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小聚
从天皇寺回来,谢紫宸就在思考自己做过的事,确定最起码没有做过违背道德原则的事后,他才安下心来。 这一次再见师父,给了谢紫宸很大的触动,也引起了他很大的反思。 人就是通过反思来进步的。 给谢紫宸敲响警钟的不仅仅是天一,还有儿时的伙伴静德,静德也同样提醒过谢紫宸千万不要误入歧途,虽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若是没有拿起过屠刀,岂不更好。 回到家不久,便赶上了传统的节日,春节。 谢紫宸一家总共就三口人,所以不像很多大家族过年那样大家聚在一起热闹。 谢紫宸由于多年的寺庙生活,养成了平淡的性子,对于一些节日性的庆祝并没有表现出寺庙特别的兴趣。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开学的时候,谢紫宸又开始上学放学的生活。 进入了高二的后半学期,学习变得更加紧张,不过他依旧抽出时间和苏文骅及其四大金刚小聚,谢紫宸随和的性子很容易与人相处,也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不过却总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给人感觉难以接近。 这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四大金刚曾经和谢紫宸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在那场震惊全校的斗殴中也是并肩作战过的,而且深入接触后他们也发现谢紫宸有武人特有的义气,再加上他不俗的家世,自然而然也就被他们认同为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人。 正所谓男人之间有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脏。 虽然这几样几人都没有一起做过,不过谢紫宸仍旧慢慢的融入这个小集体。 人生都是由不同的圈子构成,每一个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笔财富。 这是谢紫宸的父亲告诉他的,最初听自己的父亲给自己讲述这些的时候,谢紫宸觉得很不舒服,对于世俗的一切,他其实都觉得不舒服,可是现在的他却逐渐的适应这些,人非圣贤,身边的人几乎都是普通人,谢紫宸明白自己得用入世的方法去待人接物,毕竟自己是以俗家的人份面对世人的,穿上僧袍,再遗世独立,给人的感觉就是仙风道骨;脱了僧袍,再超然脱俗,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怪人,一个不合群的人。 这就是世人简单的经验判断,所以谢紫宸得学会融入这个世界,并且把这一切当做一个体验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人,结果都一样,关键是过程。其实这句话也有些偏激,有些事要看过程,有些事要看结果,还有些事既要过程也要结果。 比如说考试,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三个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状态和表情,此时的谢紫宸等人就是处于一个考试后兴奋的表情,小考小玩,大考大玩。这学期的一次月考之后谢紫宸和苏文骅等人约好在一家德克士碰头,当谢紫宸到了德克士,看到了苏文妍后当场就震惊了。 苏文妍竟然是一身复古的打扮,颇像仕女图中走下来的人物,不过更显贵气。谢紫宸第一个念头就是:“和服”?不过马上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个念头,猛地一看的确有点像和服,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这衣服的样式与和服并不相同,这是Z国民族自己的服饰,汉服。 由于Z国经历过一系列的变迁,所以并不像太阳国那样在节日穿自己民族的传统服装,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认识汉服,这也是为什么汉服并不如和服那样广为大众所知的原因,相反,和服本是汉服在古代传至太阳国,改造后变成了太阳国的民族服装,如今名气却远远大于汉服。 谢紫宸在美国时曾碰到一个日本女孩,那女孩在一个他也参加了的宴会上穿上了自己民族的服装,和今天的苏文妍一样,显得很亮眼。谢紫宸后来仔细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也对汉服和和服的区分鉴别有过一定研究,所以他马上便认出苏文妍身上这件衣服是汉服,样式是汉代样式的曲裾深衣,白色为主色调,腰带及祛与曲裾都是淡紫色,视觉上很有冲击力,这件汉服的腰带是宽腰带,乍一看倒很像和服的宽腰带,也不怨谢紫宸一开始会认错。 似乎从谢紫宸的表情中看出了什么,苏文妍开口道:“这是汉服。”苏文妍虽然是西部地区的人,可是说话软软糯糯的,颇有江浙女子的感觉,不过却并不显嗲。
谢紫宸挠挠了头,呵呵笑了笑便坐在众人当中。 众人坐在一楼靠窗的一个位置,边上就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女孩就苏文妍一个,剩下就是苏文骅和四大金刚,呆哥铁炎彬坐在角落的位置,依旧一副呆呆清冷的模样,倒是吸引餐厅内不少花痴的注意,猴子徐浩抓耳挠腮的拿着一副纸牌,跃跃欲试,秀才孔苑杰拿着手机不知翻来覆去的在看什么,大壮李广倒是很符合他体型和性格的拿着一个汉堡啃着,时不时因为噎得慌嘴凑到吸管上和两口可乐。 谢紫宸看着这四个活宝真是哭笑不得。 苏文骅则是一副习惯了的样子。 谢紫宸道:“文妍怎么会穿着汉服上街的?” 因为汉服并不像和服一样在本国家那样常见和普及,所以Z国基本上不会在大街上看到穿汉服的人。 苏文妍道:“我刚参加完汉服社的活动,我们出来宣传汉服,还没来得及换,而且我也不想换,我觉得这样穿很好看的。”顿了顿,她继续道:“我们自己民族的服装不被我们重视和欣赏,我觉得这样很可惜。” 苏文妍说这话时脸有些微红,白色的汉服映衬着微红的脸庞,让谢紫宸看得一呆。 并不是有漂亮的外表就是美了,女人的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气质,有时一个动作,有时一个表情,那一刻是最美的。 美和倾城倾国的漂亮是不同的。 这样的苏文妍不仅吸引了餐厅内很多人的目光,还有很多餐厅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