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塞外风沙催娇颜(下)
第二天清晨,更换好朝服的婉贞沉思良久后,对身边服侍的德云说道:“德云,我准备随军出征。你不便跟着去,还是收拾一下回去照顾老爷夫人。这里有管伯他们照看就好。”德云本在帮婉贞整理衣物,听闻此话,吃惊不已。“小姐,你怎么会这样说?随军出征,那是多危险的事?不论怎样,您也是女子,女扮男装就是在这京城的官场之上,已有许多不便;若是随军出征,有个什么变故,德云怎么向老爷夫人交待?” 婉贞温和地拉过德云的手,道:“你的顾虑我明白。可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曾向师父师母许下诺言,三五年便有个结果,然后辞官回家孝敬他们。你看我这样的身份能撑多久?一旦被查出来就是欺君罔上的死罪。所以,我只想赶快查出真相,为我亲生父母昭雪,为无辜的重臣平冤,弹劾权臣魏列夫一党。这样一来,李宛只怕也会成为众矢之的,趁机急流勇退最好。但并不一定事事皆随人愿,我也不想拖得太久。”婉贞笑道,“虽然我不急着嫁人,但这官场也不能久留。此次出征,我权衡过,险中有稳,一旦有军功,可以提位晋升,这样就更有与魏党较量的资本。而且我要从中查出当年的旧案,可谓重任在身。当年我父亲就是因为随军远征,因进言有功才站在与魏列夫对等的位置,然而这也是日后我家破人亡的源头。是福,是祸?我也说不清。”婉贞长长地叹了口气,略带忧伤地微笑道,“总之,我不能让你涉险。你跟我不一样,犯不着吃这样的苦。回到家里去,好好侍候夫人,找一个可靠的心上人好好过日子吧。” 德云急道:“小姐,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让你一个人去冒险的。我承蒙老爷和您搭救,才脱离苦海。又是您劝老爷留下我,使我免受寄人篱下之苦。我心里早就把您当成了亲人。这次出来,夫人也交代了,就是要您身边有个知根知底、可以交心分忧的人。我无法向小姐您那样文武双全,只会些小手艺、粗浅本领。不过一人在外有多难,您也知道,留我在帮着做些小事,分分优也好。只求您不要让我走。”这样说着,眼泪一串串地就落了下来。 婉贞摇头叹道:“傻丫头,我可是为你着想啊。你这么好,我当然舍不得你走。但我不能让你有危险。我不能带你上战场,也不放心留你一个人在京城。要不然,待我班师回来,你再从家里过来?” 德云知道她这是推托之意,一旦班师回朝,小姐和梁将军这边和魏列夫等人一定势同水火,到时候更不会要她回来了。只是哭道:“不行,我就跟着你,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婉贞无奈,本想今天面见皇上,就说了出征之意,家里也要安排好。但德云这样也让婉贞无法放心。虽然,有德云在身边,婉贞也能轻松一些,但是德云有危险,却也不是婉贞想看到的。 “算了,我要进宫了。咱们回来再商议。快别哭了,让人看见笑话。” “小姐,我不怕笑话,也不怕吃苦、困难、危险什么的。我只是要跟着你,你出征,我不拦着,只是你一定要带我一起去。答应我,不让我走,让我陪着你。”德云说完,便跪在地上,“你不答应,我不起来。” 婉贞无奈苦笑:“又来这招做什么,好好,我答应你便是。” 这时就听到管伯在院中叫道:“大人,时候不早了,外面轿夫已经到了,是不是准备走了?” 德云破涕为笑,应道:“大人马上出来,让他们等着。” 二人相视微笑。 *** 成宗皇帝坐在御花园中的凤怡亭里,饮茶赏景。刚下早朝,若说不累是假的。如今忙里偷闲在此赏赏美景,也算是天家之乐。然而成宗此时的心情却有点心不在焉,他在等人,等一个比眼前美景更加夺目的身影。 一个身穿大红官服优雅精致的身影出现在花园的角门旁,正在等着通报,成宗眼前一亮,忙吩咐道:“不用报了,快宣他进来。” 来人走到跟前,沉静柔和的声音响起:“臣李宛,拜见吾皇万岁。” 皇帝笑道:“免礼。”虽然这些日子国事繁重,但一看到他的身影,心里就不由得高兴起来。他才气过人,足智多谋确实不假,然而李宛本身居功不傲,得宠不骄,却是更为难得。就是身为天子的他的称赞,李宛也常常一笑谢恩,未见过有任何欢喜得意的忘形之举。当然,外界传言他行使旁门左道,以色媚主时,他也只是一笑嗤之,看那神情完全不屑于辩解。当真是宠辱不惊。这气度和涵养,成宗实在欣赏,对于李宛的信任也与之俱曾。如今大敌当前,新人新法已经重新被启用,唯独李宛还是赋闲之身,可见那些老臣有多忌惮这个年轻人。成宗已经有意打算对他委以重任,但又有点舍不得。须知若是李宛忙碌起来,像这样经常召他入宫说话,却也很难了。