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组织豪杰去抗日在线阅读 - 第60回 马本斋的最后时日

第60回 马本斋的最后时日

    马本斋在军区后方医院,忍着病痛,艰难地坐在床上写战斗日记。这已经是他的老习惯了,不管环境多么残酷,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挤出时间写战斗日记,从不间断。

    他并不认为“年纪大了,学不进去”,而是常常因为钻研党的方针政策而废寝,更常常为了学习一些兵法,忘了吃饭的时间。他对于每一份党的文件,还有搞到的军事著作细心研读,并结合战斗实践写好日记。

    每天他都亲自把一天的活动用纸条写下来,过几天,由司令部的赵寅卿拿去腾清在三十二开黑硬皮笔记本上。接近他的人都亲切地记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在挑灯夜读,写日记,而第二天拂晓,他又迅速起床,处理纷纭的工作。

    如今,马本斋已明白自己来日无多,但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象以往在战场上带领战士冲锋陷阵一样与病魔死亡争夺时间,继续记录下自己的心血,留给后人。

    当时,马本斋的家属也在医院照顾马本斋同志。马本斋的孩子马国超年幼,不听mama劝阻扑到马本斋跟前,闹着要爸爸讲战斗故事。马本斋为了不让孩子失望,仍强打起精神,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唱“抗日战士出征歌”。

    这时,马本斋病情恶化,已转成肺炎,连连咳嗽,唱几句,停下来,再喘着粗气说:“没关系,轻伤不下火线。来,爸爸再和你一起唱。”

    mama催促着孩子快快离去,而马国超不愿意离开平常很少见面的爸爸。马本斋拉着孩子的手问:“爸爸教你的两个字学会了吗?”马国超说:“会了”,拿着铅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中国”两个字。

    马本斋满意地微笑着说:“孩子,记住,我们的祖国就叫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循循善诱地进行着热爱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最早启蒙。

    这时,回民支队接到奔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命令,政委到医院看望马本斋同志。马本斋忍着病痛开玩笑说:“政委同志,我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他说,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怎么就来啦?我一听,对呀,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所以又回来啦!”

    政委听到了马本斋的话,眼里闪动着抑制不住的泪花。

    政委告诉他:“这里有一封电报?”

    马本斋说:“非常抱歉,请您念给我听听吧。”

    “这是从延安发来的电报!”政委兴奋地说。

    马本斋一听是延安发来的电报,兴奋无比,竟出人意料地从病床上坐了起来。他用颤抖的双手拿过电报,亲自阅读,并断断续续地读道:“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于华北平原,取得卓著之战绩。总部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

    他梦寐以求到延安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心情感到无比激动。他轻声反复地读着电报,消瘦的脸上呈现出红润和笑容。他说:“政委,党中央的电报对咱们回民鼓舞太大了。我们要坚决执行命令,尽快出发。可是动员的重任就落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

    一月底,部队接到开赴延安的命令。出发前,杨得志司令员亲自到医院探望马本斋同志,传达中央决定。马本斋坚决要求随军出征,经杨得志再三劝说,马本斋才同意留院治疗。

    他为自己不能随军西进,感到非常遗憾,难过地嘱咐回民支队的干部:“一定要坚决服从杨司令员的指挥。……你们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后,要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

    二月一日,回民支队跟随杨得志司令员踏上了保卫延安的征途。这时马本斋同志已病危,但他的心里还在想着部队,想着抗战,时时思念着回民支队。

    护理人员为了观察他病情的变化,多点了两盏棉油灯,他醒过来后,责怪护理人员不该浪费这些灯油,说:“要听毛主席的话,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我这屋里有一盏灯就行了。”

    马本斋生也英武,终亦壮志不灭,弥留之际,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让部队等着我……我不行了,把我的家属送到延安去,继续革命。告诉三弟,抗战到底。”

    他在临终时,向家属遗言:“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1944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中华民族英雄马本斋,以43岁的盛年,不幸与世长短辞,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医院。

    当时,马本斋不幸病逝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冀鲁豫全体军民的极大悲痛。当天军区立即根据马本斋的生前遗嘱,将其遗体送到鲁西北的回民中心地——莘县张鲁集安葬,并由军区阎参谋长,三军分区刘政委及武装部队护送。

