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言情小说 - 一厢清怨在线阅读 - 第67章 升官

第67章 升官

    从普照寺回来的路上,宋珍芝半眯着眼睛靠在车厢里,犹豫着要不要把事情告诉魏氏,事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宋云芝只会越陷越深,那就不好办了。

    回到家,大家的目光被另一件事吸引过去,那就是宋金海从兄长那得了消息,李兴祖果然很快就要升官了,升迁为山东盐运史,五月底就要上任,只不过圣旨还没下下来。

    那可是个肥差,清廷现在采用的是纲盐制,也就是包商买卖,有少数纲商垄断购销,这些纲商按照规定缴纳盐课之外,还会对朝廷效力,刚刚又捐了好几百万两军费,助圣上剿灭葛尔丹一臂之力。

    盐商手里有钱,甚至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这个消息一下来,好些官员带着贺礼上门去恭喜府尹大人就要升迁。

    李兴祖这个干巴老头,却是皱着个苦瓜脸,苦不堪言,山东一向来就缺盐,刚听说那里闹起来盐荒,老百姓好久没见过盐巴吃过用盐煮的菜了,两淮的盐运不进去,即使运进去了,也被当地的盐商垄断了,低价囤货等过段日子高价卖出去,老百姓那里吃得上盐。

    原本以为河间有了起色,他还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坐享他的府尹之位,屁股还没坐热,没想到,被打发到山东去了,这个差事看着是个肥差,实则是龙塘虎xue,由不得他,估计这消息一出,山东的盐商早就开始活动了。

    李兴祖这一走,活动得不止是山东的盐商,河间的官员大都眼巴巴地望着府尹的位置,不知道是另派新任府尹,还是从官员中选拔,府尹下面的黄府丞、颜同知都是炙手可热的人选。

    魏氏赏海棠花回来,说起了席间听到的事,颜同知家的太太和黄府丞的太太正在斗法,差点掐起架来,颜太太在外面得意洋洋,放出话来,说黄府丞家里妻妾成群,风气不正,德行有亏,黄太太则说颜家子不教父之过,放着两个儿子无法无天,天天骑着大马招摇过市,踢翻了小商贩的摊子,还踩死了好几只鸡鸭。府衙里的几位通判经历都在窃笑,还好他们没有娶上这样的太太,自曝家丑,还不得把家里的那点事都掏撸出来,吵得沸沸扬扬,全河间人都知道了。

    其实身为通判的宋金海也成了热门人选,只不过他为人比较低调,觉得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六品,又想做完这一任期,得了好评就回京另找一门缺,对府尹这个位置,也没有大放在心上。他从走上仕途开始,就一直是在外做官,调来调去,这里几年那里几年,好在家有贤妻,魏氏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惹得妻儿跟着他在外飘泊,在他心里回京的诱/惑更大些。

    魏氏觉得上面还有府丞和两个同知,宋金海的机会小些。

    李兴祖很快就正式接到了圣旨,来宣旨的钦差还带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任命宋金海暂代河间府尹一职,主持城中大局,宋金海接到任命后,就有官差跑来宋府报喜。

    魏氏得知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虽然是暂代,但他们原来就没有做这方面的打算,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就让人更加感到惊喜了。

    宋珍芝知道老爹升官了,连升了好几级,也很是为他感到高兴。

    旁边的宋思书看着大家激动的情形不明白,见魏氏哭了,他心里很难过,扁了扁嘴,“娘怎么哭了,娘不哭好不好?我很难受。”眼睛里银光闪闪。

    宋珍芝一把抱住他,“咱们娘这是高兴得哭了,咱们老爹升官了,是府尹大人了!”虽然还有个代字,但迟早会转正的。

    宋思书现在还不懂升官是什么意思,见三jiejie抱着他,笑得灿烂如花,魏氏又苦笑着抹干了泪,知道这个高兴的事儿,嘟嘟嚷嚷地说,“要摆果果,还要挂红灯笼。”

    大村家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他面前叨唠过,办喜事要挂红灯笼,摆糖果点心,他便记在了心上。

    “好,摆糖果,挂红灯笼。”魏氏收起了泪,把大村家的叫来吩咐道,“让人把红灯笼找出来,在院门口挂上,还有糖果也摆出来,不过要看着这个小的,不要让他贪吃,吃多了牙长出来也不好看。厨房那边叫人做一桌好菜等二爷回来,另外女儿红也要备上两坛。”又想起了什么,把人叫了回来,“二爷喜欢吃我做的西湖醋鱼,叫婆子出去买一条新鲜的鲩鱼来,鸭子也买一只,这种天气正好炖着吃。”

