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心悸
且说,郑绥坐上车,车帘放下,牛车启动时,强撑的精神,瞬间xiele气,瘫靠在身后的隐囊上,出了郑宅,跟随上来的几个婢女,察觉到她心情不好,都没有吭声,辛夷甚至让刘媪去了后面的车厢。 不经意间,秋风吹过,车帘微卷。 街上的人群稀稀落落,大抵是国丧的关系,哪怕是午后时分,人也极少。 先时,初一听到消息,她懵懂了一下,才恍然大悟过来,仆妇口中的慕娘子,就是大房这一辈的六娘郑慕,八娘的胞妹,小名阿艳,以绮娘陪媵的身份,跟随绮娘一起嫁入诸葛家,嫁给诸葛六郎。 因是妾室,所以这些年来,她从来没有在郑家见过郑慕,除十八从婶崔氏外,家中也无人去诸葛家瞧过她。 流年似水,一晃而过。 她对六娘郑慕只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只记得她匆匆进了灵月庵,后又匆匆以陪媵的身份出嫁了。 后来,仔细回想,郑绥只猜到可能与拒婚有关,不然,嫁去平城的,怎么无缘无故变成了八娘…… 郑慕仅比她年长四岁,桃李夭秾一般的年华。 哪怕旧日的情谊稀少,到底姊妹一场,一个鲜活的人,这么突然没了,心头禁不住一阵触恸与窒息,极为难受,一颗心好似浮悬高挂于天际,空落落的无处依安。 在她以为的天长地久,盼着的岁月不弃,原来,人的生命倏忽如同蜉蝣。 又似晨露日晞,极为短暂。 有生,必有死,生死从来不远,相依相伴。 只是她自来,只愿接受新生的欢喜,不愿面对死亡的降临,但愿人人长久,家和人圆。 可这些,从来是期盼。 一直以来,身边的人,总会一个个地离开,一旦离了眼前,便再也不会出现。 一转身,好似一生,再会无期。 譬如阿童,譬如阿耶,譬如伴妪…… 那场白茫茫的大雪,雪花乱舞,行驶中的车队,渐行渐远,演变成一团黑点,消失在天地间。 那片杜鹃红的衣襟,鲜血溅飞,混乱中的战场,模糊朦胧,似隔了一层细纱,是梦回里的惊悸。 那场大雪,是近前的事。 但那片衣襟,太过遥远,遥远到,郑绥已不记得,她有多久不曾想起。 然而,每每一想起,仿佛要耗尽她半条命,才能缓过劲来。 从青溪郑宅回建和里,需要绕整个京城大半圈,牛车行驶得很慢,她们一行人回到建和里,已是酉初,桓裕还没有回来,郑绥进了内院,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得厉害,遂往床里躺下安歇,“你们都出去,我想睡一会儿。” 遣退所有婢仆,躺下后,偏偏又睡不着,神思一直浑浑噩噩。 一阵的清醒,一阵迷糊。 许多往事,久远的记忆,间断零碎地在脑海中翻现,朦胧间她又见到了血,一大片鲜红的血,不知是阿姆伴妪身上流淌的血,还是六娘的血,隐隐约约间,能听到六娘生孩子的尖叫声,听得人心惊胆战,周围一大堆亲人围着。 满目望去,她却怎么都找不到桓裕。 鲜血漫延开来,她迈不开步子,也喊不出声,心里着急,‘桓郎’两个字一直在喉咙间打转,直到触目鲜红,快要把她淹没,恐惧浸满整个身心,声音才破咙而去。 “阿绥,你醒醒,我在这儿。”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怀抱,郑绥猛地坐起身,不由怔了一下,屋子里的连枝灯迅燃了起来,明亮的光线,眼前的事物,渐渐明晰起来,搂着她的桓裕,身上穿着紫袍官服,应是刚回来,还没来得及去换。 方才在梦里,她找不到桓裕。 一时之间,不自觉地眼眶微红,喊了声桓郎,反手紧紧抱住桓裕,生怕抓不住。 桓裕觉察到她的变化,想起他刚才一进屋,听到郑绥急切的喊声,声音里满是恐慌与颤栗,顿时吓了一大跳,急忙跑了进来,现榻上蜷缩成一团、陷入了噩梦中的郑绥,忙地把她抱起来,立即唤醒。 这会子,灯火照耀下,把郑绥的一张脸,映衬得愈苍白,眼里的恐惧,无法遮掩,至于满心的依赖更是表露无遗,桓裕搂着她的手,瞬间紧了紧,“我就在这儿,不怕的。” 说着,又伸手轻抚着郑绥的后背,“阿绥,没事的,只是噩梦而已。” “不是噩梦,我又看到阿姆,还有慕娘,还有好多人,到底都是血,到处都是……” 桓裕瞧着郑绥说到后面,情绪又变得激动起来,忙地抱紧郑绥,“好了,好了,阿绥,都过去,有我在你身边,我们不怕的。” 