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言情小说 - 重生南海边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外语梦

第十三章 外语梦

    宁爸爸在股市经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天。

    我们的宁婉却是很悠闲。大好的青春年华,宁婉决定决不能虚度,可是三岁的娃儿能干什么呢?9月份,宁婉就满三岁了,也要入学了。

    父母工作忙,搬了家以后,宁爷爷宁奶奶就会搬来宁家住,而宁婉的童年大抵就是要在幼稚园,小学里度过的。

    可是宁婉不想。

    宁婉曾经看过一份研究报告,人脑最多可以掌握二十八门语言而不会产生思维混乱。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如果熟悉掌握一门语言,当与人用这门语言交流的时候,大脑中流动的就是这门语言。两门不同语言相互切换时,大脑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宁婉前世母语就是三门,后来十五岁出国留学,虽然不能把英文变成母语,还是有比较浓重的口音,但是讲英文的时候可以英语思维。

    宁婉前世的智商达到了一百四十二,比普通人略高,勉强可以算得上高智商了。宁婉一直认为这与她熟练掌握四门语言有点关系。宁爸爸宁mama智商虽高,也没有达到一百四的程度。而且四门语言真的是四种平行思维,一门语言就是一种文化,只有熟练掌握语言才能深刻理解文化。在四种思维方式中变换,这种感觉只有玄妙可以形容。

    在宁婉前世的经验中,要熟练掌握一门语言的日常交流,从无到有,只要三个月就可以了。但是前提是,要有语言环境,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可以使用自己已知的语言。就好像学习英语,就一定要用英文去理解英文,要用英文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用中文想问题,这样子,三个月就可以形成英文思维。当然年纪越小,效果越好。

    而从口头到笔头则要八个月的时间。但是这只是打基础,如果要阅读比较晦涩的作品,就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了。毕竟诸如文学名词,医药名词,哲学名词都不会自动自发地跑到你的脑子里来,背单词,熟练生巧,这在任何一门语言里都是通用的。付出多少努力就收获多少成果。

    最引起宁婉注意的是,这份研究报告说,八岁以前学习的语言可以成为母语,十二岁以前学习的语言可以成为半母语。宁婉一直很佩服,也一直很向往钱钟书老先生用法语读法文名著,用意大利语读意文名著,用西语读西班牙文学的风采。因为有些韵味是不可以翻译的。宁婉前世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就觉得那个翻译实在是晦涩难读,让人读之味同嚼蜡,要不是宁婉看在它是世界名著的面子上,下定决心要读完,后来又慢慢被情节所吸引,早就弃文不读了。

    而宁婉前世最喜爱的外文小说《傲慢与偏见》,宁婉看了各种中文版本十六遍,从小学时代看的绿皮少儿版,到长大后各人翻译的各个版本,再到宁婉回国以后看到的简奥斯丁的英文原版。因为简奥斯丁当时用的是古英文写作的,所以很多单词宁婉也看不懂,一一去查。然后再去读的时候,其中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而且那种心灵悸动的感觉是任何一个版本都无法比拟的。有些东西,尤其是文学,就是无法翻译。能翻译的文学,不是翻译家太牛,就是作品太烂。

    而现在,宁婉最大的愿望不是上学,而是要弥补心中的遗憾。小学幼稚园什么的,上不上都无所谓。宁婉高中所读的学校是省里最好的学校,真正的龙头。很多人小学都只读了两年。附中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像宁婉前世一百四十二的智商,在别的学校可能还蛮稀罕的,附中一抓一大把,跟杂草似的,智商一百八十以上的,每一届都有一两个。

    再天才,不努力,一样泯然众人矣。宁婉前世不懂。这种虚荣,今生宁婉不需要。被捧得越高,摔下来,才会越痛。

    虽然羊城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清朝当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但是90年代初的羊城里,外国人还是满稀罕的。尤其宁婉所在的小区并不是羊城老八区,而是为了经济发展所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赚钱多,但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洋人几乎绝迹。

    如果宁婉没有记错的话,宁婉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个外教,是爱尔兰人。而这位洋人其实很早就来到了开发区,与宁婉三年级时的英文老师来往比较密切。他主要是通过教人口语赚钱,其实挺看不起中国的,而且比较贪钱。

    不过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宁婉已经在自己曾经的小学门口守了三天了,还是没有看见自己记忆中的那位英文老师的影子。其实宁婉可以直接找到保全室。问题是,年代久远,宁婉当年英文不好,家境也一般,那位老师不太喜欢她。当然的,宁婉自然也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直接结果就是,宁婉根本就不记得这位老师叫什么了,只能生生地过来守人。

    今天宁婉运气不错,才一会儿的功夫,就看见记忆中的那个身影走出了校门。那位老师穿着职业化的女式西装,和印象中一样的矮小干瘦,给人一种有些尖刻的感觉。但是却留了一头飘飘的长发,盘在了脑后。

    宁婉理了理思绪,迈着小短腿跑步跟上。“老师………老师…………等一等”

    那位老师一时间没意识到宁婉是在叫自己,犹自向前走着,当看到宁婉跑到自己跟前,插着膝盖,气喘吁吁的时候,颇有些惊讶。“小朋友,你叫我?”

