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义利三国在线阅读 - 第一六五章 雒阳的交接

第一六五章 雒阳的交接

    雒阳城内,一座外围流水潺潺,里面丝竹嗡嗡的小亭里。蒋通和曹cao正在对酌。

    此刻乃是正月,在华北平原中南部的雒阳,此刻的气温在零下10度以下。但整个院子里,却是通了地热,故而流水潺潺,热气腾腾。

    这里是蒋通预定的雒阳丞相府。他以后在雒阳的时候,就会在此办公和居住。以穿越者diao丝的属性来说,蒋通本身并没有那么奢侈。虽说他一向好逸恶劳,但一般冬天也就是在屋子里搞点地热供暖,像今天这样,连室外都热气腾腾的大手笔,那是基本上难以见到的。

    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今天丞相府招待的客人。

    “来来来,孟德,这是通二十年前亲手烧制的高度酒,在牟平庄园的地窖里埋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呢。要不是这次要招待你,通可舍不得拿出来。”

    “恩恩。孟德再尝尝这个,这是通亲自下厨炒制的炝炒青菜。炒菜,那绝对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创新哟。味道完全是另一种体验啊。”(1)

    “孟德,哎呀,孟德兄,这是通请刘正礼从他的丹阳郡那边千里迢迢送来的阳澄湖大蟹。唯一可惜的是此时时令不太对,蟹rou不够鲜美。不过看在通为了招待孟德。如此费尽周折,还请孟德多少吃一点嘛…..”

    “哼!蒋浩然,汝也知亏欠某甚多乎?”

    “呵呵呵,孟德,既然话说到这里,那通只能说,孟德心态还是不对啊。”

    “此话何意?”

    “孟德觉得通亏欠了你太多。无非是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四年多,将废墟中的雒阳重新修建成如今的雄城。将遍地野草、处处白骨的河南尹重新聚拢了人气,整个河南尹,其他地方不说。至少雒阳周边,已经是人烟稠密、阡陌纵横。这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通是很能感同身受的。因为通的青州,当年也是这样。是通和通的伙伴们胼手胝足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

    “而如今,雒阳虽尚未达到中平之前的繁盛,但也足够重新成为大汉的都城了。而这一切,仅仅是花了四年多不到五年的时间。孟德及其同僚在其中花费的心血,通是非常清楚的。也非常明白,此时通要孟德离开雒阳,去长安遥领凉州牧的心情,是非常的不忿的。”

    “不过孟德啊,话说回来。汝现在是大汉的臣子,而不是一方诸侯啊。朝廷让你在一个地方干了四五年,再让你换个地方。在中平以前不是很稀松平常么?即便是中平后,汝从济南相到东平相,不也是召至即起么?为何现在你就不情不愿起来了呢?说白了,还是中平、特别是初平以后,天下大乱,使得人人都有了长久割据一方的想法。反而把以前大汉的流官制度给有意无意的忘了。所以说,孟德,汝要摆正心态啊。汝是大汉的臣子,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再说了,孟德,雒阳重建之所以能如此取得成功。除了汝及汝之麾下之努力之外。更关键的是,这四年多来,通每年拨付给汝的粮食、钱粮,那可真是你要多少通就给多少啊。汝私自扣下近五十万石粮食、上亿的钱,偷偷把军队扩张到两万余人。真当通的密谍处和司闻曹是吃素的么?“

    被蒋通揭穿了私下的小动作,曹cao却毫不在意的挥挥手:“吾可不是袁公路那样的草包,更不是陶恭祖的那两个犬子。吾既然做过一方诸侯,就实在难以忍受再有人在吾头上指手画脚,事事被人cao控的感觉。吾就是如此了!蒋浩然,奉劝汝现在就早点砍下cao的脑袋,不然以后cao定然卷土重来!”

    “呵呵呵,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孟德这样时刻以屠灭蒋通为快的豪杰在身边。更能督促通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因为今日之局便沾沾自喜、狂妄自大。”

    “你…哎……”曹cao很是无奈的拱了拱手:“浩然之心胸,吾不及也。”

    两个人很是默契的端起酒杯,干了一杯酒后,曹cao忽然来了一句:“二十万白波军,在雒阳建城四年,cao已经将其完全营伍化,此去长安,这二十万白波军cao要带走。”

    蒋通平静的用手指头敲了敲桌子:“可以。”

    “吾也不欺汝,这二十万白波军,四年来繁衍生息,添丁超过一万。这点零头就算了。还是按二十万算吧。每口给粮十石,钱一百。”

    指头敲了桌子很长的时间:“可。”

    “去了长安,必然会和马腾、韩遂交战。凉州铁骑,天下闻名。故而吾需要战马。汝既然知道吾已私下将军队扩充到两万。这次西进长安,除了这两万军队cao要带走外,烦请再给一万匹战马。吾要汝这些年在鲜卑那边缴获的良马,不要汝滨海牧场的马。”

    手指头非常用力的敲打了桌子很久:“嗯。”

    “哈哈哈哈,如此,成交!cao马上吩咐元让、子孝开始准备。今年秋收之后就起程西进。”

