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唐初年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 各势力应对,析眼前形势

第四十九章 各势力应对,析眼前形势

    依旧沉稳冷静的老者在听到儿子的疑问后摇了摇头说道:“为父也无从猜测啊,现在最让我担心的是陛下的反应。”

    少年说道:“反正这件事根本就不是咱们做的,儿想只要向陛下解释清楚,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老者讥笑着说道:“你认为陛下会听你说这些么?”

    少年皱着眉头问道:“那咱们应当如何才好?”

    老者沉思片刻后说道:“传为父家主令,停止族外的一切活动,将我们的人手全部召集回来,另外传讯给那些在京之人,让他们全力奔走宣扬此事并非我等之意,乃是组中有人擅自所为,目前我们也正在详查此事。”

    少年得一愣急忙说道:“可是父亲,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坐实了此事么?”

    老者叹了口气说道:“卓儿啊,不坐实又能如何呢?你要记住,咱们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切莫像你大伯那样事事做绝,要知道做事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啊!”

    少年一边点头一边思索着父亲话语中的深意,突然他说道:“父亲,您是说这件事情是那个赵志自己导演的?”

    老者看着儿子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表情说道:“应该是他,但又不像是他。”

    少年不解的问道:“父亲,您这话儿听不懂。”

    老者为儿子引导道:“此次事情之后得到最大好处的人是谁?”

    少年想了想说道:“应该是这个赵志,此事之后他即向陛下表明了衷心,还可以博得陛下的同情。若儿猜测不错的话,陛下肯定会对其大力维护。”

    老者点了点头同意道:“不错。”

    少年又说道:“但您刚才又说…”

    老者解释道:“我之所以说又不像他,是因为他没有这个实力,从你汇报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三名刺客伸手武器绝非易与之辈,赵家虽然数代受宠但一直自律保身,他们是拿不出这样的实力的。除非…”

    少年问道:“父亲,除非什么?”

    老者说道:“除非有人帮他,而从整件事情来看,如果有人帮他,那只有一种可能。”

    少年皱着眉头说道:“吴王,皇家。”

    繁华的洛阳依然炎热非常,赵志与英雄府冲突之事也只是为老百姓饭后平添了一份谈资而已。洛阳北市聚贤楼是一家非常有名的老字号客栈,在其“地”子号包房内,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女孩儿正对一位中年人调侃道:“师傅,看来你的计划并没有成功哦,那个大哥哥可是还活得好好的呢。”

    被小女孩儿称作师傅的中年人一身道士打扮,生的一副慈眉善目使人一见便生亲近之感。

    只见他听到小女孩儿的调侃后捻着胡须说道:“刺杀只是手段而已,无论成功与否目的都已经达到了,而且这样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小女孩儿撅着嘴不满的说道:“师傅狡辩,您是怕在徒儿面前出丑吧?要说您大老远的从利州到洛阳只是为了看一场无关大局热闹,人家才不信喱!”

    中年人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全天下的人都会把此事算到青州门阀的身上,我们挑起旧阀与皇权纷争的目的已经达到,此子生死已无关紧要了。但他活着却是恨透了旧阀,再加上其父母被刺身亡之事,他日后与旧阀肯定是个不死不休的局。这样的结果不是更好一些么?”

    小女孩儿皱着小眉头一副可爱表情的说道:“可这些旧阀已经很弱了,再追着他们不放有这个必要吗?”

    中年人捻须而笑说道:“这些旧阀从秦汉时起就执掌这天下权柄,至今已经将近千年,可谓是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远非你表面看到的那么弱小。若想要实现我教还权于天下的大道,就必须消除等级制度,而门阀却是等级制度的最大维护者和制造者,所以务必除之。”

    小女孩儿沉思了一会儿问道:“可是师傅,还权于天下真的好吗?那些种地的农民,打铁的工匠,唯利是图的商贾,让这些人参与国家的管理能行吗?”

    中年人捻须的手顿了顿略带不满的说道:“为何不行?你要知道,这天下原本就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某一人的天下。这天底下的一切都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却被那些不事生产只知享受的贵族所霸占,如只是如此也就算了,可他们还肆意的欺凌盘剥老百姓,凭什么?大家都同样是人,凭什么要被别人奴役压迫?”