    在灵柩路过军政驻地时,区党委、行署、军区举行隆重的送灵追悼大会。军区苏政委,区党委张霖之同志,行署贾副主作亲率直属机关干部致祭。8日下午,灵柩进入鲁西朝城县境,在朝城城外休息时,很多回汉同胞都来祭吊。

    他们说:“我们无法报答马司令,就让我们烧点儿纸磕个头吧,也算尽我们的心了。”

    8日黄昏,灵柩到达张鲁集。霎时,噩耗传遍张鲁集与邻近村庄,祭吊的人象潮水一般涌向清真寺,直到第二天早晨没有断过。

    9日上午,共产党代表黄敬同志,冀南行署王副主任,冀南军区朱政委、朱主任,七个军分区代表及团以上军政干部前来吊丧。早饭前后,清真寺何教长主导举行了入葬前的一切仪式。11时举行了公祭。

    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佩戴孝符,从清真寺送到葬地。随着何教长的引导,由黄敬、王主任、朱政委诸同志率领各界代表亲自到灵前,对马本斋司令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全场气氛肃穆沉静,默默地送回民英雄最后一程。

    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马本斋,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鲁西莘县张鲁集安眠地下了。当地人民怀着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心情,献出了十亩土地,为马本斋修建了一座坟墓。墓地的周围栽满了红荆翠柏,象征着马本斋的精神永远长存!

    16日,鲁西北各界会团,决定筹办本斋小学,本斋游击大队等,来纪念马本斋司令员。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马本斋同志。***、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献挽,高度评价了马本斋同志光辉的一生。马本斋的英名和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英雄已去,但活着的人仍要战斗。韩行的主要工作仍在敌工部,敌工部的工作很多,组织群众联防,合起伙来和敌人战斗,这是最主要的。韩行带领着吴小明连和敌工部长王秀峨又找到了党邑县的县委书记兼聊堂支队的大队长张大千。

    几个人在堂邑北甘官屯村的一间普通农舍里坐了下来,首先对马本斋司令表示了沉痛的哀悼,接着研究当前的工作。参加会议的除了张大千、韩行和王秀峨以外,还有吴小明和李大中。

    韩行说:“张队长啊,你看看堂邑北和冠县北这一带的工作,还有哪个骨头难啃啊?”

    张大千说:“原来这一带是无人区,自从无人区的工作开展后,慢慢地有了人气,但是敌人也把爪子伸到这里来了。目前我们主要开展二区的工作,但是这个二区和冠县的六区、八区连着。冠县的六、八区有封建地主武装头汤付皆和刘祖荣盘踞着……”

    韩行他们慢慢地知道了,汤付皆主要在汤村建有土围子。这个汤村,在冠县北18公里,抗战初期,汤付皆借着武装自保的旗号,组织起了自卫团,把各户的枪支都掌握在他的手上,自己为团长。对反对他们统治的人,私立公堂,随便拷打,轻者禁闭、棒责,重则杀头。

    刘祖荣盘踞在八区的刘屯,和汤付皆是一路货色。

    他们实际上与日、伪、顽、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黑暗势力的保护下,称王称霸,鱼rou乡民,与我抗日军民为敌,阻止我抗日军政人员,在他们所辖范围内开展抗日的群众运动。

    在堂邑二区的中心根据地是甘官屯,甘官屯西南三华里是王二庄。庄里有日本鬼子的炮楼,炮楼里住着日军的一个小分队和伪军的一个中队。在甘官屯的西北12华里处,还有一个地主盘踞的村庄,叫影庄村,驻有高登科的地主民团。

    这个高登科和临清的日军有联系,已是半公开地投降日寇了。

    韩行听了张大千的介绍后说:“甘官屯的形势不妙呀,周围不是地主盘踞的村子,就是日伪的据点。我们也得采取双管齐下的方略,既要打击封建土围子,又要孤立日伪军,另一方面还得抓紧壮大我们的民兵联防力量。”

    听了这么多的分析,李大中有些忍不住了,问:“我说各位领导呀,说话能不能简单一点,就说我们先打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