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义利三国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五章 首领的责任(二)

第三十五章 首领的责任(二)

    “启禀主公,高仲达带到。”

    “哦,仲达来了啊,请坐。”

    高顺,从深度昏迷中醒来已经十余天了,在明白了自己成为俘虏后,第一时间就抢夺监视自己的士兵的佩刀刎颈自尽,被蒋通的亲卫黄飞及时拦下,不过颈部又是很大一条口子,害得野战医院的军医很是忙活了半天。知道这一情况的蒋通大为恼火,从俘虏营里把并州军的俘虏全部挑了出来,拉到高顺面前,粗暴的表示,高顺要再自杀,他绝不拦着。不过若是高顺死了,他就把这近一千的并州俘虏统统活埋!看着这近千家乡子弟期待的目光,高顺只得暂时屈服。不过,也就是不再自杀而已。降服?免谈!

    不过这十来天里蒋通也忙得很。重伤员的救治、士兵的安抚、各方的联系等等诸多事情搞得他相当头大。尤其是崔琰去雒阳搬书后,营务内勤这一块他不得不亲自上手,弄得他是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去搭理高顺。等到凉州军、并州军的俘虏都交还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才终于在赵云、高览的提醒下想起了这位猛将。

    “高顺不降!”

    铛!通哥我还什么都没说呢!你就给我来这么一下脆的?不过,不过只要你肯开口,那就一切还有希望。

    “呵呵呵,仲达,先请坐。有些话我们可以慢慢讲。”

    “高顺不降!”

    你!你这是在挑战我的容忍底线啊!这,这个大头领做得真是失败透顶了!刚刚被自己的两个手下逼宫,现在又因为这个俘虏连连吃瘪。蒋通只觉得一股怒火不由自主的从两肋升腾而起!

    “咔嚓!”手里的玻璃杯被蒋通生生捏得丝裂了。不过与此严重不符的是蒋通的表情,依然是满脸笑容:“好吧,仲达,你不降,那你想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真的把高顺问到了。做什么呢?再次求死么?高顺自己在心里都摇了摇头。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一旦被救回来后,再想继续求死的心就淡了。这是一切人类的普遍本性。毕竟,蝼蚁尚且贪生啊。第一次自杀,那是出于义愤,第二次,那就很艰难了。

    不给高顺多少思考的时间,蒋通紧接着的第二问又到了:“敢问仲达平生之志?”

    这个问题蒋通从转世前就曾经想过。高顺到底心里在想什么呢?白门楼上,曹cao问他话,他是一言不发慷慨赴死。这吕布对他既不信任又不厚道,不接受高顺的逆耳忠言也就罢了,连兵权都不给高顺,只是在打仗的时候才让高顺带兵上前冲锋。这样对待武将的方式简直混帐到了极点。这样的主公,为他奋战到最后一刻也就够了。干嘛还要陪着他一起去死呢?连张辽这样备受吕布重用的大将都降了的啊。高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难倒这厮有受虐倾向么?

    这个问题又把高顺问到了。高顺思索了好一会才答道:“回浩然公的话,这个问题顺还真没有好好想过。昔年,顺在五原,和奉先(吕布)一同长大。浩然公,五原郡紧靠漠北,虽然有黄河水灌溉,但因为紧邻匈奴、鲜卑等异族,汉民的生存相当艰难。顺的记忆里,奉先好像从九岁开始就和匈奴人、鲜卑人厮杀了。顺年幼的时候,家人被匈奴人劫掠,县长不敢出面相救。是奉先纠集一群少年好友,与顺一起杀入匈奴人的大帐,将家人救出。从那时起,顺就把命交给奉先了。后来我等又一起被时任并州刺史的执金吾(丁原)征辟入伍。顺好像一直都是以奉先的志向为志向。奉先要做什么,顺总是尽力去帮助他完成。仅此而已。”

    原来是吕布的发小儿,对吕布有偶像崇拜情节?

    “好吧,那么请问仲达,你认为奉先的志向是什么?”

    高顺又是一阵思索,之后抬头苦笑道:“浩然公,你们这些世家子无法了解我们这些边郡平民的悲哀的。奉先与顺,都出生贫寒。奉先更是因为有匈奴血统而备受歧视。我等无法依靠门第,只能靠着手中的兵器去努力求存、求功名。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活下去,爬到更高的位置,活得更好,仅此而已。”

    “其实还是建功立业的想法嘛。”

    “也是,也不是。奉先武勇天下无双,当然是有志向建立一番功业的。但是要建立功业,首先就得活下去。我们边地男儿不怕死,但害怕死得没有价值。所以当初执金吾反对相国废帝,要独自以并州军和相国开战的时候,奉先不惜背负杀害义父的恶名杀掉了执金吾。就是因为当时一万并州军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合并了北军拥有十万之众的相国。若是照着执金吾的意思一意孤行,我并州一万健儿全都要死无葬身之地。奉先不愿意自己的兄弟全都死得这样没有价值,逼不得已杀了执金吾。否则,浩然公,你以为一个背主杀父的人,怎么会得到并州军全军的拥戴?他是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的名声啊!”

