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拼酒
酒席刚进行一半,庭院里走出一大群人,各自手捏酒瓶,轻端酒杯,珍婆婆的儿女们开始挨桌敬酒了,近二十人的队伍蔚为壮观。 林梦语也混在队伍中,与别人豪爽喝白酒不同,姑娘端着红酒杯子跟在后面偷着乐,每逢敬酒时只小抿一口。 敬酒队伍沿着酒桌缓缓行进,十几分钟后,来到胡徕与父母所在的桌子旁。 主人家敬酒理所应当,客人们也理应回应,胡徕礼貌地小酌一口,一直闷头不吭声的胡启威也象征性端起酒杯凑在嘴边。 就在敬酒队伍去下一桌时,其中一位中年男人却没有离去,而是径直去到胡启威身侧。 酒杯徐徐伸出,微微笑笑客客气气说道:“威哥,我敬你一杯。” 这人胡徕不认识,四十多岁模样,魁梧的身材略微显胖,一身西服笔挺,脸上挂着一副金框眼镜,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全然不像山里粗放的村民,在他记忆里,清溪沟就没有这号人。 来人礼貌敬酒,胡启威面无表情目不斜视,自顾端起酒杯独饮,竟然视而不见。 对方好不尴尬,自个没趣地轻抿一口,却依然站在旁边没走。 “二十多年了,咱就不能好好谈谈么,”来人好言好语劝道,表情中透出一股情真意切。 胡启威无法继续若无其事了,刚毅的面孔瞬间拉下,斜眼望望没好气地质问道:“你还知道二十多年了啊?” 对方没有应声,挺无奈地摇头轻叹。 就在这时候,不远处传来清脆的呼喊声:“爸,你在干嘛呢?” 是林梦语,姑娘径直来到桌旁,好奇地笑笑问道:“咦,爸你和胡叔叔认识啊?” 坐在桌上没吭声的胡徕此刻同样纳闷不已,面前这位竟然是林梦语的父亲,听两人的对话,已经认识很久了。 他和林梦语都不知情,早在八十年代,胡启威就结识了林梦语的父亲林远正,那时候他俩还没出生。 从刚才敬酒的表现判断,两人不仅仅认识,似乎还存在多年的积怨。 怪不得父亲不愿意来吃这场酒呢,胡徕隐约有些理解了。 现场气氛不太友好,一场敬酒弄得不上不下,林远正似乎不太愿意在女儿面前表露更多,扭头对林梦语若无其事地示意道:“咱走吧。” 父女俩还没完全转过身去,胡启威再次开口了,一脸严肃地叫道:“等会儿。” 端起桌上两只还没吃空的大海碗,将剩余菜倒入其它碗里,也不洗涮,就这样往里倒酒。 一瓶酒显然不够装,加上林远正手中的半瓶依然没满,甚至新开了一瓶,直到两只海碗快要溢出来,胡启威这才罢手。 指指跟前两碗酒,面无表情吩咐道:“要喝酒可以,来。” 在倒酒过程中,林远正就已经傻眼了,这会更是惊讶得不行,连忙好言好语劝道:“咱俩酒量都不好,不用这样吧。” 谁知胡启威不依不饶,抬眼盯着对方目不转睛,眼神不怒而威,大有一种不喝不许走的震慑。 刚刚还面带笑意的林梦语终于看出不对劲,瞪大眼睛望望这个瞧瞧那个,完全不明所以,最后不得不望向胡徕,希望能得到答案。 胡徕此刻也一脸茫然,不清楚父亲为何这样做,只好向母亲投去问询的目光。 通常情况下,母亲肯定义不容辞出面调和,谁知今天只字不提,坐在一旁悄然叹气,似乎很不情愿这种事发生,却又无可奈何。 看来两人真有事,不喝这碗酒今天还过不去了,胡徕没敢出声相劝,顺便也冲林梦语摇摇头示意不要声张,以免牵扯出更多麻烦。 一只大海碗能装一斤多,父亲没那么大酒量,林远正同样不可能喝光,非得当场醉趴。 可两人还真端起来喝了,大口大口往嘴里灌,表情极度狰狞,任由酒水沿着嘴角流淌。 叽里咕噜好一阵,两只大海碗先后清空,碗刚刚放下,人已经摇摇晃晃。 “威哥,你……你不会再怪我了吧,”林远正吐字不清,断断续续说道。 胡启威神经紧绷保持最后的清醒,如释重负地倾述:“这么些年过去了,原本我已经忘了,是你非要让女儿来清溪沟,还在我面前哼唧那些不爱听的声音。”
话音刚落,脑袋一歪栽进秦碧秀怀里,已然人事不省。 林远正同样没好到哪里去,身子一软瘫坐在地,单靠林梦语根本扶不起,两位村民见状赶紧起身帮忙架去了屋里。 没法继续吃东西了,胡徕弯腰把醉成一摊泥的父亲背在背上,与母亲、jiejie姐夫返回了家里。 将父亲放在床里安顿好,拉着母亲来到堂屋坐下,胡徕一本正经地问:“妈,到底咋回事,你今天非得给我说清楚才行。” 事到如今已然无法隐瞒,秦碧秀轻叹一声提示道:“还记得你爸当初打金雕的事吧。” “真和林梦语的鸟语有关?”胡徕目光注视迫不及待确认道。 当初父亲执意要射杀金雕时,他就曾经如此怀疑过,那会儿父亲和林梦语第一次见面,不可能存在任何矛盾,似乎只有这一条理由了。 父亲今天醉酒前最后一句话已然再清楚不过,到底什么原因如此讨厌那神奇的鸟语,胡徕希望马上搞清楚。 迫切追问之下,母亲终于徐徐拉开话匣,将大致经过如实相告。 这是父亲年轻时的事了,八十年代中期,父亲退伍转业返回清溪沟,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事业发展,也不想窝在这片大山。 百般茫然之际,找珍婆婆要了当时在外打工的六女儿李望香的联系方式,踏上南下打工的道路,正是在这期间结识了林远正。 一次机缘巧合,在当时还挺混乱的古玩市场上,父亲和林远正发现一本陈旧古朴的书,《奇幻鸟语志》,记载了各种鸟类的发声技巧,研究极为透彻。 两人如获至宝,却在观点上产生了分歧,基于普通百姓的本能思想,父亲想把书卖掉换一笔钱,一劳永逸,林远正却打算利用书上的知识做出一番永久的事业。 至于书为何最终落在林远正一人手里,父亲半点好处没捞着,个中原因母亲不清楚,那会儿她还没出嫁,压根不认识父亲,也从没跟她提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