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明末小海盗在线阅读 - 第344章 袁崇焕

第344章 袁崇焕

    在造船厂待了半天,唐继光便回到铁山总兵府。刚刚好陈良策和宁完我联名送来的行文也到了,却是陈良策和宁完我对朝鲜布局的一些调整。

    这些布局唐继光离开之前已经布置了,不过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朝鲜那里也不可能不变化。因为西人党签下几乎卖国辱主的汉城之盟,使得下层士子激忿填膺,清流官员一个个瞋目切齿,这些唐继光也有所预料。不过这次反弹非常大,乃至于就连西人党内部也有不少人不如同这个做法。

    特别是那些家人在平壤城、黄海左道的官员士子,他们的家,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土地,他们的根基全在那里。他们反应最为激烈的,甚至有人带头冲击东江军军营。不过东江军可不手软,来多少个就杀多少个,血淋淋的人头吓住了那些只会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再也没有人敢冲击军营。

    不过金自点等人可没有这个铁血手段,他们的府邸天天被士子围攻,丢鸡蛋烂菜就算好了,丢石头都不算什么!还有人趁夜丢火把去,不是一把两把,乃是数十把!都差点把金自点的家给烧了。也亏金自点府中家人这段时间被士子围攻得草木皆兵,一个个打醒精神,这才及时反应,打水救火。不过即使如此,也烧毁了两座偏房,一座草屋,波及了十多间房屋。

    金自点等人心里面的憋屈就不用提了,他们纯粹是代人受过的。

    李倧还算厚道。没有把三人退出去当替罪羔羊,反倒是领议班几个高官却是一副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出面劝解。李倧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让金自点等三人离开是非之地!

    没有几天。李倧就下命令,让当初参加汉城之盟的三人外放出去。李贵被任命为咸镜北道节度使,加大都护衔,防备建奴。金自点和沈器远二人也分别调到地方为官,不过文官不比武官,朝鲜自称小中国,虽然很多风俗上和明朝差不多了。

    比如文贵武jiàn),注意用词!‘jiàn)’这一个字就说了很多态度。明朝生员如果拜访总兵。送上的名帖是自称为侍教生,对于七品县令,用的定然是晚生。这就可见其中差距了!

    李贵是武官,反倒不怎么惹人眼红。虽然是平调,但也没有什么人在意。金自点和沈器远两人却算是被贬职了,沈器远到地方当从四品的郡守。其实说是郡,但大不了多少。朝鲜不过弹丸之地,一国相当于明朝一省。国中设八道。后来一道又分左右或南北,变为十六道,相当于明朝一州。这道下面设州,相当于明朝一县。州下设郡,相当于明朝什么?镇吗?

    金自点算是最倒霉的一个。虽然权力大,但因为品阶不高。所以贬为从五品的县令。这朝鲜郡下便设县,实在难以理解,如果说郡相当于明朝的镇,那这县相当于大明的什么?村吗?如果是村,那金自点他管的是什么?

    言归正传,而朝鲜现在的局势,因为李贵、金自点、沈器远三人离开的缘故,自然空出三个职位来了。除了李贵的汉朝判尹,让人感觉吃力不讨好外,其他的都不差,都是品阶不算高,但实权不少的官职,典型的官卑权重。

    比如金自点的大司谏不过正六品而已!但却是言官首领,那些相当于明朝御史的文官,名义上全是归金自点管的。

    沈器远虽然差一点,却是正二品的吏曹参判,相当于明朝吏部侍郎。明朝的侍郎还有左右之分,朝鲜却没有,权力虽然比一把手判书差一点,但官阶上,一个是正二品,一个是从二品,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权力差距不算太大。

    而且吏曹也就相当于吏部!是什么地方?在明朝,吏部尚书那可是称之为天官!六部中权力最重的!

