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宪章石
李瑜是一个性格倔强顽固的皇帝,帝国经过了400年的发展,皇帝的权利被削弱了不少,因为很多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皇帝的存在社会也能够自行运作,外朝的政治和社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皇帝希望控制更多的权利。 文天祥这样的一个宰执,也是非常顽固的人,李瑜对于这些所谓道德高尚的人并没有多少好感,相反在文天祥入主门下省的时候,李瑜还在潜邸,而这些外朝的高官对于二世祖是瞧不起的,也不需要上杆子的巴结。文相的理念就是为帝国服务,为民众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纨绔服务。 人生就是这样的奇特,虽然皇帝和外朝交往很少,大多是通过中书省发布一些执政政治的想法,通过门下省来发布,而具体的施政却是在尚书省,李瑜的权力欲并没有得到满足,在物质生活方面充足的皇族,资产足够李瑜挥霍,但是对于控制别人的命运却掣肘很多。所以李瑜登基以后多次试探外朝的底线,前不久要求轮换驻军的总督,被门下省通过了,但是在尚书省被打了几个折扣,只调换了4个殖民地的总督,做了轮换,其中一个还是年级太大,要求致仕的总督,大多数总督基本上都在原地继续执政。理由也非常充分,就是这些殖民地状况复杂,需要熟悉当地的总督继续留任。总之是变相驳回了这道诏令。 紧接着李瑜又出台了地方官吏的评价要有皇帝一票否决权,也就是铨选的最后一步需要皇帝颁布诏书任命。这一点再次碰触了外朝的神经,被封驳回去,不过措辞比较谨慎,提醒皇帝,铨选是吏部的正常职权,非内阁成员不需要皇帝批准,因为皇帝并不可能知道地区官员的真实能力,无法做到客观有效的考核。李瑜气的跳了起来,这是严重的限制了皇权,如果都这样了,还要皇帝干什么?给你们当傀儡吗? 而这次的事件基本上是李瑜临时做出的昏招,做出来以后,李瑜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因为这个确实拿不上台面的理由,一个美女的哥哥不管多有能耐,基本上都不需要皇帝来插手人事任免。不过这个也是一个擦边球,因为殖民地总督的任免权确实在皇帝手里。 在被三封以后,李庭芝提出辞职,并叩阙长跪。这在近百年历史上是首次这样激烈的内外对抗。过去的一些对抗都因为双方的妥协而相安无事。而李瑜的这次对抗触到外朝的底线,皇权的滥用让外朝极端不爽,并且这次外朝的理由也非常充分,虽然皇帝有任免总督权限,但是铨叙和任用都有成规,需要层层考核才行。而这次是中旨直接任命就有些查收事权的想法了。 李相的叩阙直接引来了尚书省的响应,结果侍郎以上的官员几百人全体在玄武门长跪,声势浩大,场面悲壮。 李瑜在2个时辰以后,派出内官宣旨要求退下,并且对于外朝胁迫皇帝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 这是再一次的触怒了外朝的神经,玄武门外悲壮的气氛感染了京城所有的官员,更多的官员在玄武门外长跪不起。 李瑜在内宫暴跳如雷,不顾司礼监内相的强烈反对,派出了神武军驱散了叩阙的人群,并且抓捕了带头的文天祥和李庭芝,送入大理寺,但是大理寺竟然拒绝接受,理由是未经宣判并且没有刑事罪,不能接受所谓的罪犯,让神武营将军无比尴尬,神武营还是忠于皇帝的,但是这样的乱命,仍然需要执行,只好派士兵驻扎在大理寺里看管几个高官。随后李瑜又直接下令贬斥李庭芝和文天祥为边缘区域总督,解散内阁,重新任命副手接任。 这一次的玄武门政变,史称“玄武门叩阙”,直接的后果就是全体官员提出辞职,中书省几千名官员的辞呈递交皇帝的时候,皇帝脸色铁青,并且心灵通讯局也接到整个外朝地方官员的全员性辞呈信息。皇帝害怕了,如果现在出动军队,会影响到王朝稳定,甚至爆发内战。这是皇帝绝对不能承受的。 御史台这个时候也发挥了作用,在这个关键时候,监察御史中丞要求皇帝道歉,收回成命。经过了2天的拉锯战,皇帝终于放下了面子,下罪己诏,收回成命,恢复外朝秩序。 而这次以文相、李相为首的内阁乘胜追击,不再沉默,会同御史台,成立了皇室监察委员会,与皇室进行谈判。400年的民智开启确实非同寻常,早已经出现自由意志的官员和民众已经不会在随便向皇权低头,他们直接要求皇帝逊位,这是大唐历史上第一次程序性的逼宫。 皇室这次被迫和外朝进行了谈判,外朝要求限制皇帝权利,特别是军队控制权,要求军队只负责对外,不允许对本土,对大唐本土设立巡捕系统,而巡捕系统归尚书省,军队归皇帝控制,但是军队不允许插手民政,采用虚内政策。皇帝也提出巡捕系统掌控的武装力量不允许扩大化,设立内务省,管理国内巡捕系统,建立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利分离,皇帝有立法权,但是没有行政权,解释权归御史台,但是御史台不允许行政,御史台的成员要求在国民中具有代表性,官员可以成为主管,但是不允许成为立法者。御史台掌管立法。大理寺掌管司法。实现四权分离,也就是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和军权分属不同的机构。皇帝为国家最高权力象征,但是只能对外,对内皇帝是自然的教宗,掌管道教的信仰。教宗不允许参与任何国政管理。 这个谈判陆陆续续的谈了一个多月,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这个协议仍然勒碑为据,该碑立于玄武门外。叩阙的所在。后建了一个牌坊,保护此碑,此碑后世称“宪章石”。 皇帝的权利缩进了内宫,但是却将视野投向了外界。皇帝李瑜无奈之下的妥协也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传说。后世传说李瑜主动放弃了权利,却将开疆拓土作为自己的施展文治武功的舞台。皇室开始投入巨资建立了巨型远洋舰队,皇子承担舰长开始了远征的里程。 公元1290年,李瑜派出的皇子李辰的舰队经过了3个月的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至此皇家科学院的测绘学家将地球的所有的大陆都完全掌握,并且绘制了详细的地球仪,在皇家科学院的门口放置了一个巨大的石制地球仪,采用钢架结构,地球仪能在2名大汉的推动下旋转,自此皇帝的威名传播四海。 皇家科学院在后来开设了多种学科,包括天文、地理、算学、格物学、理学、船舶学等学科,而皇家科学院下属的心灵学院是帝国最大的学校。 心灵学院产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的心灵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