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言情小说 - 则天代慈禧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三节 金殿对策

第五十三节 金殿对策

    郭嵩焘这些天为了包括殿试在内的几场试卷,常常和“教头”在一起,茶余饭后,不免闲谈。加上从前郭嵩焘和英国人总税务司赫德也常有来往,而总教头正是赫德所荐,算是间接的熟人,因此一见如故,谈来谈去,渐渐引为知交。

    “郭大人,你记得上次我们在曾大人的府上赴宴,我曾经问过,大清朝百姓为何崇拜先人吗?”这天午后歇息之时,两人独对品茶,丁韪良忽然问道。

    “记得。那晚教头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郭嵩焘答道。

    “你且猜猜,那是为何?”这洋人忽然卖起关子来,先问郭嵩焘道。

    越是如此,越显得教头的答案颇为玄妙,只好自己先来个抛砖引玉,因此郭嵩焘答道,“想来是我朝历史悠久,杰出人物倍出,今人只好仰望古人,所以积累了崇古之风。”

    教头摇头道,“你说的是杰出之人,有人崇拜,那是自然。那么寻常百姓家的祖先,并不杰出,为何还是照样崇拜呢?”

    郭嵩焘细细一想,果然如教头所说,就说自己的祖先们,都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湖南地方的鄙陋乡人而已,但是家里头也是一年到头祭拜如仪。

    这不是自然而然,本该如此么?难道其中果真还有什么玄机?因此朝教头作了一揖,笑道,“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头是局外人,想必看得更清楚。就请教头赐教,郭某愿闻其详…”

    教头洋洋得意地说道,“我翻了很多本大清朝的史书,进行了很多调查,花了很多个夜晚躺在床上‘废寝忘食’,这真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她瘦得人憔悴’,对吧?我认为,大清朝百姓对祖先的崇拜,其实就是一种生命崇拜;之所以崇拜得这么深切,就是因为从古到今,生存实在太困难,所以能够活下来、并且能够在身后延续生命、就是很大的成就。”教头说道,“首先是兵灾,比如已经失败的太平天国,就使人口减少了两千万;然后是旱灾、蝗虫、洪涝等天灾;皇帝杀人也非常随意,有时候一个冤案,就牵涉几万人;即使是更平静的年代,还有象裹小脚这样的人为摧残、慢性饥饿、各种慢性病、瘟疫或传染病。把这些都列出来,就能发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些致命因素的发生。因此你们的百姓,才会把生存本身,就当做最顶级的目标,而无暇他顾…”

    这番话让郭嵩焘如芒刺背,自己已经算得上离经叛道了,谁知和洋人比起来,简直是小菜一碟。照他这么说,大清朝百姓不是比蝼蚁还可怜?不过如果人们能常常说出“蝼蚁尚且偷生”这样的话来和自身类比,是不是也就离蝼蚁不远了呢?如此一想,顿时大汗淋漓。

    皇宫中此时也在准备殿试事宜,曾国藩递上来的殿试试卷,让武则天读得津津有味,自己悄悄地用郭嵩焘平日讲解的内容去对照,竟然也能答对一两题。

    这些题太有趣了,既有问到美国的纽约,又有问到英国的伦敦,并且附带了一张同文馆教师们特制的世界地图。因为要给皇帝和太后过目,这张地图把大清朝画在中间位置。武则天这才知道,当今世界,就是几块大陆漂浮在海洋里,陆地的边缘,到处是水,就好比一个漂了许多花瓣的大澡盆。怪不得洋人要造海船,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了。

    武则天这几天正在请李鸿藻师傅给自己恶补明史,知道明朝曾经有位“三宝太监”郑和,曾经三次下西洋,在当时,也是声势浩大,无人能比,只是为何明朝的人出洋,就只是炫耀炫耀,换回些波斯毯、鼻烟壶、西洋穿衣镜;而洋人所到之处,却攻城掠地,买买兴隆,甚至洋人将帅们不愿去的荒凉地方,也发配本国的囚犯前去落地生根?

    两相比较,武则天顿时觉得,将徐桐流放到新疆,也未免有点扫兴了。

    不过纵使此时还有南海东海的若干个小岛,适不适合做流放地还不知道,但单是要找到船来把犯人送去,也就是个难题,说不定还要象左宗棠办兵船比试那样,租用洋人的轮船呢。

    忽然想起,既然明朝的船只航行如此之远,也经过大风大浪,没有出现问题,为何本朝的船只倒象是纸糊的,给人一撞就碎?因此立即就吩咐阿鲁特昭妤,去查找些明朝的造船文献。

    自己则慢慢踱到保和殿,看太监宫女们,引领着鸿胪寺的官员们在那里设置御座和黄案。暗暗猜测,这一次撒了个大网,不知道能选到多少人才?

