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太平记在线阅读 - 一孔之见:香大帅悖礼坏节,智布政巧正纲条

一孔之见:香大帅悖礼坏节,智布政巧正纲条

    一孔之见:香大帅悖礼坏节,智布政巧正纲条!

    清代官场礼仪,皆有定制,著于《会典》。司道谒督抚,督抚不迎,而司道退,必送之仪门。盖故事于二堂治事,距仪门数十步耳。后多别设签押房治事,而延客或在花厅,则距仪门远矣(仪门在大堂暖阁后),以是督抚送客仅及厅门而止。张香涛太年丈之洞,南皮大家也。兄之万状元及第,官至尚书;涛丈亦一甲第三人,一门鼎贵。及总督湖广,垂二十年,恃资望骄蹇,惟礼名士,视僚属蔑如也。布政使某者(忘其姓名)负时誉,涛丈亦不加礼,某不平。一日,白事已,告退,涛丈才送之厅门,盖习以为常矣。某忽曰:“请大帅多行几步,本司尚欲有白。”涛丈不意有他也,从之,而某殊无所白。行及仪门矣,涛丈乃曰:“贵司果有何话?”某乃反身长揖,曰:“实无话,仪制督抚送司道当至此耳,大帅请便。”涛丈为之气结,然不能斥也。

    -----我是信达雅的分割线-----

    我大清官场礼节,最是完备,正所谓“无典不行仪”,林林总总,都记载在《会典》里面,但是啊,也有一些规矩,在执行中,慢慢的变了样子。

    比如说:按照规定,副省级干部来见本省主要领导的时候,主要领导是不需要出门迎接的,但辞别时,应当送到二道门。这是因为,过去呢,主要领导都是在二堂办理日常事务的,到二道门一般也就几十米的距离。后来,大家开始细化办公用房的职能,设立签押房,办理具体事务。明确花厅为接待室,迎来送往。这一下,再把客人送到二道门,那走的可就远了,于是,慢慢的,主要领导就只把客人送到花厅门口,便停步了。

    张香帅之洞这个人啊,是南皮地方上第一等的世家大族,他兄长张之万是全国状元,作到部长,香帅自己当年也是探花出身,后来在湖广地区担任总督,前后近二十年,不知换了多少副手,号称“铁打的香帅,流水的班子”。他和自己的老本家张益德有个共同点,对那些有名望的人非常客气,但对跟自己干的各级干部却很粗暴。

    当时啊,有一位和他搭班子的布政使,也是一时名士,但张香帅对他就很粗暴,从来没有多客气,这位布政使心里很不高兴。

    某天,布政使来汇报工作,完了后,香帅送到花厅门口,布政使突然说,请大帅再走两步,我还有事要说。香帅没有多想,就继续陪他向前走,可布政使也并没有说什么要紧的事情,一直走到了二道门那里,布政使才很严肃的对张香帅说:大帅,国朝规矩,主要领导送副职出门,是要送到这里的啊!说完便昂然离去,张香帅气到胸闷,却也找不到理由发作,毕竟,人家确实是按照规矩来的啊!

    ----我是广识博闻的分割线-------

    上文出自马叙伦《石屋续渖》,布政使姓名未载。

    仪门:就是正门后的那道门,在礼仪制度中有很多不可取代的用途,因而也被叫作“仪”门。

    司道:布政司、守、巡道等的合称,介乎于省、市间的机构,可以部分理解成今天的省直。

    ----我是好久不见了的分割线-------

    都说满清官场陋规最多,例成不废,其实呢,也要看这些规矩到底有没有实际影响到规矩执行者的利益或至少是方便。官员接送之礼,那都不是“陋”规了,是皇清典制,煌煌载册,可又怎么样?不过因为要多走几步路,便被天下督抚与心一同,悄无声息便废掉了,以致于难得有人出来叫真,反而成了奇闻轶事,要被时人认真的摘记下来,“使后人知”。

    说到底,那有什么旧规难改,那有什么祖宗家法不可违啊。圣祖所训……那也得和当道诸公利益立场一致时,才能算是圣训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