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势
王继勇和张勇有着杀父之仇,再加上王~辅臣素得人心,所以陕西军上下全都憋足了力气要让张勇血债血偿。 张勇自从没了佛尼埒在暗中拖累之后,也终于没了什么羁绊,总算能够按照他的意愿排兵布阵暗中用计了。 所以双方又算是回到了王~辅臣和张勇对峙的时期,打起仗来也算得上是互有胜负,不过两人都不怎么着急,张勇坚信过不了两天,赵良栋就能带人前来,到时候他就能以优势的兵力灭掉陕西军。 王继勇也相信程孝廉能够赶回来,他既然已经投靠了大明朝廷,那么便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他的父亲一直对于反复无常这件事恼怒不已,因为除了陕西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骂他的父亲是小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并没有改旗易帜的打算。 就在这个时候,程孝廉斩杀赵良栋,大败宁夏军的消息传了过来,王继勇的信心自然是更足了,张勇那边可是恼怒不已,一边怨恨赵良栋不争气,一边又得准备应付赶回来的明朝军伍。 经过这些天的大战,张勇手下只剩下来一万两千人,王继勇手下也只剩下了八千人马,不过王继勇并没有落到下风,凭借他们父子在陕西的威望,只要伸手一招,便有的是兵源。 如今得知程孝廉得胜而归,张勇便决定要伸手一搏了,只有先打败了王继勇,才能有机会收复陕西,否则便要面临两面应敌的困境了。 他这个想法自然被陕西军军中的老将料到了,这些人打过不少仗,也能分析出张勇现在的境况,然后得出了张勇若是不奋力一击就要撤回甘肃等待着卷土重来的结论。 当天夜里张勇突袭而至,被早有准备的王继勇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败北而去,带着数千残兵逃回甘肃,等待着朝廷的严厉处置。 半个月之后康熙接到了消息,倒是没有怎么发火,也没有处罚张勇,依旧让他担任甘肃总督,并且下旨勉励他:“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切莫灰心,当卷土重来,当初汉高祖九败于楚霸王,第十战赢了便夺了天下。” 康熙毕竟是一个英武的皇帝,他的资质非常优秀,知道现在临阵换帅,甘肃就完了,所以依旧给了张勇大权,希望他能够念着皇恩浩荡,拼死效力。 但是王进宝和佛尼埒可就没这么好运了,张勇已经将事情的前后经过在奏折里说得明明白白,康熙恨得咬牙切齿,要是没有这两个不争气的东西,陕西早就平定了,所以也不管满人还是汉人,全都抄家砍头,并且通令天下军伍,再有不服从主帅号令者,立斩无赦。 就在康熙愁眉不展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好消息送了过来,西安城下,图海调集兵马之后终于击败了王屏藩,虽然图海损失惨重,但是王屏藩带着几千残兵落荒而逃,解了西安之围,也让朝中的文武群臣松了一口气,他们所担心的就是一旦王屏藩攻破西安,那么立刻就能侵略山西,到时候京师可就不怎么稳了。 所以图海解了西安之围,康熙大喜之下加封图海为太子太保,赏良田一千亩,传令天下,众将士当奋死作战,朝廷必有厚赏。 图海虽然升了官职,却并不怎么高兴,一开始的时候他的大军根本不是王屏藩的对手,所以才向朝廷请旨调来了精锐军伍,如今虽然击败了王屏藩,但是手下的精锐也损失不小,而且现在图略陕西可不能像之前出征蒙古那样随手下的军伍任意抢夺,那个时候是没有办法才如此行事,况且宣府等地州县村堡就算是怒极了,也终究是京畿治下的百姓,这些人轻易不敢反抗朝廷。 而如今图海是在陕西,他可不敢再用这种法子,若是陕西的百姓全都反了他,他就很难在这里立足了。陕西的百姓可不是京畿地区的顺民,从高迎祥到李自成,一旦有义军,立刻前呼后拥,图海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他只能等着京师调来新的兵力再和程孝廉陕西的军伍作战,不过在他心里,王~辅臣是被*反的,他有信心招降王~辅臣,就算是现在换了王~辅臣的儿子,他也照样有把握招降他,毕竟大局摆在眼前,他们除了投降别无选择。只是图海还没有收到张勇被击败的消息,否则他远远不会有这么乐观。 而这个时候,因为连番的进攻并不能奏效,耿尚联军始终没有办法打开通往四川的通道,所以他们只能暂且屯兵两湖,但是由于之前不得民心,时常会有想不到的麻烦出现,所以他们两家的主帅已经是焦头烂额,给了山河军休整的时间。 至于吴三桂更没有心思顾及他的两湖之中的一个县城是不是被耿尚联军给占了,他现在也不好过了,进了江浙他差点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那些书生可不怕死,公然在茶馆里讲书,从大明崇祯皇帝怎么厚待吴家,讲到吴三桂背信弃义引清军入关,害得江南的百姓被清军屠戮无数,这笔账固然要记到满清的头上,但是吴三桂也跑不了。 江浙自古富贾天下,若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吴三桂打下来江浙也没有什么用处,他又不是草头王,能生拉硬抢,所以只能采取安抚的政策。 不过他的孙子吴世璠可没这么好的脾气,吴世璠年轻气盛,在胡国柱和夏国相的诱使下,当即便动了刀子。 夏国相和胡国柱根本不糊涂,这个时候若是跟江浙百姓妥协,那么便只有一个后果,他们陷入泥潭之中,等满清组织好了兵力,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应对的资本,所以必须快刀斩乱麻,把不服气的人都杀了,留下顺民,这样与满清对战,才不会后院起火。 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不止,但是总不能把两个女婿一个孙子处置了,这样他吴家军的士气还不知道如何呢,所幸一不做二不休,随着他们去了。 江浙百姓自然是恨之入骨,于是暗中密谋要在合适的时候坏他的大事,以报此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