    小女孩儿无从反驳,她低下头沉思起来心里总是觉得师傅的想法虽有道理但并不见得正确,可又不知道错在了那里。

    这日天空晴朗,凉风习习。赵志坐在书房内默写着念书时的那些知识顺便练习毛笔字,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只听一下人禀报:“禀少爷,陛下的圣旨到了,请您前去接旨呢。”

    赵志朗声回道:“我知道了,待我换身衣服便去。”

    待赵志来到前厅时,老管家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赵志上前领着家丁下人们祭拜完天地后躬身而立等待着圣使宣读圣旨。

    这次前来颁旨的竟然还是郑守,他向赵志点了点头后回身打开木盒请出圣旨举过头顶向西遥拜,然后展开朗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赵氏一门,历代忠良,开国县侯赵谦,德才兼备,治理地方,功绩卓著,惜因公身故,使朕失一良臣,国失一栋梁,每曾思起朕心甚痛,今闻其留有一子,名为赵志,才华出众,朕心甚慰,感其一门功绩,惜其子才能,特招开国县公赵志出仕任职,封其伊川县令,不日上任,钦此,贞观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诏。”

    赵志谢恩接过圣旨交于老管家保管,对郑守笑着道:“郑大人,真没想到您会再次光临赵府,而且好像您每次前来我都会有好事临头啊。”

    郑守一边和赵志客气一边打量着赵志,感觉几个月不见此子貌似沉稳了不少。

    客气一番以后赵志邀郑守前厅品茶,二人坐下后,郑守说道:“赵县公,您记得在上任之前要先去吏部报备一下。”

    赵志道:“哦?还需要去吏部报备才行?”

    郑守为他解释道:“您乃是陛下特意下旨恩招的官员,吏部得为您报备档案进行存储,所以您还得前往长安一行。”

    赵志听完感激的说道:“若非郑大人提点,我还真不知有此一事,在下这里谢过了。”

    郑守摇了摇手说道:“赵县公,您这话说的,咱们上次可没这么见外,该不是您当上官了,看不起咱家了吧。”

    赵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我就还叫您一声“郑大哥”如何?”

    郑守微笑着说道:“理当如此,咱家这里可要恭喜赵老弟了。”

    赵志道:“哦?郑大哥,不知这喜从何来啊?”

    郑守看了一旁伺候的下人一眼,赵志理解的挥了挥手打发下人们出后,郑守压低声音一脸神秘的说道:“赵老弟有所不知,当初陛下虽然下诏天下取仕唯有科举,但由于各大世家反对,所以最终和其约定双方每年各有一个保举出仕的名额,可想而知这名额是多么的珍贵。而你非但如需参加省试,还由陛下亲自保举,你说为兄我不应该恭喜你么?”

    赵志点了点头做出一脸的感激状,说道:“陛下厚恩,赵志不知如何报答啊。”

    郑守笑着说道:“赵老弟听咱家把话说完。”

    赵志道:“哦,您说,您说。”

    郑守看了看四周低声道:“此事虽然出自陛下之手,但这官确实内阁宰相房玄龄为老弟求来的。”

    赵志听完皱眉道:“房相?可我赵家和其并无瓜葛啊?”

    郑守摇了摇头道:“不然,咱家听说房相与令尊曾经有过一段交情,所以才会为你求官,为的是让你远离那些世家的视线。”

    赵志叹了口气说道:“患难之中方见真情,难得啊。”

    郑守道:“谁说不是呢,为兄这里也劝老弟一句,现在世家势大,老弟当留有用之身,把握好这次机会,莫要再惹麻烦上身了。”

    赵志向郑守拱了拱手说道:“多谢郑大哥,小弟谨遵教诲。”

    郑守摆了摆手道:“什么教诲不教诲的,只要老弟无事咱家也就安心了。不瞒兄弟说,这世人们啊都不大看的起咱们这些净了身的,认为咱们身体残缺了便不在是个人了,但老弟非但从未看清咱家,还坦然的和咱家称兄道弟,咱家心中一直记得。”

    赵志摇了摇头道:“以偏概全岂是君子所为,想那西汉司马迁身残志坚,著《史记》传世影响深远,司马迁之后还有蔡伦改进造纸术更可谓福泽万世。还有郑和…和…”

    郑守正听着入神儿急忙问道:“郑和是谁?他又怎么了?”

    赵志心中发苦暗恨自己最快,见郑守有问只能圆谎道:“这个…这个郑和是我老师曾经将给我听的,说是在海外有个“明朝”有这么个宦官名叫郑和,曾为宣扬国威七次驾船出海航行上万里,要知大海凶险变幻莫测,其胆识与才干令后人敬仰,而且他的这种精忠报国,视死如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郑守双眼放光频频点头问道:“嗯,嗯,好,真给咱们宦官张脸,还有么?”

