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言情小说 - 卫子夫新传在线阅读 - 第二十章 《吕氏春秋》

第二十章 《吕氏春秋》

    哄完两个女儿后,子夫拿着御史中丞送来的,记录了石渠、天禄两阁收录的所有图籍秘书的目录,细细翻阅起来。

    子夫早就考虑清楚,所选的书籍,不但要有记载磁石这种东西的可能,书籍本身的风格也要符合自己一向读书的喜好。翻来覆去,子夫最后选择了《吕氏春秋》。在子夫印象中,这部由吕不韦门客编写的书籍,似乎和后世的《太平御览》,以及《永乐大典》是同一个类型,应该会记载不少奇闻异事。先秦典籍中,符合自己一贯喜好,又最有可能出现磁石记载的,非此书莫属。

    等拿到《吕氏春秋》后,子夫终于懵了:这部书,用的居然是大篆!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文字方面,是将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后,推行到全国。而秦隶,就是小篆的变体。在西汉生活了这么多年,子夫已经将秦隶掌握得颇为娴熟。大篆、小篆和秦隶,毕竟是一脉相承。有了这个底子在,子夫发现,蝌蚪文一般的大篆亦并非如自己猜想那般,难如天书。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求甚解,连蒙带猜地看完一卷《吕氏春秋》,也不算什么难事。可问题在于,子夫看这部书,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找出与“磁石”相关的字眼。

    鉴于这段日子没有什么事情要忙,子夫干脆拿起这部书的第一卷,逐字逐句的细细品读起来。

    正当子夫和大篆苦苦搏斗时,跟着傅母学完礼仪的阿元跑到子夫身旁,好奇地问道:“阿母,你在看什么书呀?”

    子夫头也没抬,仍旧死死盯住竹简,随口答道:“《吕氏春秋》。”

    “春秋?”阿元惊叫一声,“和那部《左氏春秋传》没关吧?”

    子夫这才放下竹简,笑道:“书名里都有一个‘春秋’,你说它们有没有关系。”

    阿元连忙出言,把这事和自己撇开干系:“阿母,阿元可没让你讲这里面的故事!”说着,阿元往后退了两小步,瞟了几案上的书卷一眼,“阿元才不要学什么《公羊》《榖梁》。”

    子夫眉眼含笑地看着被刘彻吓坏了的阿元:“唬你玩的!阿母只是看到这部书的书名有点意思,这才让人送来的。放心,牵连不到你身上。”

    阿元这才松了一口气,欢快地跑到子夫身旁坐下,拿起书卷翻看起来:“咦!阿母,这上面的字,阿元怎么一个也不认识?”

    子夫解释完小篆的来历后,顺势将自己所知道的,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所作的变革,一一说给阿元听。

    “哦。”阿元这才恍然大悟,满眼崇拜地看向子夫,“阿母真厉害!阿元到现在,连小篆也没学完,阿母已经能看大篆写的书了。”

    子夫尴尬地轻咳两声,然后才解释道:“阿母也不太懂大篆。”

    阿元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又看了看几案上的竹简,眼中的不解之色愈发浓烈。

    “石渠阁里一共有两部《吕氏春秋》,不过都是用大篆写的。”脑子飞速转动之下,子夫总算找到一个还算合理的说法,“阿母只是觉得,荀子的那句‘学不可以已’,挺有道理的,所以就找了这部书来长长见识。”

    “这部书有趣吗?”

    回想了一下刚才粗略看过的第一卷,子夫摇摇头:“挺无聊的。”

    “这样呀。”阿元有些失望,又有些好奇地反问道,“那阿母为何还要继续看下去?”

    当然是为了找“磁石”的相关记载。子夫心里这么想着,嘴里却将今日方才得知的相关旧事说了出来:“《吕氏春秋》又叫《吕览》,是文信侯吕不韦命其门下的食客编写的,被文信侯称为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编好之后,文信侯将书悬于咸阳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金千斤。这个典故,你听说过吧?”

    阿元连连点头:“一字千金吗?阿元早就听父皇说过了,只是没想到原来说的是这部书。”阿元皱着眉头,伸出食指戳了戳摊开在几案上的书简,“这书既然这么厉害,怎么就没有人用隶书,或者小篆誊抄一遍呢?”

    “这种事,你应该问你父皇去。”子夫继续埋首于竹简堆中。

    刘彻回来后,阿元凭着极佳的记忆,将这件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连子夫讲述的典故往事也没漏下。未了,阿元不解地指着一堆竹简问道:“父皇,先秦典籍不是很珍贵吗?为何书卷中会有那么多缺脱?”

    《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除却子夫手中那卷,其余二十五卷都被好奇心极浓的阿元翻了个遍,却不想在翻看时发现不少竹简的损坏程度十分严重。一时兴起之下,阿元干脆将所有有脱落的书卷全部挑出来,堆放在一起。

    刘彻将这堆竹简一卷卷仔细拿起来翻看,脸色也随之变得越发阴沉。汉兴以来,历代君臣都对典籍藏书极为重视:从入咸阳时,萧何为了图书档案而置珠宝美人于不顾,到高祖“改秦之大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再到惠帝解除挟书禁令,使民间藏书成为合法之事,再到文景二帝萧规曹随,历代汉帝无不尽力增加官府藏书,并鼓励诸子学说进一步发展,以期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

    若非今日看到损坏至此的简牍,刘彻真的无法想象,几代帝王费尽心思才得来的图书典籍,在藏于宫中之后,居然还会有亡散之灾。

    担心吓着女儿,刘彻压抑着满腹怒火,沉声自语道:“典籍损坏至此,实在是中丞之过。”放下手中最后一卷竹简,刘彻摸摸阿元的头,“阿元这次可是立下大功了,有什么想要的吗?”

    “那父皇可以让人用隶书誊抄一部《吕氏春秋》吗?这部书是用大篆写的,阿母看得很辛苦。”

    “阿元乖。”阿元的孝心,让刘彻极为满意,“这件事,就算你不提,父皇也会命人去做的。不单宫中藏书,连朝廷藏于各郡国的典籍,父皇也会命人重新整理,并加以妥善保管。除了这件事,阿元就没有其他想要的了吗?”

    阿元歪着头想了想:“没有了。”

    半个月后,一套新鲜出炉,用隶书写就的《吕氏春秋》,呈送到了子夫面前。

    又过了半个月,子夫终于在第九卷中找到了一句与“磁石”相关的记载:“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大喜之下,子夫忙命人去卫家传话,让卫步明日入宫商谈。

    【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属官,职责之一就是掌图籍秘书。

    《吕氏春秋》,被认为是“杂家”的代表作,属于诸子百家之一,和《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并非一个类型。

    个人猜测,大篆之于小篆,应该就类似于现在的繁体字之于简体字。

    修订图书,广开献书之路,应该(?)是发生在元朔五年,这里就当是蝴蝶效应吧~~~】

    今天下午接到编编通知,5.1上架,心情很复杂~~~被认可PK要多更新,到底该偏向哪一方?(无存稿、码字极慢的杯具圆润地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