成宗心中有点矛盾,但另一方面,自己也承认,舍不得李宛的另一层原因,是美人本身就赏心悦目,这也是事实。 “李卿,今日可有什么新鲜事能讲给朕听?” “陛下,臣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臣不才,自请出征,特来恳请陛下准许。”婉贞说道。 “你要出征?”成宗手一顿,惊讶道:“这又是为何,不是和大家一样只是上表说说而已?” “是,陛下,臣意志坚定,希望能够前往幽州前线。”婉贞沉声解释道。 “身为文臣,却要前往幽州前线,所为何来?” 婉贞微笑道:“乃为报陛下知遇之恩。陛下下诏行使两税法,幽云三州已经推行开来,这是对臣的信任。臣感激不尽。因此,微臣更应鞠躬尽瘁,相助陛下完成中兴大业,革除现今种种之弊政。如今幽云地区因战事行使两税法,臣应该亲自前去查看,确保新法的制定无误。不辜负陛下的厚爱。而且如今边关战事又紧,若臣能够为助战尽些心力,那便是微臣的荣幸。臣虽是一介书生,但也晓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愿效班固弃笔从戎,请随出征。”这一番话里,婉贞说得文雅又堂皇,即谢过成宗的知遇之恩,又能道出自己的肺腑之言。 成宗沉吟片刻,一时不能决断。一想到此人容颜优美、谈吐见识又卓然超群,却要从自己眼前消失,到远在千里的边疆大漠中,受风沙洗礼、任战火摧残,皇帝的心里有点莫名的伤感。饮了口茶,回想这些日子,李宛赋闲,常来赶前侍读奉驾,君臣之间反而亲近了不少。皇妹中意此人,自己也颇为留意。不知不觉竟有几分舍不得了。可是,毕竟是臣子,为国分忧是本分。成宗长叹一声:“你若决心已下,答应朕,好好保重自己。” “臣谨遵圣谕。” “卿这此去,可有心仪的差事否?” 婉贞想了想,照实答道:“臣如今是赋闲之身,若有可尽力之处自当义不容辞。兵部如何调遣当不得而知,不过,梁振业梁将军正受左帅委托调配先锋营,臣有意去帐下效力。” 成宗笑问:“可是梁振业来招揽你的?” “梁将军确实问过臣的意思,臣也确有此意。”婉贞决定实话实说。 成宗笑道:“他倒懂得从朕这里抢人。罢了,既然是你自己的意思,朕也就只好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如此闲话两句,成宗不禁又有了另一个想法,既然李宛要去,自己何不助他一臂之力?以他如今的身份只能从属于远征军中的某个营,未免大材小用了。李宛与梁振业的能力不相上下,如何不让他也独当一面?这个心思一起,成宗自己也觉得有趣了起来。梁振业要挖他身边的人,他也不能就这么让他得逞。不如花点心思,再给李宛安个合适的职务。 成宗看着垂手而立的臣子,心里又起亲近之意,吩咐道:“看座。”又对婉贞笑道:“爱卿此去关山万里,为国为民,忧劳繁重,今日就与爱卿饮茶赏景,全作辞别。” 婉贞谢恩坐下,想起成宗这些日子对她的照顾,不禁感叹一声:“如此清茶美景,臣这一去,不知何时再能看到。” 成宗闻言有悲戚之音,正色道:“爱卿切记要保重自己。朕从不认为为国捐躯的才是最好的臣子,因为对朝廷社稷来说,活着的人远比死去的人更重要。朕绝不希望卿等英勇无畏地去送死。那些捐躯的人们,朕尊敬他们,但也感到惋惜。” 婉贞微笑道:“所以陛下废除了降兵罪,还布置俘虏交换的政策。仁德爱民之心,臣等赞叹不已。” “正是。爱卿等为国之栋梁,要好好保重。” “是。臣明白了。” “幽州前线的部署,爱卿有什么见解吗?”皇帝问道。 婉贞却道:“军国大事,臣一介书生不敢妄言。” “朕只是想听听爱卿的看法,但说无妨。” 婉贞想了想,道:“此次出征,朝廷应选用一些新人,如今朝中老将大多年事过高,不宜劳累,但前线督战还是没问题。选用新人要慎重,切勿过于冒进,以致悲剧重演。”婉贞这是话里有话,另有所指。魏相为儿子谋得了代兵部侍郎,魏家三公子要去前线督军,这已经是传遍了的事。“臣以为,此次突厥进犯,只是突厥的部分势力,他们的老汗王病重,继承人还没有定下,形势混乱不会成为持久战争。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在短期内平复战乱,并且可以利用突厥内部的势力斗争,与他们缔结和约。这样,我们也可以得到时机休养生息。” 皇帝点头道:“说得不错。那颉利王不过一时气急前来攻打,若没了国内粮草、兵力的支持,想来也支持不了多久。突厥内部的****之争也可以好好利用一下,也能省却日后很多麻烦。嗯,说得不错,朕可以让下面好好谋划一下。” 正说着,程恩来报:“陛下,皇后娘娘和萧妃娘娘驾到了。”