    赵志脑门蹦出三条黑线道:“还有一位名叫王承恩,生于这个明朝的末年,当明朝败亡起义军打进京城时,诺大的皇宫跑的只剩下了当时的皇帝和这个王承恩,这个年老的宦官直到最后还在守护着他的主子。”

    郑守长吸了口气感叹道:“此人忠贞。”

    赵志道:“是啊。”

    郑守道:“那此人最后如何了?”

    赵志道:“最后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上吊自绝了,这个王承恩则在皇帝身旁也上吊了。”

    郑守叹道:“忠贞可嘉,忠贞可嘉啊,老弟所说之人堪称宦官之典范啊。”

    赵志道:“所以说这人啊,身份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对国家,对百姓有用。”

    郑守拍着手赞道:“是极,是极,和老弟这一谈咱家心里高兴,可惜咱家得告辞了。”

    赵志道:“郑大哥不用如此着急,用过饭再走也不迟。”

    郑守摇头道:“不可,咱家身负皇命得赶紧回去复命呢。”

    赵志见郑守坚持不肯只能起身将其送出门外,从老管家手中接过一个纸包塞在郑守手里说道:“郑大哥,你既然着急要走,小弟我也不好相拦,但些许心意无论如何您都得收下。”

    郑守连忙推辞道:“那怎么行,咱家和老弟乃是诚心相交,若如此成什么了?”

    赵志道:“郑大哥切莫推辞,只是一些自家制作的茶叶而已,小弟一片心意您还是收下吧。”

    郑守见赵志神色间一片至诚便将茶叶收下,告辞赵志坐上自己的马车离开洛阳向长安而去。

    马车行出洛阳城,郑守一边无聊的看着手中的书籍,一边吩咐道:“小德子,给咱家煮杯茶吃吃。”

    马车中伺候郑守的小德子急忙应道:“是,小的这便去。”

    郑守道:“嗯,就将方才赵老弟送的茶叶煮来尝尝。”

    小德子道:“是,公公。”

    郑守手中拿的便是赵家书店出售的《三国演义(中)》,刚刚翻过一页便听到小德子的惊呼声,郑守不瞒的抬头看着其说道:“我说小德子,你小子这一惊一乍的…”正准备呵斥的郑守也眼前的东西吸引住了,只见赵志送给他的那个纸包被小德子打开,里面的茶叶之中放着一块足有半斤重的金子。

    郑守回过神儿来,目露杀机的盯着小德子沉声说道:“小德子,你跟随咱家多久了?”

    小德子见郑守眼神可怕颤着声音回道:“回…回公公,三年了。”

    郑守道:“哦,已经三年了,那咱家平时对你如何啊?”

    小德子道:“好,好,小的入宫多亏有公公照顾,才没有被别人欺负。”

    郑守道:“嗯,咱家听说,你家里的母亲老毛病又犯了?”

    听郑守提到母亲,小德子眼中露出一丝哀伤道:“回公公,前些日子家里来信,说母亲的喘病又发作了,家中正筹钱呢。”

    郑守点了点头从怀中拿出一张银钞递给小德子道:“嗯,养育之恩大于天,这里是五十贯的银钞你拿着,待回到长安让驿站给家里送去。”

    小德子一愣,随后“噗通”跪在了地上,只见他一边嘣嘣的给郑守磕头一边哭道:“小德子谢过公公大恩,小德子谢过公公大恩。”

    郑守收回目光,靠在车厢上道:“好了,好了,起来吧,今日之事记得不要传讲出去,否则我吃苦受罪,你也讨不了好去。”

    小德子急忙保证道:“公公放心,小德子就算了斧钺加身也绝对不会说出去的。”

    郑守看了黄金一眼吩咐道:“你还是快去把东西收起来,然后给我煮茶吧。”

    小德子起身擦了把泪道:“是,是,小的也就去。”

    郑守摇了摇头心想:“赵老弟说的不错,这帮助别人,被别人感激的感觉,好像也不错。”

    正想着便听小德子的声音传来:“公公,您看,这纸上有字。”

    郑守道:“哦,拿来给咱家看看。”

    小德子将纸包递给郑守,原来是纸包的内侧一角上面写着:赵氏特品茶叶。下面是一行比较小的字:赵氏特产茶叶不用煮食,只需用开水冲泡即可。

    郑守看完莞尔道:“这赵老弟还真是有意思,小德子,这茶不用煮了,只需拿开水冲泡就行了。”

    小德子不解道:“这茶,不用煮?”