听了这话,郑绥抬起头来,望着眼前的桓裕,忽然一笑,“嗯,找到你就好。” 笑靥如花,眼前一眩,令桓裕觉得不真实。 一声咕咕叫声响起,才让他回过神来,伸手捏了捏郑绥的鼻子,含笑道:“肚子饿了,该进晚食了,我让婢女进来服侍你梳洗。”说着,放开郑绥,便欲起身。 一转身,却让郑绥抓住,微仰着头,“不许走远。” 目光满是依恋,桓裕的心头蓦地一软,俯身亲了亲郑绥的脸颊,“好,不走远,我换身衣裳就来。”尔后,才含笑掰开郑绥的手指头,往外走。 出了屋子,脸上的笑容,刹那间消失。 脸色微沉,让终南和晨风,带着人去伺候郑绥梳洗,独把辛夷留了下来。 “说吧,到底生了什么事?” 饶是辛夷自入桓家以来,见惯了桓郎君的变脸,每一次都止不住地心中的害怕,只得强忍着惧怕,把慕娘的事从头至尾述说了一遍。 “瞧着不对劲,你们屋子里还不留人,不点灯。”桓裕一听到这点就来气,怒目横视,哪怕辛夷垂着头,都觉得有如针刺。 似有许久,方听到桓裕说道:“这是第一回,也是最后一回,我可不比郑五郎好说话。” “唯。”辛夷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悬起一颗心。 家中五郎,只在十娘跟前,才好说话。 郎君这意思,是告诫她们:哪怕有十娘在跟前,他也不会留情面。
话说桓裕原是要去内书房换衣裳,想到郑绥心悸的毛病,是那年从平城返回荥阳的途中,让羯胡的军队给吓的,遂转身去了趟外院,换了身衣裳,叫了桓覃进来,“你现在亲自去一趟青溪郑家,把宋疾医给我叫过来。” 桓覃一听这话,心中错愕,这个时间,城中已经宵禁,“郎君,府里有一名备用的疾医,如是不行,可以去我们旁边几家府里找。”他心中一下子明了,这个时候,能让桓裕亲自嘱咐找疾医的事,只能是为了郑夫人了。 “叫你去,你就快去,哪有这么多废话。”桓裕淡淡瞧了眼桓覃,惦记着郑绥,匆匆往内院去。 桓覃顿觉脖子冷嗖嗖的,他可不想步入桓谷的后尘,心里有再大的抱怨,也忙地应声唯,拿着令牌,带着几个护卫出了府。 桓裕一回到内院,就瞧见郑绥候在门口,引颈企盼,“怎么去了这么久?” “阿覃突然送了份文书进来,所以耽搁了一下。”桓裕含笑解释,近前来拉住郑绥的手仔细打量,除了一双美目流连在他身上外,再没有旁的异样,一时放下心来,至于郑家内部的那些破事,他可不想介入。 这份明眸善睐,顾盼多情,他却是喜闻乐见的。 晚食过后,桓裕破天荒地没有去前院处理事务,而是陪着郑绥在院子里散步消食,院子里植有梧桐丹桂,丹桂花开的时节,满园飘香,香气馥郁,熏得郑绥忍不住靠在他肩上抱怨,“最不喜欢丹桂,香气太浓郁,熏得人难受。” “丹桂寓意好,自从前朝起,上自诸王公卿,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喜欢。” 丹桂,俗称桂花,有出类拔萃之意。 正因如此,自前朝文帝大力推广后,眼下南地的宅院里遍有种植。 “我不喜欢。”郑绥嘟囔了一句,“出类拔萃,原意是指草丛中长得最茂盛的草,如此一来,众人可以去种那长势最茂盛的草木,干丹桂何事?” 桓裕听了,先是瞠目结舌,继而哈哈大笑,“所幸你家十八郎君不在这儿,要不然,他非得气昏过去。”揽着郑绥的肩头,伸手把她抱入怀中,越地高兴,“阿绥,你不像郑家人,倒更像是我桓家人了。” 郑绥仰起头嘻嘻一笑,眸光眩彩,“我是郑家人,但也是桓家人。” 桓裕低头,亲昵地蹭了蹭郑绥的额头,轻声笑道:“我只听到后半句。” 半晌,耳边荡起了一声低低的回应,似呢喃细语,仅有只字,却胜千言万语,眸光缠绕间,心畅魂销,流淌着属于情人间的密语。 及至凉风袭来,月色渐淡。 桓裕方回过神来,抱起郑绥,俩人如连体婴儿一般回了屋。 是夜,桓裕睡得很惊醒。 子夜时分,察觉到身旁的郑绥起了低热,悬着的心放下,又提了起来,忙地匆匆起了床,让人去叫宋疾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