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揭开
东城燕雀湖一带,多为武帝诸王府邸,在武帝一朝,车马往来,络绎不绝,轩冕冠带,众相云集,极为繁盛。 短短四载,随着先帝篡位上台,迅凋零,盛况不再,甚至湖堤两岸夹植的柳树桃树,都稀疏了许多。 再逢春日,怕是也看不到曾经的美景。 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 春日的烟雨朦胧中,一池湖水如茵,半池桃花覆落,好似二身绿裳罗裙,粉面含羞,从吹面杨柳风中走来,从沾雨桃花林中飘过,清寒的气息中,容光凝露,却又娇艳逼人。 郑绥只来过一次桂阳王府,九娘怀了阿肆,她跟着十起过来。 那时,萧章同母兄刚刚册封为太子,徐贵嫔主理后宫,极为得宠,王府内外处处花团锦簇,不比此刻,从侧门进府,经过大门口时,六门紧闭,府前两座威武雄壮的大石狮,似落下了一层细薄的尘灰。 几多荒凉,物是人非。 徐贵嫔早已在北城归善寺落为尼。 “大王说,娘子是过来瞧小郎的,就不必相见了,令仆从领着娘子直接去务本园看望小郎。”一进仪门,见到桂阳王府的长史蒯建,一身便服,白面美髯,彼此见礼后,蒯建说了这番话,郑绥却不以为疑。 桂阳王萧章脾性一向若此,除了九娘,旁的妇人,他是能避则避。 因此,五嫂谢幼兰一直羡慕九娘得遇良人、情深恩重。 郑绥回头望向桓裕,未曾开口,又听到蒯建说:“大王已等候郎君良久,还请郎君到中堂一会。” 桓裕似早料到一般,很不经心地嗯了一声,转而嘱咐郑绥,“你先去务本园,我去和殿下谈点事情,再过去找你。” 郑绥应了声喏,很快蒯建吩咐仆从准备肩舆,领着郑绥去务本园。 “将军,请。” 桓裕瞟了他一眼,“你不像是萧八郎身边的人,倒更像是待在郑五郎周围的人。”萧八郎,是指桂阳王萧章。 蒯建笼着双手,脸上含笑,“将军过誉了。” “带路吧。”桓裕拍了拍衣摆,不甚在意,蒯建是积年的老吏,精于变通,何况只是口头上的称呼,他没必要计较。 王府极大,哪怕后来让先帝给砍去了一半,挪作为羽林卫在城郊的署营,剩余部分,还能赶得上一些不得宠的封王府邸。 从仪门到中堂,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不知单新的案子,是谁在主审?”一路之上,蒯建不免打听, “没有主审,案子由袁大将军定性,庾尚书下令处决,御史台和廷尉署都没有参与,更没有卷宗和审查,此桩刺杀案已经了结。”桓裕似笑非笑地看了眼偷偷舒了口气的蒯建,良久才轻声道:“萧八郎的胆子真是一如既往的大。” 此话一落地,蒯建的脸瞬间煞白,如同撞见鬼一般盯着桓裕,“将军慎言。” 桓裕原本只是存疑,见了他这副神色,语气格外笃定,“看来连你都怀疑。” “老身不知道。”蒯建回过神,忙地摇头,不敢多言,继续往前走,恨不得立马赶到中堂。 “你在王府做了三年长史,算得上是在他身边待得时间最长的一位,你会不知?”桓裕明显不相信,“既是王府长史,平日该多规劝殿下才是。” 蒯建一脸苦笑,“大王的性子,哪里是个能听劝的。” 桓裕轻哼了一声,瞥了眼蒯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蒯长史应该和我一样,不希望牵连至郑家。”他是前阵子,从郑纬那里得知,蒯建竟然是郑家安排进桂阳王府的,郑纬满心视其为定海神针。 只是目前来看,这根针的影响力。 依旧有限。 到达中堂,一入门,桓裕一眼看到桂阳王萧章跪坐在榻席上,短短十来日,除了脸上能看见几道伤口愈合的痕迹,其余的与正常人无异,他记得,当初他回京,在华林苑见到的萧章,浑身血rou模糊,衣裳褴褛,一团血色。 打量的目光很是直白,萧章早有所察觉,同时也想到了那段不堪,一股极大的屈辱涌上心头,却又不得不强压下去,神情扭曲,使得脸上的伤痕狰狞起来,语气更不好了,“站在门口做什么,来了就进来坐,难不成,等孤起身来请。” 桓裕收回了目光,在萧章对面跪坐下来,“看来你恢复得不错。” “暂时死不了。” 这话简直噎死人的节奏。 