    “我都给了你这么多钱粮马匹了,你还想刮掉今年的收成再走?”蒋通听到曹cao的自言自语都郁闷得不行了。

    他面色铁青的伸出一只手,手指全部摊开:“今年的收成汝是别想了。一个月之内,尔等必须立刻起行!而且…..五年。曹孟德,五年之后,吾要以关中为基地南下取益州。到时候汝若是还没有拿下凉州做栖身之所,吾必尽屠曹氏夏侯两族,绝不容情!“

    看到蒋通突然翻脸,曹cao心里也不自禁的打了个突。但他很快就恢复过来。毫不畏惧的迎上蒋通冰冷的目光:“哼!到时候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

    蒋通和曹cao谈得虽然不是很愉快,但总算是达成了新的协议。而在离两人不远处的另一间房子里,那气氛岂止是不愉快,简直就是要拔刀相向了。

    “汝等真是欺人太甚!居然要我等在一个月内将城外的兵营全部腾出供河北军入住?我等辛辛苦苦在雒阳耕耘近五年,好不容易才将此地恢复了一点元气。汝等过来接手现成也就罢了,居然如此催逼过甚!是欺我军的刀不利么?“

    “嘿!这就是当年被汉升一箭废掉左手的夏侯渊哪!稀罕啊!某乃太史慈。你说你军的刀利,好啊好啊,正好这几年我家主公修身养性,没有大动刀兵。某是手痒得不行啊。来来来,夏侯渊,可敢与某出去过上几回合?某也不欺负你。单手对敌就是。你敢不敢接招?“

    “我道是谁,原来是当年被吕奉先一剑破腹的烂肚将军太史慈啊。嗯,对了,汝昔年率领两万精锐青州军,得扬州刘正礼之助。面对孙文台留下的孤儿寡母居然也是节节败退。真不愧是当世名将啊!我曹仁佩服、佩服!“

    “匹夫无礼!“太史慈听到这话立刻炸了。当年面对孙策,在正面战场上总是不停吃亏的事情可是他这辈子最忌讳被人提起的事情。如今被人大庭广众之下提起,这尴尬和愤怒,真是难以言表。

    “嗯,曹仁曹子孝。“在太史慈暴跳如雷的时候,上首的一个头发已然全部发白的老头子轻轻的捻了捻自己的胡须:“老夫在五年前好像也斩杀过一个姓曹的,表字好像叫子什么的。哎呀,年纪大了,想不起来了……”

    “呵呵呵,老将军,那人叫做曹洪,字子廉。嗯,此人表字虽有廉字,但其人之品行和清廉简直就是不共戴天之仇人。其巨贪之名,不下当年河北的许攸。哎,毛孝先经常跟我说,这曹洪当年战死真是便宜了他。若是落在他们廉使的手里,定叫他生不如死!“

    “哗啦!“曹仁再也忍耐不住,腾的站了起来。而蒋通这边的黄忠、太史慈等人也毫不示弱的站了起来。眼看双方就要拔刀相向。

    “咳咳。子孝叔叔,稍安勿躁。”

    “汉升、子义,还不快快坐下!“

    在这座大厅的上位上,坐着四个人。蒋通这边是荀彧、郭嘉。曹cao这边则是曹cao的长子曹昂和谋主荀攸。

    暂时安抚住了下面诸将后,荀攸面带苦笑的对荀彧说道:“叔父大人,雒阳重建至今,诸多事务千头万绪。可是朝廷居然只给了我等一个月的交割时间,这实在是太过仓促了。还请叔父大人放缓时日。好让我等细细交接,不要出了差错。“

    “公达,此刻所谈乃是公事。叔侄的称谓,在这里就免了吧。”

    “喏,尚书令。”

    “嗯,一个月的时间确实有点紧,不过朝廷五月就要还都。而为了庆贺朝廷还都,我大汉第一次针对汉族士子的科举在三月就要开始。现在已经是正月末了,汝等如不能在二月结束以前办完交接,我等后面的工作如何能顺利进行?说起来,这已经是我等让步了。须知今年的科举,由于没有举行各州郡的初试,使得全国士子全部集中于雒阳。到时候光是士子的人数便不低于一万。这工作的浩繁……朝廷的诸多官员,这次又有要被累得吐血的吧……所以,一个月,不能再多。如果到时候你们办不好,朝廷不介意派人来帮你们办!”

    听着荀彧斩钉截铁的话语,荀攸一阵苦笑,待得他看向曹昂,只见曹昂也是满脸无奈。

    还能不听么?不听,那就是要打仗了吧?可是现在曹家总兵力堪堪两万。而这次河北朝廷蒋通亲自带来、进入了河南尹的军队,就超过了十万!

