 想好以后就做吧。 不过,我们手里可没有大型水压机油压机什么的,想要轧钢还是有点困难,只有采用浇铸了。 浇铸也不是太简单,坩埚太小,只能分次浇筑,先在模型上慢慢浇出一块钢板。边上一圈用粘土嵌入留下一个槽,这是为了防止再次浇铸有裂缝,不牢固,待钢水冷却后挖掉粘土,然后两边用耐火泥做成高一点的槽,再将钢水浇铸满就可以了,这样虽然不如一次浇铸牢固,但是也算是天衣无缝了,一般的冲击根本不怕,要是巨力冲击,那木头早碎了。 在这块钢板上面。也预留了一些榫头,为了保险,还特地再在里面浇铸了几个空心钢柱,里面可以插入木桩,木桩是与做船身的木板连着的,这样更加牢固。 ------------------------------------ 铁船底在老驻地浇铸成功后,通过结冰的河面用爬犁运到了湖州新城,在那里建造木制船身,船头则用包铁,铁皮是手工打制的,花了将近半个月功夫,一只铁底船大功告成了,还行,大约用了四吨钢铁,下水那天,湖州城里大多数人都来看稀奇。 原来,族人在听说我要用铁造船时,都感到不可思议,现在大家接触的铁制工具也不少了,都知道铁比木头重,木头比水轻,可以浮在水面上,用来造船不稀奇,这铁放到水里就沉下去了,怎么可以造船呢? 看电影,新船下水都是在绳子上栓上一瓶香槟的,砍断绳子,香槟往下荡过去,在船身上撞个粉碎,然后船身缓缓滑动,最后进入水里,掀起一阵洁白的浪花,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我们没有香槟,不过用瓦罐装水代替也是一样。 当然,我们的船下水没有那么顺利,虽然用毛竹做了滑道。但估计这玩意儿用处不大,所以早安排了人手。 当然,首先要祈祷。 万能的天神,你让大地长出庄稼,山川充满野兽,河流遍布鱼虾,现在,你又赐予我们铁船,让我们可以扬帆出海,从此大海将献出吃不完的食物,龙族人生活将一年比一年更加美好…… 祷告完毕后,是阿乌他们的大戏,折腾了好一阵子,前戏结束,我亲手举起金光闪闪的铜斧,砍断绳索,瓦罐“砰”的一声,在船首铁皮上撞个粉碎,几乎同时,十几个族人一起发力,将船推入水中——是冰中。 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太湖岸边也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但是挡不住厚重的铁船下水,浮冰破裂,先是沉下去,再从水里翘起来,压到了旁边的冰层上。 族人们屏息看着这一切,现场陷入一片寂静,然后,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万岁!” “天神族长!天神族长!” 船真的浮起来了! 看着这些欢呼雀跃,顶礼膜拜的原狼族人,我明白,现在,他们终于融入龙族这个大家庭了。 趁势对正在沉思铁船怎么可能浮在水面上的初中生们再温习了一通浮力的知识,就带着事先组织好的水手们还有智慧阿根跳上了船,当然,临时又加入了阿乌,大个子强、木牛这几个不甘寂寞的家伙,看小猫在岸上可怜巴巴看着我,我又走到船边,示意族人将小猫抱起来给我,小猫一到船上,就疯开了,我没有办法,只得告诫她小心落水,这边就吩咐开船。 ------------------------------- 这艘船的动力主要是人力与风力,人力方面,浅水可用竹篙,到了海里自然不行,所以又配备了橹与桨,平时主要用风力,这是一艘三桅帆船,主帆是纵帆,前后帆为三角帆,这样,既容易机动,也容易cao纵,当然,合格的渔民与船老大还需要好好磨合。 冬天,主要是西北风,在我的指挥下,水手们费了好大劲才升起了巨大的风帆,风帆马上鼓满,渐渐对船施加力量,很快,船儿在族人的欢呼声中,压碎了冰层,驶入了太湖,开始下网,事先已经准备了拖网,是用铁块压着沉底拖的,因为湖水较深,所以浮子到不了水面,不受碎冰影响。 太湖的渔业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这年头的古太湖,面积足足有七八万平方公里,光靠龙族在岸边打的那点鱼根本伤不了皮毛,所以,下了一网,不到半个小时就吃不住了,连忙拖上来,足足有三四千斤,足够船上的几十个人吃几个月了。 为了保险,船上的舵是用钢铁打造成铁杆铁片制造的,这样,即使是在在海里遇上大风浪,也不轻易会失去掌控,我们一边磨合,一边乘风破冰,昂然前行。 冬天的古太湖,又是一番景象,白色的浮冰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很像雪原,到太湖深处,冰层开始断续,偶尔可以看到波光粼粼,鸟岛上,野生水鸟还是那么热闹,上下翻飞,我这才想起自己忽略了这个宝贵资源,于是叮嘱族人,回来时一定要停留一下,搜索可能存在的鸟蛋。 前面说过,一般野鸟冬天不下蛋,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因为野鸭之类太多了,搞好了,以后就有鸭rou吃了,鸭子可以放牧,无需饲料,比鸡还好养。 