婉贞听了,连忙起身告退。皇帝本想留,但转念一想也就算了,笑道:“回去了好好准备,此一去必然异常艰辛,朕盼着你们早日得胜班师。” 婉贞谢恩离去。 皇帝看着飘然离去的身影,陷入沉思。不多时身后传来一阵娇笑,正是皇后和箫妃的仪驾到了,萧妃笑道:“我们来的不巧,陛下还在忙着呢。” 皇后也过来见礼,皇帝摆摆手免了。萧妃抬眼一望,突然看到远处婉贞的侧影,本能的露出一丝诧异,问道:“那便是皇上提到过的李大人吗” “是啊,人人都只道他貌似潘安,才比宋玉。可朕看他,却比那些人更多了一分凛然和坚毅。这次出征,他也要去,历练一下也好。将来也可委以重任。”皇帝意犹未尽的夸赞道。 光看侧影也知道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又听皇上这样夸赞,可是萧妃的心里去对这个人无法产生好感。一种莫名的防范之心顿生,但嘴上却还说着:“真了不起,陛下果然慧眼识人才。” 皇后端坐在皇帝对面,难得亲切说道:“陛下,郑涛这孩子有意进宫请安,臣妾推说陛下政务繁忙,没答应。但念他有心,不如什么时候陛下有闲,叫他们兄弟一起吃个家宴也好。”郑涛是皇后的弟弟,皇后的两个弟弟郑涛和郑涌都已在军中效力。 萧妃道:“瞧皇后说的,还孩子呢。早听闻两位小郑侯都是满腹文韬武略的人才,哥哥勇武过人,弟弟才智出众。这次也要自请出征呢,偏皇后jiejie还把人家当孩子。” 皇后见萧妃顺着她的意在帮忙说话,不禁眉开眼笑地道:“他们还年轻,不可以太捧着他们。” 成宗已有耳闻,这次出征郑氏家族很希望能够独揽大权,走了各种门路。因为是世家,不少朝臣也都支持他们。但皇帝心里有些不放心,这两个人,他都见过,郑涌因为那时年纪不大也就算了,这个郑涛有侯爷公子的架子,却没有沉稳果敢的大将风度,加之年轻还没有历练,让人放心不下。这次来请皇后说话,想必也是为了求个帅位。 皇帝笑笑:“家宴一事甚好,自家人自然应该多聚聚。皇后去跟太后她老人家商量吧,她老人家一定能喜欢。” 皇后见皇帝答应了,喜出望外,又问道:“出征的人选陛下已经选定了吧?臣妾也不想见到皇上太过辛劳,龙体要紧啊。” “多谢皇后的关心。这些日子也差不多了,朕心中已有主张。”皇帝笑了笑,话锋一转,聊起了别的。 *** 平隆四年十月中,朝廷决定向幽州派出五万大军,对抗突厥的入侵。一时间朝野上下颇为激荡,不少年轻官员纷纷请战,愿意派往前线听从调遣。满朝文武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正在这当口,忽然传出户部侍郎赵衡有受贿行迹,加之隐瞒家产,使陛下十分震怒。赵衡本人也急患重病(据说是吓的),被罢职了。于是皇帝下旨让李宛暂代户部侍郎一职,同时兼任远征军的军需使,前往幽州总领战时新法之事。 群臣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却又不好说,只好作罢。细想起来,李宛虽然年轻,但同样年轻的魏雁辉已经当上了兵部侍郎也前往幽州,比较起来,李宛不但是当科状元,而且也有进言之功,也算拿得出成绩来。倒是魏三公子么,群臣生怕魏相误会了他们是指桑骂槐,于是将话都忍到了肚子里。这是陛下跟魏相的较力,他们还是不要冒死添乱的好。 十月末,五万大军从京师出发前往幽州援战。先锋营六千人马由新科状元梁振业统领。大军随后,主帅是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老将左士良,副帅是郑国公之子、世袭侯爵的郑涛,副将、偏将有二等候郑涌、新科进士凌霄、白云鹏、朱槿等人,督军为兵部侍郎魏雁辉,又特设一职:参军幕将,在众将之上,参与战事进退,布局谋划,由兵部都承旨杨中庭担任。代户部侍郎李宛随先锋营前往幽州为军需备战。 主帅、副帅一职颇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郑氏世出名将可以信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郑氏兄弟乃是受家族荫蔽,资历尚浅,如此重任不宜担当。兵部侍郎魏雁辉推荐杨中庭,其才能卓著,可以重用。吏部尚书****忠推荐老将左士良,左帅年事已高,但威风尚在,可以任主帅。然而丞相魏列夫却以为此次选将应注重家世和才干,以保忠诚,所以力主推举郑氏。众人争论不已,皇帝最后做出这样的决定,使双方各让一步,并且有所牵制。然而是否真能入皇帝所愿,却也很难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