    这时候在雒阳打一场,对蒋通集团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开天辟地第一次汉族科举办不了了,昭示汉室复兴的还都办不了了。蒋通这个大汉丞相肯定是大大的丢脸。可是丢了大脸的蒋通,面对再次战败的(战败那是肯定的)的曹—夏侯联盟,那可就再也不会心存仁慈哪。所以,曹家人虽说面子上敢对蒋通的文武怒目而视,但私下里,谁都知道自己只是砧板上的rou。

    “谨遵尚书令之命。“很是无奈的拱手后,荀攸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话题:“尚书令,此次科举,实乃三代以来士林最大盛事,我等可否留下部分人员在此观摩。而且京兆、凉州等地,若有取中的士子,可否安排回原籍出仕?”

    可以说,从建安三年年末蒋通打赢了官渡大战后,到现在建安八年,整整四年多的时间,河北朝廷除了北击鲜卑,斩杀柯比能外。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这段时间,蒋通的主要精力就是两件事:一是海外航线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二就是拼命扩建官办蒙学,加强商办学校的管理。

    本来以蒋通的意思,在整个社会的识字率尚未达到5%这一比例之前,汉民族聚居的核心区域内,其实不适合推出科举制。在他看来,也许等到建安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也就是新一代人成长起来后,那时候举办科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随着第二届匈奴蒙学考试和第一届鲜卑蒙学考试的举行,大汉内部的舆情汹涌。特别是那些出身寒门的士子,纷纷要求尽快举办汉族科举,从而能够在仕途上和那些高门大族有一个公平竞技的舞台。而蒋通集团内部的部分官员,也呼声强烈。这强大的潮流,连蒋通这个穿越者都难以抵抗。特别是蒋通接到内卫的报告,说是渤海师范学校和各地官办蒙学已经不约而同的逐渐成了高干子弟学校,寒门士子难以入学。而商办蒙学的就业率始终不高,入仕率更是远低于渤海师范学校和各种官办蒙学毕业的学子后。终于下定了提前开科取士的决心。

    因此,借着大汉还都的这个机会,大汉的第一次科举,就这么定了下来。

    这一通告一出,虽说蒋通早有预料,但激起的反响,还是超出了蒋通的想象。

    自汉武帝推出察举制,在贵族政治的壁垒上打开一个小口,让出身平凡的人也有了出人头地的希望以来,豪门和寒门就针对这个小口子进行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博弈。

    世家大族拼命想关掉这个口子,庶族寒门拼命想把这个口子开得更大。在真实的历史上,曹丕为了篡汉,接受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一度把这个口子近乎于关闭。结果开天辟地的一代人皇隋文帝杨坚推出了科举制,一下子把整个壁垒给砸出了一个大洞!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事实上,在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明朝的时候。有明二百七十六年,开科八十多次,共计录取进士24595人。官宦子弟和大地主大富商子弟在其中占了大约95%以上。普通的农家和小市民家庭的孩子,通过寒窗苦读,考上进士的,都不及5%。

    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生来就是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对于这一点,蒋通无力改变,也不准备去改变——那是注定要失败的。他要敢这么做,他身边的人,包括他自己的儿子女儿都要起来造反——老子辛辛苦苦跟着你打江山,凭什么我的子女不能活得比普通人的孩子好一点?

    所以面对渤海师范学校和各地官办蒙学的官僚子弟化,蒋通也没有办法。而且蒋通也认为,父辈的成就,做子女的当然应该享受。只要不背离了义利合一这一基本原则。很多的事情,蒋通也没办法较真。

    那就科举吧。虽然普通寒门子弟即便有了科举,在竞争力上和世家大族的子弟比起来仍旧有全方位的差距。但毕竟有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是不是?

    虽说如此,但科举制的推出,对于一心想要垄断仕途的世家大族来说,仍然是晴天霹雳,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在建安七年的年初,河北朝廷正式颁布这一命令后。蒋通的老巢青州还算好,但是幽州、冀州、兖州、豫州、徐州等地,都爆发了规模不一的sao乱乃至叛乱。整个建安七年一年,河北朝廷的军队虽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但也忙碌得不行。

    不过,虽然普通世家大族普遍反对这个命令。但是各地的诸侯却敏锐的发现,这是从根子上挖掉世家大族把持地方实权的好机会。因此也纷纷想要效仿——还美其名曰的说什么紧跟中央步伐。不过待到他们进入到实地cao作后才发现:在他们的地盘里,可没有像蒋通那样长达十多年的咬紧牙关的对教育的持续投入。除了本地的世家大族,普通平民的识字率不超过千分之一。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科举考试,其实就是世家大族的权力再分配而已——而且,和以前官员任职凭君主喜好、世家背后交易不同。考试考出来的官员,那成绩好的理所当然该当肥差的!这样搞得话,只会让世家大族的话语权更大。所以各地诸侯们,在急吼吼的喊了一阵跟随中央的口号后,只能是无奈的纷纷偃旗息鼓。

    因此,曹cao集团才想拖到九月后才撤离雒阳,除了这一季的秋收很动人心外,曹cao更在意的是,大汉到现在四百年了,无数的寒门士子始终无法得到出仕的机会。所以这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科举,必然会出现一个人才井喷。若是能在这上面分一杯羹……

    不过他想到了这一点,蒋通和荀彧也早就想到了。因此,对荀攸的请求,荀彧非常干脆的说了一声:“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