    “嗯,这事情我原先大概也是这么猜测的。丁建阳虽然忠于汉室,其志可嘉。但作为并州军的首领,不能为并州军的前途考虑,反而要把自己这个团队往死里带。确实死有余辜。好吧,回到刚才的话题,现在你和奉先分开了,若是通非要做个恶人,不让你回到奉先那边。你现在能有自己的志向么?”

    “顺谢过浩然公对奉先的理解。顺现在心中很迷茫,实话说,顺现在死志已消,但何去何从,实在是,不知所措。”

    “那么通来说说奉先的未来吧。奉先这个人,现在依附董卓,可是董卓现在这个样子,你认为能长久么?反对他的,想将其置之于死地的,实在太多了。到时候这股潮流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的时候,奉先又该何去何从?为董卓奋战至死吗?绝对不可能。反戈一击?完全有可能。可是他已经杀了丁建阳,若是再杀一次董仲颖。这个世间还有谁能容他?仲达,通对奉先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他的本性不坏,但他的选择总是错误的。他没有长远的目标,也没有长远的志向。这样的人,做一名单纯的武将其实挺好,但若是成为一个团队的首领。终究是害了整个团队。

    再来说说通自己的志向吧,男儿生于乱世,自己活下去是最基本的。再上一个层次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朋友活下去。再上就是让自己的部属、子民尽可能多的活下去。再上就是平定这个乱世,让这个世上绝大多数的人能安稳的活下去。再往上走就是消除造成乱世的根源,让我大汉子民世世代代不再受那乱世之苦。仲达,这就是通的志向。这条路上,有无数的敌人和危险,通是无法一个人走下去的。通需要很多认同这个志向并愿意为这个志向奉献一切的同志和通一起去走,一起去面对。仲达,你英勇善战,义气深重。正是通所需要的伙伴和同志。仲达,你能以通的志向为你的志向,和通一起走下去么……”

    看着沉默不语的高顺,蒋通只觉得一阵疲倦:“吾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何去何从仲达自行决定吧。若是仲达仍然执意要回雒阳。通绝不再阻拦。”

    良久的沉默。蒋通忍不住闭上了眼睛。然而,最终他听见了双膝跪地的声音:“高顺拜见主公!”

    ……

    当蒋通率领联军向虎牢关挺进的时候,渤海郡的司闻令张涛带着一支小分队来到了颍川郡的颍阴县。

    一切为了荀彧荀文若。

    荀彧这一年27岁。在去年(中平六年,这个年份的公元纪年数字不对,不能直接写出来,否则通不过审核)才被举为孝廉,很快就担任守宫令。但不久就碰到董卓入主雒阳。荀彧辞官归家。这个时候的荀彧已经预感到乱世将开,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说:天下将乱,颍川是四战之地。到时候必然倍受战乱,不如提前找一个地方躲避战乱。但是颍川的大多数世家仍然舍不得丢掉这里的产业远迁。刚好冀州牧韩馥派了人来接荀彧,于是荀彧开始独自收拾行装,准备带领自己这一支的亲族北上冀州。

    张涛等人赶到的时候,正好碰上荀彧即将起行。

    “不好!”在稍稍打听了一下情况后,张涛心急如焚。

    “李马槽,一路行来,就你牢sao满腹,老是嘀咕老子耽误了你的前程。现在老子给你一个立大功的机会你要不要?”

    “嘿嘿,司闻令,有啥好处要给俺老李的?”

    “哼,刚才酒店里路人的谈话你都听见了吧。韩文节那种窝囊废也敢和我们主公抢人,真是活得不耐烦了。某先带十九人摆明了车马去见文若先生,你带领剩下的八十人在暗处。若是老子文请请不动,你就给老子来个武绑!等文若先生的车队随着韩文节的士兵离开颍阴后。你们半路偷袭韩文节的队伍,杀光那些魏郡狗。然后把文若先生一家绑了送到我渤海去。”

    “司闻令,这哪里是大功啊?是大凶好不好?文若先生是主公建立我司闻曹的第一个目标,可见主公是如何的重视文若先生。不到我渤海就算了,到了渤海必是大用啊!老李这次绑了他,被他记了仇。以后他在我渤海做了大官,一根指头都能压死老李。”

