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摩尼教
第三百二十七章摩尼教 田人凤把口袋里的纸币都倒出来,快速的清点起来。 过了一会,他对成三狗说道:“都数清楚了,一共有五贯零七百四十文呢。” 胡一刀说道:“不对啊,不应该有这么多钱呐?” 田人凤说道:“我早就发现了,不少人都多给了一些钱,我们怎么处理多出来的钱啊?” 成三狗建议道:“要不我们就多给大家讲一段吧,不能让来的人吃亏。” 胡一刀点点头:“行,就这么办吧。反正今天从下午到晚上,大家都没有事情,我们就多讲几段吧。” 于是胡一刀开始给大家讲故事,等他讲累了,田人凤就接着给大家讲。 一直到了黄昏时分,田人凤也说不动了,然后成三狗就接上,继续给大家讲故事。 今天晚上的听众可算是过足了瘾,三人轮流给大家讲,一直持续到了半夜,三个小子实在是累得不行,才结束了百家讲坛,大家各自散去。 第二天早上,赵子重留下了两艘战船,六艘卸完了货物的商船,对郑德宝和刘实元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就率领舰队启航南下,去寻找海盗的老巢。 他发布了二级战备的命令,各艘战船上面的护卫和水手都紧张的忙碌起来,不停的练习床弩和弩炮的发射。 护卫中的重甲步兵们在甲板上不停的挥舞着手中的武器,练习着杀人的技巧,不一会功夫就大汗淋漓了。 泰钦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叹息起来: “哎,这是何苦呢。” 杜大雷在旁边笑嘻嘻的说道:“和尚,你又在感慨了。这个世道,如果没有武力做后盾,我们会被人吃得一干二净,连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半点。到时那些流民和孤儿怎么办?还不是死路一条?” 泰钦点点头:“杜施主,这些洒家都明白,就是心里有些恻然罢了。我佛还有金刚怒目的时候,况且你们这些凡人受了委屈,能不去复仇吗?” 杜大雷少有的表情严肃起来,他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开口吟诵道: “焚我残躯, 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 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 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 忧患实多。” 泰钦听到他曼声吟唱出来的曲子,不禁张大了嘴巴: “杜施主,你,你这是?” 杜大雷嘿嘿笑了:“和尚,这首短句怎么样啊?是不是很悲天悯人啊?” 泰钦摇摇头:“杜施主,你这首短句应该是摩尼教的教义吧?” 杜大雷很诧异:“和尚,你连这个都知道?现在摩尼教还没有改名吗?不是叫‘明教’吗?” 泰钦想想说道:“杜施主,摩尼教自唐武宗灭法以来,被官府严禁,现在只在乡间秘密流传,淮南谓之二襘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闽地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 杜大雷感叹道:“原来是这样啊!和尚,你给我讲讲明教的来历吧,我很感兴趣。” 泰钦点点头说道:“摩尼教缘起于波斯,约于三四百年前传入西域地区,复由西域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摩尼教逐渐在安西都护府传播。武后延载元年,波斯人拂多诞将摩尼教传入长安;唐朝大历三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 但摩尼教在初入中原时其实并不顺利,他们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反而朝廷对该教下了禁令。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百姓严禁参与。 摩尼教传入唐朝的同时,亦于之后不久地传入回纥,更被后者定为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纥自持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唐国传教。 唐代宗大历三年,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扬州、越州等州建寺。唐宪宗元和二年,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原境内。摩尼教教士随*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原迅速传播。 长兴元年,回纥宰相下令摩尼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见其藉回纥与唐关系,势力已延伸到朝堂层面。在元和八年宴归国的回纥摩尼人,受令至中书见宰相,由此可见,摩尼教徒经常由回纥至唐,并得唐皇室礼待。 唐武宗会昌元年,回纥被的黠戛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 武宗会昌三年,回纥国势衰落,从中原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态,下令禁江淮诸镇的摩尼寺。 会昌灭法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说:‘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事实上,朝廷于会昌元年已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没反抗,致令长安女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 摩尼教遭严重打击后,转而成为秘密宗教,现今流行于淮南、两浙、闽地、江东、江西等地。” 杜大雷问道:“和尚,现在摩尼教的教徒很多吗?” 泰钦答道:“应该是不少,摩尼教徒敬摩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烟暗力量。他们在民间秘密结社,互帮互助,所以谁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泰钦顿了顿,开口问道:“杜施主,你刚才吟诵的短句,是从何得知的?你们不应该和摩尼教有瓜葛啊?”
杜大雷见四周没人,就在泰钦耳边小声说道: “和尚,这首短句,是我从千年之后得知的。” “啊!”泰钦惊呼出声,“怎么,摩尼教竟然流传了上千年?” “嘿嘿,摩尼教不但流传了千年,而且还在四百年后,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创建了一个朝代呢。” 泰钦惊诧不已:“竟然有此等事情!那我佛教如何了?有没有被这个朝廷禁止?” 杜大雷笑着说道:“和尚,你不用担心,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大力的禁止明教的传播,他把明教列为邪教,不遗余力的打击,后来造成了明教教徒多次造反,把他的子孙后代弄得焦头烂额的。” 泰钦又问:“这位朱,朱什么把国号真的命名为明教的‘明’吗?” “确实如此,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富家放牛。十六岁时,入皇觉寺出家。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三年后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金陵,将其改为应天府。十二年后,朱元璋击破各路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泰钦不解的问道:“他不是佛门弟子吗?怎么又和摩尼教有了瓜葛?” “朱元璋十五岁那年,家乡发生了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邻居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他听到了民间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了不少明教的教徒。” “白莲教?这又是什么教派啊?” “白莲教是明教的一个分支,当时在北方十分流行。” “朱元璋是推翻了大宋后,才建立明朝的吗?” “和尚,朱元璋不是推翻了大宋,是干掉了蒙元,才建立明朝的。” “蒙元?这朝代的名号怎么这样古怪?” “蒙元是来自于北方的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国号为‘元’,就是取‘大哉乾元’之意。把国号定为‘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