穿过太湖,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沿着弯弯曲曲的太湖入海水道进入了大海,也就是东海了。 大海比起太湖来,又是一派新的景象,因为太湖寒冬时大部分湖面结冰,所以看上去一片白茫茫,但是海洋不同,盐水本身结冰温度就要低一些,加上海水深度大,夏天留下来的热量多,而且无风三尺浪,所以,中低纬度的海水是不可能结冰的。 这年头,因为植被良好,没有水土流失,所以,夹杂在长江与钱塘江杭州湾之间的苏南与浙北沿海海水也是一片湛蓝,只是冬天的海水似乎更加黝深一点,是深蓝色,海里水鸟也多,不过都是海鸥海燕一类海洋鸟类。 其实我们现在的位置,并不是后世真正的东海,而是苏南与浙北平原的一部分,上海还在外面,远未成陆,远处的点点岛屿,其实是后世的山岭,不过这一带也没有什么岛屿,沧海桑田,这让人想想就一股难以言说的神秘感觉。
入海后,我们沿着海岸靠右行驶,也就是一路南下,不过没有在最早的煮盐队驻地靠岸停留,只是远远打着招呼,顺风而行,当天就到了海族城。 ------------------------------ 现在的海族城,比上次又大了很多,因为后来又增加了不少新族人,以及狼族也分过来一万人,所以以前的海族城就显得不够用了,干脆做了内城,外城将原来建造在城外的房子都围了进去,现在的海族城是稍稍圆润的矩形,周长大约十五六公里,高三米,宽两米左右,部分青砖夯土,部分三合土,反正周边两百公里以内并没有强大的部族,加上还武装了大量的铁炮,所以基本上也是够了。 这里建房用的砖头石灰,只有少部分是本地烧制的,大部分都是从老驻地运来,不过最近情况有所改变,从老驻地抽调过来的技术工人改造了这里的窑,这样,就可以用煤来烧制需要的砖瓦石灰了,海边因为风大,房屋的质量要求尤其之高,有了煤炭,燃料就不成问题了,不过这里有一种新发明让我很感兴趣,那就是烧窑的废热利用,海族人将烧窑与煮盐结合起来,还是挺有创意的。 海族城现在是老成的牛伯在主持,现在各城的鸽子繁殖都多了,所以早早接到了我的飞鸽传书,带着海族城的高层以及一大帮妇孺老人早早就在海边翘首以待。 现在的海族城,是以妇孺老人为主了,因为成年男女都已经被调往湖州,以便天气转暖后北上建设马鞍山,而从湖州调过来的都是狼族妇孺老人,这个也是计划好的,因为相对来说,海边无论是晒盐还是赶海,都无需壮劳力,一般妇孺都能胜任,这样,这些原来部落的负担,现在也成了物资供应者,当然,这个也是无奈之举,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这种情况,因为长大的孩子会立刻被调走,充填入部队或者转为产业工人。 为了迎接我们,牛伯让人专门在海边修建了一个码头,是木头做的,不过显然没有经验,我们船到的时候,刚好遇上退潮,船离码头还有一大截路呢,只好搁浅在海滩上,我吩咐下两个重锚,以免潮水上涨时将船冲走。 牛伯一行将我迎入市政大厅,时间也差不多了,天色晦暗,已近黄昏,正好吃晚饭,当然,接风宴早已经准备停当,没有山珍,都是海味。 牛伯向我汇报了海族城的近况,海族城现在有人口两万余人,除了下面另有十几个小村落外,主城还有两万人,按照人口来算,是湖州以外的龙族的第二大城,当然,因为都是老弱妇孺,所以重要性当然不如老驻地与新城,现在是龙族的主要盐业基地,与太湖边老基地一起,承担者龙族食用盐以及对外交流用盐的生产任务,至于海产品,虽然也是大量供应各驻地,但是因为人口太多,所以自身的食物不够供应,需要别的驻地供给,两者实际上处于平衡稍稍丰余状态,是与别的驻地交换互补关系。 这个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海族城现在除了一千名战士外,几乎就没有成年男子了,战士平时要警戒,巡逻,侦查,训练,还要搞建设,其余的几乎都是妇孺承担,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我打算将未来龙族往海洋发展的前进基地就放在这里,因为这里已经是浙江境内,外面就是有名的舟山渔场,将来,这里将成为龙族的海产品供应基地。 吩咐牛伯将那一千战士中挑选水性好的海族人五百名,组织龙族的第一支海洋渔船队兼海军,同时按照我的要求,建造码头。 因为没有建设过,所以牛伯让人建设的那个码头实在是不符合标准,除了不是建设在深水区,一退潮船就搁浅之外,木头码头根本禁不起船碰撞。 真正结实的码头,必须用石头建造,当然,海边很难找到大块石头,那就用水泥,水泥前些日子已经制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熟石膏熟石灰与焙烧过的粘土合成,这个质量不错,但是产量较低;一种是石灰石粉加少量粘土、生石膏烧结磨制而成,这种水泥质量最高,产量也很大;第三种是用高炉废渣加石灰石粉烧制而成的硅酸盐水泥,虽然质量不如第二种,但是一般常规使用足够了,而且是废物利用,产量很高,应该优先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