    “那又怎样?主公难倒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主公如此看重的文若先生又岂是这样小肚鸡肠之人。再说了,你不是一天嘟囔着要报主公的活命之恩么?你做不做?不做我另外分派人手了。”

    “做,怎么不做呢。”

    预先做好了后路安排,张涛命令跟随自己的十九名士兵全身披挂。骑着高头大马,一路唯恐他人不知般的很是嚣张的直奔荀府。

    没得办法,张涛以前连孝廉都不是,一丁点名声都没有。要想进入荀府,只能是借助自家主公的名声了。

    荀府门外,一片杂乱,无数的家仆正在装车,其间间或有一些士兵穿着的人在指挥。张涛看着那些士兵简陋的皮甲,肮脏的战袍,轻蔑的吐出一句:此可一鼓而下之!

    于是再也不必有任何顾忌。二十骑加快速度,长枪放平,以临阵冲杀的气势奔驰起来。顿时搞得荀府门口的车队、民夫、士兵一阵慌乱。

    “烦请通报。渤海太守蒋浩然麾下司闻曹司闻令张涛张季澜求见文若先生!”张涛,这个当年的文弱书生,在经历与亲人的生死离别后,在滨海港的风浪中搏击了多年后。一开口,就是相当浑厚有力的嗓音了!

    面对这样一群气势汹汹的杀神,在张涛亮出自家字号之前。早有家仆奔进府中报告了。张涛的话音刚落,就看见荀府中一群人提着衣襟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放肆!蒋浩然的兵都是这么粗鄙无礼的么?竟敢冲击我冀州牧的亲卫?”

    这,这些满脸菜色,装备简陋的家伙居然是冀州牧的亲卫?我冀州牧,哦,这个人看来就是韩文节的代表了吧?不过后面那群人中有没有荀彧呢?说不得,要稍微斯文一点了。

    张涛下马,换了个比较斯文的姿态拱手为礼道:“在下武邑张涛,现在忝为渤海郡司闻曹司闻令,敢问足下……”

    “哼,某乃冀州别驾关纯(1),司闻令?我大汉何时有这样的官职了?”

    “呵呵,好叫关别驾得知,司闻曹乃我家主公蒋浩然新设机构,专司寻访、邀请天下名士到我渤海任职之事!”

    “蒋浩然忒也大胆!竟敢妄改我大汉官制!他是想要造反吗?就不怕韩冀州代天子问罪于他?”

    哗啦!十九名渤海士兵齐刷刷的拉出战刀!杀气犹如迅速形成实质搬推得关纯往后退了一步。十九名战士整齐划一的吼道:“竖子,你再说一遍?”

    张涛笑眯眯的轻轻往身后摆了摆手。刷,十九把战刀同时归鞘。“因为需要而新设置一个临时机构就是造反?嗤~~~那么请问关别驾,董仲颖废立天子,自任相国,鸩杀弘农王何太后算什么?”

    “董贼祸乱朝纲,天下忠臣义士,人人得而诛之!”

    “那敢问关别驾,袁本初起兵准备前往酸枣的时候,韩冀州做了什么啊?十九家诸侯会盟酸枣的时候,韩冀州在哪儿啊?我家主公率领九千孤军西进讨董的时候,韩冀州又在哪儿啊?”

    “你!你……哼,蒋浩然的手下,都是汝这般徒逞口舌之徒么?”

    张涛再也懒得看关纯一眼,大步走到府门外的那群人面前,朗声道:“渤海郡司闻令张涛张季澜,奉我家主公蒋浩然之令,特来拜见荀文若先生!”

    “某便是荀彧,请问浩然公有何指教?”

    “我家主公有书信一封,文若先生阅过便知。”

    看到荀彧接过张涛的书信,关纯顿时急了:“文若,咱们可是说好了的……”

    “说好什么了啊?“张涛斜着眼睛关纯,那样子要多让人厌就有多让人厌。

    “张季澜,你不要太嚣张。你不过渤海一小吏,蒋浩然派你拜访文若,分明是看轻了文若!渤海,不过是我冀州治下一穷乡僻壤!若是文若这样的王佐之才去了那里,哪有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哼!关别驾,你可知我张涛是哪里人?现在为何在渤海?”

    “哼!汝非天下名士,某怎么知道?”

