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大战前夕
中兴二年十二月初四(1853年1月12日),湖北首府武昌城被太平军攻破,震惊朝野,彻底揭露出出旧军队和官僚的弊端,也暴露出朝廷官员之间相互拆台,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之恶行。 李书星执政两年来,还不能完全驾驭群臣,特别是那些地方官,相互勾结起来,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对他的旨意阴奉阳违。任命督抚大员,还需征求军机大臣的建议,并不能随心所欲,当然了,李书星还不清楚臣子的办事能力,也希望借机考察一下这些地方官。 金田起义爆发后,李书星完全听之任之,按照大臣们的建议,任命了一些将领和大臣,分赴各地围剿。当然,也有一部分官职留给自己的亲信,让他们去熔炉去历练,为以后的改革做准备。(注:历史上也如此,咸丰帝即位年龄二十岁,怎么可能懂军事,全是由大臣们献策,再由他发出圣旨。) 李书星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借助这场内战来转移大臣的注意力,为自己的变革减少阻力;顺便把那些心有怨言,趋炎附势之辈“委派”到前线,让他们建功立业;还有一点,同样借助这场内战,彻底摧毁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把大片田地收归国有,迫使那些大地主大土豪接受新的土地政策。 其实,很多做法也是无奈之举,纵观全局,太平天国在反清武装中,只是后起之秀,当时的反清起义军,按清廷的上谕有“四川之嘓匪,河南之捻匪,湖南之斋匪,湖北之痞匪,以及山东安徽匪徒”等十几家,这其中最正统最有号召力的反清老字号当属天地会。在金田起义之前,广西就已经有大胜堂、得胜堂等三十几支天地会起义军在活动,清军最初的主要镇压对象,也是这些几十万天地会武装。 天地会行动隐秘,人才众多,势力遍布中国南方,是清朝最大的反对派。天地会也称“洪门”、“三合会”、“三点会”,下面分很多“堂口”,每个“堂口”有一位管事的大哥,通过歃血为盟,烧黄表等方式结义,加入“堂口”的兄弟拜大哥,服从大哥的调派。江湖上有名望的大侠客,也可以拉起几十号兄弟开新的“山堂”。这样一来,天地会的组织很容易发展壮大,其成员数量庞大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从道光年间开始,各地的起义暴乱一直没有停止过,太平军揭竿而起,各地蛰伏的势力顺势相应。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中,就是李书星继位前控制的北方七省也不能幸免,如此一来,朝廷的兵力就明显不足了。 当前五十多万的总兵力,新军只有十二万,整顿后的旧军队有八万,另外的三十多万旧军队还没有整顿,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也就七八万人。这样一分派,每个省份也就一万多兵力,再分派到各府和重要州县,兵力从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 李书星手里拿着战报奏折,对照着地图,详细研究每一场战役,假象自己指挥这些战役,是否能够取胜。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但是每一个细节都知道一清二楚,这就要得益于先前情报系统的完善。 金田村“团营”结集两万余人,举兵造反,一战而动天下,清军大败,文武官员死伤十数人。之后转战武宣、象州,牛排岭之战、三里墟之战、中坪之战、新墟和官村战役,都是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攻克永安后,太平军开始了第一次休整,史称“永安建制”,战斗力增强,士气高涨。 李书星研究着每一个细节,感叹农民爆发起来的可怕,痛斥清兵的懦弱无力,正确对待敌我双方的优缺点。把自己置身其中,去感受那金戈铁马的战场气氛,总结每一场战役的教训,为以后的战役积累宝贵的经验。 清军的失败原因很明显,一方面是战斗力低下,但兵力总数弥补了这一缺陷,另一方面是将帅不和,文武倾轧,导致战机频频丢失。最令人可气的是,主帅夜郎自大,听不得良言,能战者无权,腐败无能者大权在握。 特别是蓑衣渡战役,江忠源早已洞悉太平军打算偷越蓑衣渡,向湖南境内运动的打算,立刻向上级提供其精心设计的歼灭战计划,却被统帅部和春认为不切实际而拒绝。清军与太平军血战年余,损兵折将,心里早把太平军当成不可战胜的敌人,对于太平军向湖南的挺进,不过尽人事听天命,消极应付差使,完全不信江忠源可以主动出击,一举全歼太平军。 江忠源满腹韬略,奈何手无权柄,数万大军皆不为其所用,只得对着湘水用邵阳话骂一声,“烦cao!” 