    宁婉喘得不行,还拼命地点着头。缓了一会儿,宁婉才软糯糯地开口,“老师,我叫宁婉。我们家亲戚家邻居有个大哥哥在您班上上学,”说着,生怕那老师问是谁,又喘着气接了下去,“他说您给他们介绍了一个外教,想学口语的可以来联系您。”

    那老师更惊讶了,“你想学?”

    当然不是啦,跟爱尔兰人学口语,不是我疯了就是我疯了,还嫌口音不够重么?宁婉心里暗暗吐槽,但还是乖巧听话地回答,“我还没见过外国人呢?我能见见他么?”说着,看见那老师露出了不耐烦之色,又补充了一句,“我爸妈都很支持我来的!”

    那老师暗自点头,看来是孩子的爸妈让她来的,可能是要让她先见见人,看看有没有兴趣。于是露出了一个温婉的笑意,“我正要去Sam那呢,哦,Sam就是那位外教,你跟着来吧。”

    于是宁婉屁颠颠地跟着。一边走还一边跟那老师天真无邪地说着话,“老师,我就叫您老师吗?”

    那老师笑了笑,“你可以叫我李老师,我姓李,木子李,你知道木子李吗?今年几岁了?上幼稚园了吗?”

    “知道。爸爸教我写字了,还夸我写得好呢。我今年三岁了。”

    李老师心里暗暗点头,是个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这样很好。

    宁婉跟着李老师朝着记忆中的平房走去。宁婉前世三年级的时候,这位李老师也带着全班同学来过,那已经是距离现在六年的事情了,看来这么多年,那位外教住的地方也没有变嘛。早知道,就直接找上门来好了,亏得守了那么些天。不过事隔经年,宁婉也只是记得个大概方位,连几楼哪个门牌号都不记得了,自己找上门,也不太现实。

    七拐八拐,终于到了。来开门的是一个典型的爱尔兰男人,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略有些福胖,身上穿得有些不修篇幅。看到宁婉,显然有些惊讶,“Lily,这是?”

    “我的名字叫Wan,是我让Ms.Li带我来的。听说您教口语?”宁婉这话是用英文说的,比较标准的美语。

    这下,不仅Sam惊异,李老师更是惊讶了。“宁婉,你英文说得不错啊。”

    宁婉故作害羞地笑笑,又用英文说,“Sam,其实我是想学法语,不知道你认不认识什么法国人?”

    “法语啊,我倒是认识一个法国朋友在羊城。但是他有工作。我也会一点法语,我可以教你,而且我还可以同时教你英文。”

    宁婉有些尴尬,其实八岁以前学语言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摒弃口音,可是如果本来就是跟着有口音的人学,这就…..可是这话确是不太好说。宁婉缄默了一会儿,才委婉地说,“我爸妈希望我能学到最原汁原味的法语,如果可能的话营造这样一个语言环境,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住到我们家,每天为我念一些法文的名著。”

    “这样啊…..可是我还有其他学生。”这就是不太愿意帮忙了。

    宁婉有点急,“如果愿意从法国过来也可以,我们家可以支付机票,以及他或她在中国一年的生活费,还有报酬。我父母会很感激您的。”最后一句话说得尤其地重。

    Sam陷入了思考。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能够说一口这么流利的英文,而且对中国人来说算是很标准的美语,至少说明了一点,这个小孩的家境很好,可能不是一般二般的好。但是为什么会找上自己呢?可能是没有认识的欧洲人吧,毕竟现在来中国的不是很多,自己不也是鼓足了勇气才过来的吗?

    她说她父母会好好感激自己的。说不定能趁机捞一笔。Sam心定,“小朋友,我怎么找你呢?你们家住在哪里?”

    宁婉想,很快就要搬家了,而且搬了家总不好再用合租的那个电话,于是露出有点尴尬的表情“那个,Sam,能我来联系你吗?”

    这个小孩住的地方都不能随便透露,看来比较敏感,一定非富即贵啊。Sam暗暗点头,“好的。”撕下一张纸,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宁婉看见李老师站在旁边有些尴尬,笑着眯了眯,“李老师,能也给一下婉婉您的联系方式吗?我爸妈说,如果成了,要请您吃饭呢。”

    这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李老师也很高兴,虽然过程与自己想的有出入,但结果一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