    大村家的见二爷升官了,她也乐呵呵的,她也是跟在二爷身边一路过来的人,见二爷的官越做越大,心里当然是希望二爷越来越好,笑着把事情吩咐了下去。

    难得高兴,宋珍芝提出她要亲自去挂灯笼。

    宋思源出去溜马回来,在门口见meimei拿着灯笼,一听爹升官了,高兴得跳下了马,叫小冬去拴马,他则趴上了梯子,和宋珍芝两人把灯笼挂上去。

    大红的灯笼,映着兄妹两个的笑脸,红通通的喜气洋洋。

    过了几日,胡同里的街坊得知府尹大人换人了,纷纷过来贺喜,街坊都是送得自家有的东西过来,让魏氏不好拒绝,胡同口磨豆腐的送了一篮子豆腐,养花的花匠送来两盆牡丹,把宋珍芝高兴得很快占为己有,挪到自己厢房的窗台下去了,卖老路家的领着她家儿媳妇抱着几个月大的孙子,还带来一篓子虾过来。

    魏氏看着她家儿媳妇怀里的小人儿,“不久刚吃了你送过来的红鸡蛋,这么快,小人儿就长得这么好了。”又问取名字没有。

    “还没有,还说要让宋二爷给取一个。”小媳妇细声细气的。

    “这可使不得,这也太看得起二爷了。”魏氏道,“名字还是自家父母取的好。”

    老路家的笑着道,“乳名已经取了,他生的前几天,我老是做梦梦见一头牛,就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牛牛,只不过大名还没有,想等到了读书的年纪,让二爷给取一个,我们都是庄家人,哪会取名儿,名字是要跟孩子一辈子的,取的不好还不得让人笑话,我们也不敢大意。”

    看这名字取的,不过还好是乳名,乳名取得越贱孩子也容易养活,魏氏便逗着孩子“牛牛,牛牛”地叫。

    走的时候,让大村家的偷偷给孩子兜里塞了副银脚链,算是回礼。

    后面的几天,有相熟的官家夫人亲自送了贺礼过来,不省事的颜太太和黄太太也双双结伴而来了,她们到好,没有捞到好处,这么快就不顾前嫌结成了盟友,脸上皮笑rou不笑的,说出来的话含沙射影,冷嘲暗讽的,一进门就把其它的客人吓跑了,魏氏知道她们是眼红宋金海得了这门差事,便索性摆足了架子,以府尹夫人的姿态,请人在正房里坐着喝茶。

    两位太太看着魏氏高高扬起的下巴和春风得意的神情,才坐了一刻种,便觉得如坐针毡,一个以身子不适,一个以家中事务繁忙为由,主动提出要家去。

    魏氏便笑盈盈地让大村家的把人送到了大门外。

    过了一会儿,又有丫鬟过来禀报,说城里的好几家商号派了管家送了贺礼过来,因宋金海不在家,魏氏又是女眷不好出面会客,对方派的是管家,她便叫了大村到南面厅堂应酬。

    晚上宋金海回来,看到桌上堆着大包小包的贺礼,吓了一跳,“夫人,我不是说过,不能收别人的东西,更何况我如今只是暂代府尹一职,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还很难说,你现在就收了人的礼,不是要让别人看我们的笑话。”

    “这些礼如果我能推,定是要推了的。”魏氏请他在椅子上坐下,“这些一半是府衙的同僚送过来的,我看了看,礼物也都不重,都是平时往来场面上的东西,我已经叫大村把收的礼品全部登记在册了,这份人情到时候好还回去。他们是你的同僚,我也不好明面上拒绝了,往后夫君为官办事还是依靠他们效力。”顿了顿,皱着眉头,“只是那些商号送来的东西,太过贵重了,光是城里最大的那家商号,就送了两锭金元宝过来,足足有四两,只因我不方便出面,叫大村出去见的客,没想到他看也不看,给我把礼全部收回来了。”

    宋金海看着桌上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长长地叹了口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魏氏心里已有了主意,“过两日,我会以东西太贵重为由,其他的也不用多说,叫大村把东西原封不动地退回去,想来几家掌柜也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宋金海点点头。

    宋金海在河间为官数年,人脉资历都有,政绩也不错,深得民心,只是出身不高,这样一来他知道自己没有靠山,只能靠自己,更加勤于政事,加上他不贪心,又懂得雨露均沾,时常会给下面的官员吃些甜头,又经常带着官员深入百姓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很快便坐稳了府尹的位置,取掉了那个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