江忠源蓑衣渡的江水暴涨,水势更见湍急,极易打伏击,顿时心雄万丈,决定自己单干。江忠源自永安告病回家,将其统率的楚勇扩充至八百人,加上听其调唤的刘长佑军,约有千余兵力。 果不其然,太平军万余人被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将士溺死、烧死、轰死无数,激战间,太平军南王冯云山中了一炮,魂归天堂。战斗打了两昼夜,太平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数千人被歼,辎重粮草全部丧失。可惜的是,和春竟不派一兵一卒增援,致使东岸空无一人,太平军残部得以从容撤退,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 蓑衣渡大战,江忠源以楚勇千人敌太平天国全国之兵,夺船三百艘,太平军军中精锐,来自广西最早的老兄弟,大部被杀。如果江忠源手里有更多的兵,或者和春肯从江忠源计,在东岸也设一伏兵,太平军将全军覆没。 长沙战役,双方名将对决,清军指挥汇集向荣、和春、张国梁、骆秉章、江忠源,后来又加上了左宗棠、郭嵩焘,统兵三万余人,黄金组合,阵容空前。太平军一方的所有将领洪秀全、杨秀清和韦昌辉等人也都到齐,总兵力不下六万,历经九十天的对决,总算保住了长沙城。 但是另一场大战,丢失了湖北重镇武昌城,再一次暴露出各个将帅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团结和配合,相互推诿。但也有值得庆幸的一面,发现不少能征善战的官兵,只要能给他们一个舞台,就会创造出辉煌的战绩。 李书星每天都在研究这些战役,圈定一些可用之人,也删掉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武昌失守后,太平军开始了全面整顿,清军也重新布置战略,双方暂时进入停战阶段。
十二月十五日,武昌城的最新情报已经放到养心殿的桌案上,在李书星眼里,这是一份喜报,是长远计划的开始。 太平军占领武昌城后,大肆征兵,开始向居民传播“拜上帝教”,软硬兼施、连劝带唬,半是动员半是威胁地把武昌的居民基本都编入了军队。 为了最快地把武昌的居民从普通的市民变成士兵,太平天国继续推行男女分营的制度,把整个武昌变成一个大军营。拆散家庭,取消财产私有,把居民分男女编入军营,男人居男馆,女人居女馆,老人、孩子、残废编入牌尾馆,由士兵监管,过军营生活,每日由圣库拨给一份口粮,油一杯,米三合,夫妻不得见面,同时停止除诸王外一切嫁娶事宜。 为筹措军饷,太平军以当地仇恨富人的贫民为向导,逮住富户就以刑讯逼迫,将其财产搜刮一空。对于普通平民,又推行进贡的政策,居民以金银,茶米,油盐,鸡鸭进贡,换取免除军役的执照,然而执照颁发的极少。 为最大限度地集中财产,武昌城内废除商业贸易,商店货物没收,金银等物品也全部没收,房屋、床铺、被褥等统统由太平天国军方统一统筹调配。 太平天国在武昌备战,一下子把军队扩充到五十多万,相比在永安的数千人,数量提高了数百倍。但武昌的诸多政策,却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少的灾难,也极大地损伤了武昌等地百姓本来对太平军抱有的好感。尤其是拆散家庭,禁止夫妻同居、禁止婚姻的政策,不但是反传统的,甚至是反文化,反人性的,洪秀全的这个制度不但遭到了普通军民一致的反对,连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也激烈的抗议。 太平天国把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的百姓举家编入军队,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后勤负担,等于把整个武昌搬空了。其实,许多居民根本就不愿意从军,也很难接受那些灭绝人性的制度,偷跑者不计其数。 太平军在武昌确定了“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以庞大的水路两军,顺江而下,直取江宁城。制定这项战略的时候,太平天国上层发生了分歧,洪秀全欲取河南为都,杨秀清欲取江宁为都,双方意见相左,争论不休。后来因太平军在岳阳等地获得大量船队,组建庞大水师,取南京似比河南更易,杨秀清的意见才占了上风。 李书星数日来,仔细研究分析这些情报,并在复制的《皇舆全览图》上勾勾画画,一个庞大的战略方案总算形成了。 ------------------------------------------------------- 致歉:这两天电脑瘫痪,没能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子俊在未来的一周努力补上,请大家多投推荐票,给予鼓励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