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一节课
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生活中的主题还是学习。 小学生就像六道中的天人道众生,过于逸乐,虽说每日都要去学校,去写作业,但是他们还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每日的目标就是作业。他们不用为生计奔波,他们的世界中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最多就是谁和谁关系好了,谁和谁闹别扭了,无伤大雅。亦或对异性有不明的情愫,只是想和他(她)在一起玩,仅此而已。 而大学生,看似从高考中的折磨走了出来,进入了一片更为广阔的自由天地,他们自由自在,可以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可以化妆穿高跟鞋来展现自己的魅力。 事实上在中学时老师和家长就是这么对学生们描述的,描述要么是他们自己也没经历过的生活,亦或是早已离他们远去的大相径庭的生活。 其实大学生面临着比高考还要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就业。这关系着自己以后的人生,他们几乎在大一、大二甚至是一进校门就开始考虑这个关系着自己以后饭碗的问题。自己要靠什么吃饭,就这么简单,民嘛,自然是以食为天。 所以大学生没有社会宣传的那么多光环,他们更像六道中畜生道的众生。 至于中学生,每一个过来人回头看去,还真是苦乐掺半,因为他们一方面要面对被人形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另一方面那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岁月,那是他们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当一个人开始走向成熟甚至于衰老,他们就会发现并且承认这一点。 所以中学生更像是六道中的人道,有苦有乐。 第一节是数学课,一般像数学这类对大脑灵活度要求比较高的科目都会放在前两节上。 八班的数学是班主任代课,再加上高考所占一百五十分的分值,自然大家也就更加重视。 李平进入班级,班长喊道:“起立。” 李平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用站了。所以那一声“老师好”也就零星的响了几句就被压了下去。 李平道:“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以后大家就一起生活学习了,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啊。” 在李平那秒杀了新闻联播的官方发言下,大家鼓起了掌。 还有很多人回头看谢紫宸。突然被这么多人注视,谢紫宸还有点不好意思。 李平做了简单的新生欢迎后就开始讲课了,在老师的眼里,重要的还是课程进度,除此以外什么都有那么个意思就可以了,毕竟升学才是硬道理。 李平就在黑板上写起了在他眼中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板书,至于在学生那里,就千差万别了。不过能坐在这间教室的,也都不是泛泛之辈,其中不乏家中背景和学习能力成正比的牛人。 只不过一个个都一副善良无害的样子。 当然也有一副暴发户嘴脸的管二代和富二代,整天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他们学的会父辈的骄纵,却学不会他们的隐忍与城府。他们可能不知道在他们眼中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物质资源的父母有可能要在他们眼中区区一个小小的局长面前谄媚献殷勤。 Z国,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谁也别觉得自己有钱,谁也别觉得自己官大。至于以父辈的地位为骄傲的,那更是傻缺。 李平在讲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平时看着他一丝不苟的样子,好像很严肃,但是讲起课来却很有激情,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好老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调动课堂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们的思维紧紧跟着老师。 老师们普遍反映谢紫宸这一代孩子在课堂上都不喜欢与老师互动,无论懂或者不懂,都是一副表情,老师们很不习惯,无法了解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后来老师们一致得出结论:都是电视电脑惹的祸。这些似乎把孩子们都变得更加封闭。 事实上造成现在学生的这种特质是很多因素综合造成的,比如独生、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以及社会节奏的加快。 等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新一代们更加不愿去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是一味的接受信息,然后在自己的内心中进行信息的处理。
这些发展都是必然的,人力很难改变。 谢紫宸发现数学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他来说竟然非常简单,因为在那个教他经济的猥琐老头的摧残下,这类初等数学只要稍稍记一下特殊概念就可以很简单的解决问题了。 谢紫宸听了听觉得很无趣,扭头看了看身边的苏文妍,从刚才下课李小墨几人过来搭讪开始,苏文妍似乎就一直低着头,看着书本,什么也没说,直到上课这么久,苏文妍也几乎都没怎么抬过头,只是偶尔抬起头看一看黑板,似有所悟的样子,然后便又低下头,继续在演算纸上沙沙的写着什么。 谢紫宸瞟了一眼苏文妍的演算纸,竟然惊讶的发现她所写的竟然是老师现在所讲内容三章以后的内容。 谢紫宸心道:“哦,提前自学老师还没讲过的内容,这样在听课时就轻松多了,而且也能更系统的掌握知识,在老师讲到自己还有疑问的地方再抬头听讲。” 这的确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却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 苏文妍的文静与唐佳的安静不同,似乎苏文妍给人感觉更有距离感。 一节数学课就在谢紫宸的百无聊赖中度过。 班主任的课,尽管有人可能不想听,却也不会无聊到挑战班主任的权威去睡觉。 当你期盼一件事情发生时,往往会觉得度日如年。期待下课铃的打响就是如此,表针仿佛都走得很慢一样。 谢紫宸盯着挂在教室前面的表发呆。 刚上学的那股新鲜劲已经过去,谢紫宸觉得这么多人坐在一间教室听讲的确有些无聊。事实上这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少年还不是很明白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只知道到了高三毕业,参加高考,然后上大学。 事实上很多上了很多年学的人也不是很明白自己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