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一章,重返新柏林市(下)
“这不关他的事。”维伯肯特帮着基顿说道,“是那个雷迪克。那个混蛋毁了这一切,还强迫我们为他做事?” “辣个混干,于果偶给会偶诶定逮了哈!” “我们现在怎么办?”麦纳斯问道。 “先按他说的做。我们去找一个环境好的旅店,最好靠近医院的。”基顿说道。 “为什么要靠近医院?” “因为我要搞清楚那个家伙到底给我们喝了什么!”基顿说完一脚踩下油门,悬浮车飞一般的冲出峡谷,向着新柏林市的方向而去。 再度回到新柏林市,基顿和李德的心里都是复杂的。 基顿是新柏林市人,这里有他的童年,有他的青春,甚至还有他的前妻。这里给过他最美好的回忆,也给过他最残酷的打击。基顿说不上来有多么喜欢这里,但是没经过一个建筑,他似乎都能感受到曾经的岁月。 有着各种奇怪动物的市动物园,有着悬浮过山车的游乐场,还有那如同花园一般美丽的新柏林市大学。 李德则是另一种心情。他在新柏林市最多呆过半年不到的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校里面如同海绵一般吸收着各种知识。对于新柏林市,李德仅有的几次经历都是和卡琳在一起。一起去做基因改造,一起去高级饭店吃饭,一起去电影院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看电影。在李德的生活中,像个普通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还有的回忆就是李德在新华国地下组织的那段时间,他了解到新柏林市的地下世界。一个真正的地下世界。 于是,基顿没有带着四人去什么医院附近的酒店,而是在新柏林市立大学边找了一个便宜的小旅馆。尽量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要了三个房间。而五人基本没有进房间看一眼他们晚上要睡的床单是不是白色的,就直奔新柏林市立大学了。 “我说你个瘸子,能不能走快一点?”托尼霍克尼一路上都在催促着维伯肯特。 “如果你也是只有一只脚能走路。或许你就不会觉得我走得慢了!”维伯肯特一般艰难的移动着他的腿,一边说道。他这样一瘸一拐的走路十分的显眼。特别是在一个充满了阳光和书卷气息的校园中,周围都是一群十几二十岁无所事事又充满了好奇心的青年。 “这家伙一定是哪个教授,昨晚说不定和某个女生嗨过了头吧?” “说不定是和某个女生嗨过了头,然后被打成那样!” 各种异样的眼神就要让维伯肯特抬不起头来。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来这里?”维伯肯特忍不住的问道。 “因为这里有着全星球最好的生物化学分析仪,而我恰好知道在哪里,也知道怎么使用。”基顿说道,“我在这里花了七年的时间,专业就是生物工程。” “我不太懂那些。可我们能不能快点?” “就要到了,前面那栋楼的三楼,最西面的实验室。”基顿指向前方不远处的一个球形的建筑说道。 十分钟后,实验室内原本在做实验的那些研究生们被赶了出来。不过他们每个人拿到了一百块联邦币。 基顿来到了实验室,似乎他身体的某些记忆又苏醒了一样。实验室和他之前在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毕竟基顿已经毕业三十多年,他当时使用的那些检测仪器现在已经成了老古董,而有钱的新柏林市立大学则是跟上了科技的步伐,有一套全新的光学生物扫描仪。 “好了,”基顿穿上白大褂。转过身对四人说道,“每人一杯尿,一滴血。”他指着两个托盘。一个托盘里面是四个小一次性杯子,还有一个托盘里面是四个试管。 没有任何的迟疑,所有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生命。四人拿起写着自己名字的一次性杯子,就开始解裤子。 “哇哦!这里是什么遛鸟大赛么?”基顿叫喊的说道,“都给我去厕所!” “你真的很敏感,兄弟!”麦克麦纳斯拍着基顿的肩膀说道。
“如果你在牢里看过那些家伙怎么做,你也会敏感的!”基顿拿起自己的一次性杯子,业走向了厕所。 三分钟后,五个装着淡黄色液体的杯子。五个装着暗红色血液的试管都放到了分析仪面前。 “一个个来吧,以防止他给我们五个人的东西不一样。”基顿说着。现将自己的那个一次性杯子放入分析仪的架子上。 几道光束在杯口扫描了几遍,然后在分析仪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串的字母和数字。 “主人。这台扫描仪利用光学光谱反射原理可以分析多达一百二十多种元素。”伊娃说道,“但是显然还不够。对于长分子链的物质它的分析能力有限。” 当然,基顿也不是只用这一台机器。他几乎用了实验室内所有能用的机器来分析他的尿样,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他需要降低一些血压,同时增加运动因为他的血脂有些高。 “就这些?这些破机器发现不了我们体内有什么毒药?”托尼霍克尼十分的紧张,他已经满头大汗,不停地挠着他胸前卷曲的胸毛。 “血样分析的结果出来就知道了。”基顿说道。 一分钟后,血样分析的结果出来了。 “一种混喝毒药,成分不是很复杂,但是会有毒成分黏在红血球上,阻止红血球吸收氧气。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死于缺氧。”基顿一边干笑一边说道,“讽刺的是我们都在呼吸,却会出现缺氧的现象。” “有办法么?”托尼霍克尼问道。 “有。我知道一些药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是……麦克麦纳斯的尿样分析。”基顿一边说一边将另一个一次性杯子放到分析以上。 就这样,花了约半个小时,基顿将五个人的情况都分析了一遍。然后他摇着头说道:“看来我小看那个雷迪克了,居然用的是同一种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