桓裕直接忽略掉,“有话就直接说人话,不要怪里怪气。” “你……”抬头,对上桓裕一双清凌凌泛着寒意的目光,所有的话,顿时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 片刻后,低转头,泄似的捶着身下的榻席。 “为什么不帮孤?” “果然是你?” 桓裕只愣了一下,都是聪明人,立刻猜到了许多。 难怪蒯建怀疑,难怪蒯建没有跟着他进屋来,单新果然是萧章指使的,“看来你除了胆子不是一般的大,笼络人心连郑五郎都赶不上,他可是先帝亲信,竟然愿意倒戈为你赴死。” “利之所趋,无所不往,孤唯一料错的人是你。” “你错了。”桓裕这句轻飘飘的陈述,恰如同当头一棒,扑向萧章,“料错我,也料错了五郎,利之所趋,的确能无所不往,只是得看是多大的利。” “单新出身寒族,他只需要一个出身,要一个能使后辈子孙改换门庭的机会,但郑家不一样,郑家经学传家,人才辈出,身为高门华族,名德显著海内,五郎不需要以外戚身份,来光耀门楣。” “至于我,假使我助你登上那个位置,你能把荆州还给我吗?”桓裕冷笑一声,不待萧章回应,已自问自答,“不能,最好的结果,不过是袁仲宣倒戈,支持你上位,那样一来,荆州还是他的,与现在又有什么区别,我何必冒险。” 袁仲宣,即指荆州刺史袁纲,字仲宣 他随先帝,自九江起兵,曾有过一段君臣同心的情谊,但最后先帝是既信他,又防他。 他与殷氏结亲,是为了让先帝放心。 同样,他和殷氏和离,是先帝不希望他和殷家太亲近。 庾家的太子与朝堂,荆州归殷家,他占徐扬,三方互相牵制。 所以,先帝病重时,想把袁纲调去广州任刺史,希望殷洪接替袁纲一职,明知他一心念着荆州,都不曾想到他。 大约先帝至死都不曾料到,让他整得奄奄一息的叔叔桂阳王,给了他致命的一击。
荆州是一块肥rou。 袁纲又怎么会舍得凭白放下。 打雁不成,反被雁啄。 先帝死后,袁纲把关在华林苑的诸王,像割韭菜一样,一茬茬地割干净。 “孤不愿意。” “哪又如何,”桓裕瞧着对面情绪即将失控的萧章,平静地靠在身后的凭几上,“相比于东安王、淮南郡王等人,你现在能坐在这和我说话,能返回封地,已经很不错了。” “什么不错,不过是人为刀俎,我为鱼rou。” “确实如此。”桓裕没有否认,然后想到一种可能,或许袁仲宣早就倒戈。 一念至此,桓裕警惕地望着萧章,神情极为严肃,“我不管你和袁仲宣之前有什么勾结,但此一时,彼一时,眼下袁仲宣是杀顺了手,可不介意,多杀几个人……”说到这,瞧见萧章忽然两眼嗜血般通红,神情中饱含悲凉。 成王败寇,自古皆然。 一瞬间,他只觉得没趣,劝道:“如果没什么事,带着小郎早些回封地。”说这话时,人已经从榻席上起了身。 “小郎?阿肆……” 萧章嘴里念叨,神色大变,脸上恨意和悔意相互交织,然而,桓裕没留意到,人已经往外走,“我下月初前会在京,有什么事,你派蒯长史去西州城的建和里。”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排大雁呈人字形,整齐有序地往南飞去。 桓裕下台时听到一串雁鸣声,抬起头来瞧个正着。 直至大雁远去,才收回目光,望向前方,但见长史蒯建候在门口大石块堆砌的影壁前,来回转悠。 院子里没有一个人,更有点看守的意味。 一见到他出来,蒯长史忙地迎上前两步,与先时相比,脸上除了热切,还有几分尴尬,“将军可算是出来了。” “怎么了?”桓裕察觉出异样,疑惑地望了蒯建一眼。 蒯建的目光闪烁,“十娘在务本园,让小世子给咬了一口,已派人疾医过去,老身立刻领将军去务本园。” 听到疾医二字,桓裕直觉不对劲,往外走的步子飞快,“怎么回事?” 他知道郑绥喜欢孩子,在郑家时,很喜欢询娘和谌郎。 阿肆已经四岁了,比谌郎还大一岁,怎么会咬人? 他记得,谌郎玩闹起来,极为调皮,却不会咬人。 “小世子,与别的孩子有些不同。”蒯建在前面领路,瞧见桓裕怀疑,忙地解释。 “到底什么情况?” “其实不是没什么大的毛病,就是小世子一直被关着,与外人接触较少,所以会比较认生。” 桓裕将信将疑地瞧了蒯建一眼,心头不安,没再和他理论。 到了务本园,才知道蒯建的话,有多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