    郑守道:“怎么和你说,你就怎么做,问那么多干嘛。”

    甘露殿内李世明闭着双目问道:“让你说的话都说了?”

    郑守道:“回陛下,都说了。”

    李世明道:“他反应如何?”

    郑守道:“其对陛下感恩戴德,誓要报答于陛下。”

    李世明眉头微皱道:“看来他对朕的怨气还是没有消啊。”

    郑守电力咯噔一下案中叫糟,偷偷看了看李世明的表情试着说道:“小的,看赵县公当时神色情真意切不像作伪。”

    李世明瞥了郑守一眼沉下脸道:“哼,忘记了宫里的规矩了?”

    郑守慌忙跪下叩头道:“小的一时嘴快,陛下恕罪啊。”

    李世明闭上眼睛道:“自己下去领二十板子,记住只此一次。”

    郑守叩头谢恩退出殿去,殿内只剩李世明一人,只听他自语道:“刺客查的如何了?”

    李世明问完后自其身后传来一个阴冷飘渺的声音犹如来自九幽的鬼音道:“人乃死士,弩出自边军,具体的还在调查。”

    李世明皱着眉头道:“你说这到底是哪方做的呢?”

    身后的声音道:“陛下不该问我。”

    李世明叹了口气道:“哎,你还是老样子,从来不做任何臆测之言。”而那个声音却没有再出声,大殿内陷入沉寂。

    赵志送走郑守后独自在书房内思考了一天,直到第二日才将为什么传来询问其意见。

    温思明道:“据属下猜测这个郑公公之言出自陛下之意。”

    赵志道:“何以见得?”

    温思明道:“陛下与世家有约之事外间早有传言,其如此郑重其事的说来,其一是试探少爷,其二是希望少爷借此事感激陛下,从而对其效忠。”

    赵志皱了下眉头道:“为何要试探与我?”

    温思明道:“估计是陛下对你还不放心吧。”

    赵志道:“那他最后又提及房相之事又是为何?”

    温思明道:“想来是向少爷示好吧。”

    赵志点了点头道:“那你说房相为我求官之事,是否属实呢?”

    温思明道:“应该属实,这种事情想来他一个小小的内侍还不敢乱说,只是不知道房相是用什么为条件让陛下同意的?”

    赵志道:“你这话何意?”

    温思明道:“这名额的宝贵少爷应该清楚了,你说这么宝贵的名额陛下能白白送人吗?”

    见赵志沉思不语,温思明笑道:“陛下是什么样的人?那是能赚一贯不收八百的主,即使他原本就打算将名额用在你身上,但也得尽最大的可能赚取好处。”

    赵志道:“那你说,交换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温思明道:“眼下能打动陛下的可不多,而新政恰是其一。”

    赵志不解道:“新政不是已经在实施中了吗?”

    温思明道:“可属下听说此事进行的并不顺利。”

    赵志叹道:“原来如此。”

    温思明笑着道:“少爷莫要以为房相就吃了亏,这些官僚那可各个都是老狐狸。”

    赵志道:“怎么说?”

    温思明道:“少爷你想,经过这次事情后,陛下重用于你那是必然了,而新政的实施也已成事实,房相看似厚着脸皮为旧友之子求官,其实却让陛下付出了一个宝贵的名额,他也正好借坡下驴参与新政,并且还让你欠他一个人情,这帐算的精啊。”

    赵志苦笑道:“他们那来这么大的心力,这帮…政客啊!”

    温思明笑道:“这些人不需为温饱发愁,闲着无事便在那里琢磨这些,能不精么。”

    赵志道:“那这伊川县令怎么说?”

    温思明想了想道:“这事对咱们有利,现在少爷便算踏上仕途了,而且伊川也是最为合适的地方,你可以在此积累为官的经验,还可以淡出世家们的视线,暗中慢慢蓄积力量与实力。”

    赵志点了点头道:“这次我打算带上你和贾崇合前去伊川,你一下如何?”

    温思明道:“那洛阳这边呢?”

    赵志道:“我意将庄园交给文阁打理,信伯掌管赵府与家中财权,其余各部不变,而家中的商业活动则全部交于崔浩管理。”

    温思明道:“崔浩?可是崔兴的父亲?”

    赵志道:“正是。”

    温思明道:“此人可靠么?”

    赵志笑道:“我老师曾经说道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忠贞,那是因为背叛的代价不够。”

    温思明叹了口气道:“属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