    “某确非名士,早年涛不过是安平国武邑县的一个普通士子。想的无非是成年后外出游学,拜访名师什么的而已。可是!”张涛的语气逐渐转厉:“中平元年黄巾大乱……中平二年那一场瘟疫……安平国国相把我家主公的避瘟神药买到一万钱一粒!我张家除了涛以外,一门百口,尽数死绝!涛若不是逃到渤海!早已不存于世矣!敢问关别驾!我家主公以数千士兵向数十万蚁贼进攻的时候,你在干什么?韩冀州又在干什么?我家主公在渤海拯救万民的时候,你在干什么?韩冀州又在干什么?涛是位卑人轻,但来这里请文若先生,绝不因为主公轻视文若先生。而是我渤海的文武重臣,人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讨董!抚民!这才是我大汉官吏的本职本分!文若先生何等样人?凤凰安能和草鸡一同进食?哪里是你冀州只知空谈,不求实务的一群腐儒请得起的?先生只有去了我人怀自厉,吏不容jian的渤海,才能成为真正的王佐之才!”

    “你…你!文若!咱们可是先说好了的啊!”

    “呵呵,两位,请不要在彧的家门外如此争执,你们看看,周围都差不多围了个水泄不通了。”现代社会,无论男女,只要有异性对自己发起追求,不管自己喜不喜欢那位异性,但心里肯定是得意的。荀彧现在的心思,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关别驾、张司闻令,请入彧宅中叙话。”

    荀彧拿到张涛递过来的信件的时候,还没来及看上面的内容,已经被信件的载体——纸张本身给震撼住了。蒋通在牟平庄园新开发出来的纸,已经接近了后世明清纸张的水准。只不过为了不过分刺激士族,过早的引起士族的敌意,蒋通一直严禁限制纸张流出,仅限于军队和军屯的夜校使用。所以荀彧看到这样的纸张,也很是被震了一番。

    蒋通的信很长。为了把荀彧挖到自己手下,蒋通差不多把自己中学时代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全都刮干净了。他先是在信里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概念,然后以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来印证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之后又具体发挥阐述到如今的乱世之根源等。蒋通也提到了士族对大汉政权的有益之处和危害,并提出义利严重失衡是导致官贪吏jian,民不聊生的根源之一。并阐述了自己的治政理念、未来大汉发展的方向等。最后蒋通向荀彧保证:若是荀彧能来渤海,无论是现在的渤海还是未来的更大的领土,荀彧都是自己麾下庶政第一人。若是自己将来有幸荡平诸侯,平定乱世,也一定归政于天子,绝不成为董卓那样的权臣。

    可以说,蒋通的这封信,因为仗着穿越者的优势,完全把握住了荀彧的理想:辅助某一个忠诚于汉室的诸侯,扫平乱世,还大汉朗朗乾坤,归政汉天子。而蒋通在信中就反复的论证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选,而且是最好的人选。而至少就现在来看,蒋通确实没有说谎,他确实是在扎扎实实的抚民,讨董。所以,当荀彧看完这封信后,决心差不多就定了!

    所以荀彧很快表达了想先去渤海看看的意思。关纯听到这个,非常愤怒的拂袖而去。而张涛则笑眯眯的对着荀彧说道:“文若先生,我家主公还拜托涛向您打听一个人……”

    司闻曹建立后,一炮而红。张涛和关纯在荀彧府门外的激辩,也被围观的颍川士子广为传播,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武邑张涛之名,渐渐的被人熟知,相当一部分士族大家痛骂张涛狂狈无礼,也有更多的平民出身的士子开始对渤海产生了兴趣,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原本印象中僻处海边、海侵严重的荒芜小郡。

    ……

    初平元年三月二十日,陈王刘**、刘备、太史慈带着黄琬、蔡邕及其家人,以及五十万石粮食回到了荥阳城。蒋通、刘**、曹cao、刘备四人关起门来开始分赃。经过一番假惺惺的推让和暗地里的激烈争斗后,四方达成协议如下:

    蒋通,待渤海船队到达后,自己去孟津港搬取五万卷藏书。粮食一粒没有。

    曹cao,分得粮食二十万石。暂时屯兵酸枣,待朝廷任命下来后,立即挥师北上濮阳,控制东郡。

    刘**,分得粮食二十万石。回到陈国。待朝廷任命下来后,挥师北上,拿下陈留南部。

    刘备,分得粮食十万石。刘**将陈国下属的长平县暂借给他。让他在那里吸纳颍川的流民从军。待朝廷任命下来后,南下江夏任职。

    至此,讨董联盟彻底解散。除了孙坚、袁术外,关东诸侯暂时停止了对董卓的征讨。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时候,突然又有新的诸侯发出讨董的声音……

    ——————调整结束,即将再入gao潮的分割线————

    1、关纯:在演义中是韩馥的别驾,袁绍逼迫韩馥献出冀州,关纯谋刺袁绍,被文丑斩杀。史书中对此人曾有过记载,但在史书中此人的姓名为“闵纯”。可以推断史书中的闵纯和演义中的关纯为同一人,所以大概演义中的“关”为“闵”字之误(关的繁体字和闵很相似)。这里为了大家阅读方便,仍为关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