    按照陈良策和宁完我二人的意见,是把原来平壤节度使郑遵推为吏曹参判,至于那个大司谏就不想了,那是清流的地方。不得不依附唐继光的郑遵、许自俊等人到了那里绝对会别架空的。

    不过二人认为可以把他作为筹码,换取几个好的官职,比如仁川港的水军节制使等,不过到底得到,还是得不到,最后还是要靠运作况。

    陈良策也许在官场权术上一般般,不过宁完我,唐继光还是很信任他的目光的。唐继光很痛快的批示了便宜行事这四个字,表示这事上,全权让二人负责。

    后面还有行文,都是陈良策和宁完我二人送来的,不过是不同的事,所以没有合在一起送来。是希望减慢撤军的速度,现在朝鲜很是动dàng)。因为汉城之盟,使得本来已经重创的朝鲜北人党死灰复燃,而且之前北人党虽然大,但分为很多派别。

    只是现在光海君都被流放了,北人党这个时候还不团结,恐怕早就应该灭亡了。团结起来的北人党势力相当强大,当然了!他们只是控制中下层官员,高层的不是死就是流放了。但即使如此,靠着汉城之盟激起的民愤,他们在朝中影响力也很大。

    陈良策和宁完我二人是怕朝鲜政局再出动dàng),所以想用东江军之兵威帮李倧稳住局势。

    唐继光也觉得有道理,不过他给二人回信,认为帮李倧完全稳住局势是不可取的,要让朝鲜朝廷内陷入党争。如此一来李倧就分不出精力发展,自然无从谈起卧薪尝胆了。甚至为了取得东江军的支持,李倧对于东江军的要求,还会有求必应。

    至于这里面的度,唐继光交给宁完我去掌握。毕竟唐继光远在铁山,接到消息后,都已经是数了。再想计策,那个时候局势又不同了。

    唐继光在东江镇优哉游哉的处理事,北京城那里依旧是一片大乱,熊延弼因为意气之争。并没有在广宁大战中出力,战后还带兵撤退到山海关,这使得自山海关外一带的辽西走廊失陷。明朝这个辽东经略使,此时真的是名存实亡了。

    好运的就是这些年来后金快速扩张,使得后金虽然明知道有一块肥在边上,却因为肚子圆溜溜了,吞不下去。使得后金只是占据了广宁、义州一带,也就是辽西走廊北端而已!其他地方却没有因此得以幸存。你后金不要!自有人来要!

    一直沦为配角的蒙古人出场了!

    漠南蒙古的朵颜、哈刺慎、老拔都等十余部蒙古趁机夺取辽西走廊,抢掠辽左难民财物,掠人为奴。

    朝廷捉了熊延弼和王化贞后,一时之间。群龙无首。

    朝廷经过商议,任命蓟辽总督王象乾为辽东经略使,王象乾大惊失色!你.妹的!现在辽东是什么况啊?如果不是朝廷划了山海关到辽东那里,现在那里还有什么辽东可言啊?俺不干了!

    当然了,不能够这么明白的说出来。王象乾装病!王象乾聪明啊!说自己眼睛看不到东西,腰酸骨痛,而王象乾现在已经七十七岁人了!他这话还真叫朝廷上的人难以说他装。其实这也是明朝的无奈,当初那些万历三大征的老将死的死。老的老。好比这王象乾他也算是一代名臣,当初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他也参加其中。

    不过叶向高这些东林党人可不是傻瓜。他们也看得出王象乾的推搪之词了,你这个老家伙!让你当蓟辽总督却一副‘廉颇虽老。尚能饭’的样子,现在见辽东溃烂,立刻一副我很老的样子!好,你既然老,那就别当官了!

    内阁经过会推,乃让王象乾告老还乡。不过让谁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呢?