    李鸿章剿捻毫无进展,淮军刚在晋南中了捻军的埋伏,不仅多有死伤,还因此丢了一门克虏伯大炮,倒有脸通过恭亲王来讨要两江总督的位置。这个位置,自己不准备给他,只叹此时袖中无人,只能先让江苏巡抚丁日昌暂时署理。谁知谕旨刚刚发出,又接到丁日昌要求辞官养病的折子,这真是左支右拙啊。

    除此之外,徐桐流放去的新疆,地方也不平靖,又是阿古柏,又是老毛子,闹得不亦乐乎。只因为天遥路远,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将来如何是个了局,不得不筹划一番。

    事情真多,就连前次升左宗棠做东南水师元帅,也和军机五人颇有一番争议,军机们问自己:同是汉人,同是湖南人,为何厚此薄彼,刚裁了曾国藩的兵权,又送给左宗棠?

    这个问题实在太容易回答了,更说明这些军机们没有在用心办事。曾国藩善结人心,手中一有兵权,就容易生变;左宗棠只知做事,听说还脾气大,经常得罪人,因此无须多虑。此外,左宗棠更是感恩知遇之人,自林则徐慧眼识他之后,他心中便只有林则徐。大清朝哪里不能当官?就是当了闽浙总督,又哪里不能造船?浙江沿海离上海近,采买洋货也方便,为什么他偏偏选在马尾这荒凉之地?这都因为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所以左宗棠总在那里盘恒不走。

    入秋的天气,拂晓之时,白霜过后,颇有凉意,七十六名考生,排着长队,鱼贯通过了太和桥。汉白玉的台阶如此细腻滑嫩,经过时,就好象自己没有一步步地走,而是鞋子自身滑过了它们,瞬间就要到保和殿门口了。

    天色渐渐地亮了,天空蓝得澄透,叫人一见,便没来由地欢喜。当然,走在殿试路上的这群已经过了三场的考生们,完全有欢喜的理由。到此时,他们总算等到了金殿面试,过后就是金榜题名,都将获得进身之阶,因为自从宋仁宗时,有一名通过会试,却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了西夏,令宋仁宗觉得很没面子,以后殿试就没有落榜之说,而只是重新考试并排定名次。说起来,真应该好好谢谢那位敢于投敌的考生啊。

    那些曾经在夜晚的寂静中,听过无数遍八音盒曲子,想象过无数遍皇上的音容相貌,和自己殿试时应该如何对答的考生,当然就更好比掌握了秘密武器,渴盼着得到皇上的欣赏。

    众考生站定后,才发现有人比他们到得更早,那是军机五大臣,和主持考试的礼部官员们。

    “众考生领中膳用饼--”一个又尖又脆,拖长的声音叫道,这就是太监了,原来声音果然象女人。

    考生们排着队上前领饼,有的人胆子大,还抬头张望声音的来处,远远一瞧,从外貌上倒不见有什么异样。

    “不要东张西望,小心惹恼了公公们。”有个声音低声提醒道,原来是就在近旁的礼部官员。

    众人急忙收回视线,低头领了皇家的膳饼,然后重新列队。

    这时侯,鼓乐声响了起来,殿前出现了两排宫女和太监,过了一会,出现了两顶黄色的华盖,皇帝和太后驾到了。刚想好好瞧瞧那华盖,准备回家后向家人描述一番,只听得“皇上驾到--”的一声长呼,紧接着自己被人轻轻一推,已经跪下了。

    偷偷地瞧去,只见几十双的红鞋绿鞋皂青鞋,从铺着的红毯边走过,然后是红毯之上,两顶黄色的华丽座轿从眼前经过,轻轻地停在了保和殿的玉阶之下。轿内两人走出,一个脚步轻快,另一个稍觉柔和。

    “众卿平身!”皇帝的声音既年轻,又老成;年轻的声音,老成的声调,因为这句话皇帝从六岁说起,所以已经无比熟练了。

    皇帝和太后的宝座就设在保和殿前的台阶上,头顶上覆着华盖,皇帝在左而太后在右。黄色龙袍裹着的皇帝还是少年模样,高颧凸额,稍有些清瘦;太后也如此年轻,容长脸,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慢慢扫过来的黑亮双眼;太后的身后,站着五六位宫女,容貌美好,身姿曼妙;身侧另外站了一位女子,穿着气度都和宫女更加不同,想来这就是太后新设的昭妤了。

    有女人参加的殿试,前人恐怕没有参加过,总是自己才躬逢其盛,古今第一呀。

    皇家专用的特意裱糊过的答题宣纸,很是讲究,考生们领取之后,各自入座。

    考官们过来发试卷了,试题准备之后,呈到宫中,今天凌晨才又发给了礼部官员,如今尚未拆封。考生们接题在手,当然迫不及待,但拆开之后,就一个个呆若木鸡了,因为头一道试题,赫然就是:

    “我大清朝皇帝载淳,前次亲自督造兵船与洋人比试,前虽一路领先,然因木船不如铁船不惧碰撞,惜败于洋船。皇帝知耻后勇,自请出洋钻研造船,使将来之大清水师,能与洋人各国相与周旋。因兹事重大,现交尔等议论,务必各抒己见,详述利弊,以供朝廷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