    最后思来想去,内阁让王在晋来担任。不知道内阁是不是很喜欢姓王的呢?挑选出来的两个人都姓王。

    这王在晋,乃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迁兵部左侍郎。

    唐继光实在不明白,这朝廷选官用什么标准的?王在晋这家伙除了资历外,一无是处。他是兵部左侍郎而已!可不是兵家大将啊!一天领兵的子都没有,连山贼都没有剿灭过,怎么打建奴啊?不明白归不明白,但内阁的任命还是下来了。

    实际上王在晋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被推举去当这个辽东经略使,辽东经略使虽然是正一品,但王在晋对此一点也感不到高兴。王在晋内心真实的想法,也是想拒绝的!王在晋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在军事上最多也就是纸上谈兵一说!实际上在八股文、小说文横行的明朝,王在晋看过的兵书,恐怕就是所谓的了!

    不过王在晋不比王象乾,王象乾都七十七了,不当官就不当,反正王象乾那年纪,活一天算一天的。但王在晋才五十有六啊!放在民间也许是老人,但放在官场上,绝对算得上是年轻力壮的官员!须知明朝对于官员致仕的要求是七十岁!而且那些当高官的,不犯错,你想继续当,还可以当到你死或者自己告老还乡的时候。而王在晋这个年龄,理论上还有二十四年才退休,实际时间恐怕更加长,现在需要的就是奋斗!

    如果拒绝了内阁的任命,看看王象乾就知道是什么后果了。王在晋能够怎么样?无奈捏鼻子认了。王在晋也不算傻,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去找了王象乾。王象乾这老家伙虽然有些不顾国家大义、独善其的味道在里面,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的。

    王在晋却找王象乾,便是请教王象乾,自己到了山海关后,应该怎么做?

    王象乾也算是够厚道,虽然被内阁bī)的告老还乡,但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给王在晋听。王象乾的想法很保守。他如此说道:“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大致意思就是说,就算收复了广宁,也不能够守得住,到时候这个罪过就大了!不如防守山海关,保住京师为妙。

    王在晋也拿不定主意,想了想,又想到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熊延弼,他去问熊延弼这意见怎么样,熊延弼意见不同王象乾,他认为应该先守后攻。

    王在晋便认为,无论怎么样,都得先守住再说!

    而在这个时候,也出了一个少年英杰,此人便是鼎鼎大名的袁崇焕了。唐继光也是从朝廷送来的邸报中才知道。

    袁崇焕是广东人,万历四十七年科举考试中,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任命为邵武知县。在官场上算是粉嫩的新人,才刚刚当官三年而已!

    刚刚好,今年是三年限期过去,遵照朝廷的规定,袁崇焕要到北京朝觐。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他到了北京的时候,正是是辽东刚刚失陷十多天,京城内一片混乱,考核自然是押后了。

    袁崇焕也够大胆,经常到山海关那里观看,打听边事。也不怕建奴破关,或者遇到逃兵打劫。

    这个时候京城里面各级官员,说到辽东的事,都脸露怯色,不敢前往上任。因为辽东的事太过重要了,这次考核也是辽东边事为主的,考核自然需要有调查了。其他官员想着怎么溜之大吉,糊弄过去。袁崇焕却也不怕,一个人请命前往关外调查。”

    袁崇焕就是在这个明朝关外局势空前严重的态势下,单骑出关,巡视形势。

    因为袁崇焕这个举动,得到朝中大佬的赏识,有胆气!好,就你!于是破格提拔!先是担任兵部主事,后来又提拔为山海关都指挥佥事,这可是正三品官职!袁崇焕之前可是七品芝麻官而已!不过袁崇焕也够魄力,为了平复其他人对他的非议,他还亲自出关,到山海关外百里处前屯收拢辽东流民。

    唐继光也眼红啊!这可是袁崇焕。

    思来想去,唐继光还是决定尝试下,上奏折朝廷,请求把袁崇焕调到东江。叶向高这会聪明了,二话不说,拒绝了唐继光的要求。

    看来叶向高也看得出袁崇焕是一个人才。唐继光对此虽然不甘心,但也只能够如此。不过这也勾起唐继光揣测。

    究竟是什么揣测呢?且听下回分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