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453章 红楼109 宝钗儿 二一

第453章 红楼109 宝钗儿 二一

    “接下来说说宝钗,为什么说宝钗是曹雪芹极力要表现的一个人,极力要表达的一种思想,因为宝钗儿从小到“大”,几乎度过了当时所有最“经典”的“阶段”!

    首先,宝钗是绝顶聪明的,她聪明的“整体程度”甚至要超过林黛玉,

    宝钗很小的时候其天性甚至和林黛玉几乎一模一样!即她也象黛玉一样,喜欢她这个年龄几乎“会”喜欢的所有事,以及她和黛玉一样的天资聪颖天赋其慧,而悟性极强,

    她甚至比黛玉更早看到那些所谓“禁书”,而且她当时应该肯定也有类似黛玉之后初看到时的惊喜和理解,

    但为什么她后来对这些所谓“禁书”持几乎完全的批判态度,说会移情移性甚至会“走火入魔”呢?这就带出了宝钗“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即她的“被教育”阶段,

    宝钗儿的“被教育”在当时是非常“成功”的,如此有才如此聪明如此早慧如此有慧根的她,竟然是从内心认为当时的女子只要会些针线活就可以了,其余的什么文啊诗啊甚至情啊,都是类似“不务正业”,

    而作为皇商的家庭,不得不说,“利益”二字也在她从小的心灵上烙上了越来越明显的印记,所谓说句似乎残酷的话,在一些人或说在许多眼中,利益与“非利益”的其余任何东西一比,犹如金钱与“粪土”之比,这“非利益”自然包括什么才啊德啊情啊爱啊什么的等等等等(外人注:当然,这才和德也要是真才实才真德实德以及真情真爱,否则就滥了),

    这对宝钗儿小时候的至少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说是没有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在之后越来越“暗暗”左右着甚至决定着宝钗的内心直到言行!宝钗对金钏儿之死以及尤三姐自杀和柳湘莲出家的冷漠甚至内心的不屑,都是明证,

    而林黛玉恐怕“幸亏”从小没受这些“灌输”,只是贾雨村教她认字学文,其余全由她“自然”发展,这也是林黛玉之后与薛宝钗在内心在本质上几乎迥然不同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曹雪芹在这点上要“表达”什么“意思”便显然了!即当时的所谓“思想”,所谓“教育”,特别是对女子的思想灌输和从小的教育,几乎是在残害她们!

    而宝钗儿不但几乎全盘接受了这种“思想”,这种“教育”,而且家庭的皇商“熏陶”还让她对利益有着比其余女子更“敏锐”的认识!

    好,其实就算这样,宝钗儿仍然可以是一个不会有什么非议甚至任何非议的人,即宝钗“遵守”当时的妇德又怎样,她又没有害人,甚至她对利益的认识还能帮助家中的“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否则就凭薛蟠,薛家迟早玩完,

    所以,接下来的事才是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而这件事之后,宝钗儿的“妇德”和潜在的“利益观”让其在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甚至是恶劣的作用,

    这件事自然是王夫人应该是比较数量多的书信中的内容以及最终金锁的“诞生”!

    那宝钗来贾府之前的这件事的整个大致轮廓是怎样的呢?

    宝钗比宝玉大,宝钗先出生,而宝玉后出生,恐怕在宝玉刚出生时,王夫人已经眼睛一亮或心中一亮,能将王熙凤嫁与贾琏从而让王熙凤掌持了荣府的管家之权的王夫人,恐怕已经将宝钗提上日程!

    而这是不是宝钗从小就接受封建“大家闺秀”般的“教育”的原因甚至重要原因呢,似乎不得而知,但真的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否则作为一个皇商家女子的教育,似乎将宝钗“教”成这样,很有些邪乎,

    而如果以上成立,作为附加证明的小论点:宝钗来贾府处是为了选才人当然铁定是如之前所分析的谎言,

    而这里,宝钗的悲剧性便来了!即宝钗从小就“担负”了王家以及薛家的“重要使命”!即不但兴王家,同时还兴薛家,而以宝钗的聪明,可能从小就开始“自觉”地压制着各种天然的情感,所以有一个“意喻”,即从小就服冷香丸,以压制心中的“热情”(以“热毒”喻之),这样的结果就是她对世上各种情感的由被动到主动的冷漠,

    而她的聪明也逐渐都最后几乎全部转向所谓“王家薛家的利益和权力”的争夺上了,因为,宝钗在之后的贾府中的“表现”堪称尽其力而全其智!

    刚开始,因为有黛玉先入为主,宝钗儿先是赢得了众人的好感,而这一段曹雪芹写得极其隐晦,几乎都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尽力掩藏什么,但是曹雪芹只是在实录,

    且看这事整段的“隐晦文字”曹雪芹在第五回是如何描述的:“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一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儿倒且靠后了;”这一句便看明显看出贾母不但最疼爱黛玉,而且要“撮合”黛玉和宝玉之意,

    而紧接着的“就是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这里几乎就是宝玉和黛玉和自然感情或说自然爱情的滋生,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这“忽然”二字显然曹雪芹有深意!“忽然”两字背后的意景几乎就是前面所说的内容,

    ““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这“黛玉不及”为什么这里“特别”提出来?恐怕曹雪芹的意思是宝钗儿或说王家的第一步初步有“成效”了,第一步是什么呢?自然是试着将宝玉从黛玉身边“夺”过来,

    ““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为什么要强调“深得下人之心”,宝钗为什么要“深得下人之心”,难道宝钗很看得起“下人”吗?但从之后宝钗对金钏儿投井甚至莺儿与贾环小赌等的态度上来看,宝钗似乎心底对下人们也就这么回事啊,所以这里“深得下人之心”自然是因为下人们能直道出“人人都说黛玉不及”,即探春等如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宝钗只是“深得迎春等之心”,这样宝钗的目的岂不是没有达成?(外人注:突然拿出前八十回的文字,才知什么叫从地狱到天堂!而此时拿出八十回的文字,才似乎更知或才知曹雪芹深深之内心!)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黛玉何等聪明之人,除了小儿自然的“不忿”外,黛玉恐怕已经出于“本能”发觉宝钗是来“夺”宝玉的,之后黛玉在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时说“来得不巧”,以及见宝玉看宝钗儿发呆而丢手帕,都是黛玉已经发觉宝钗这种心思的主动表现了,只是黛玉如何能对任何人把这种心思说出口?

    ““宝钗却是浑然不觉。”这句话便属于比较隐晦的,什么叫浑然不觉?是浑然不觉自己在“无意”中获得下人们的说黛玉不及自己,还是“浑然不觉”黛玉之忿呢?恐怕正是后者!即宝钗儿恐怕小瞧了黛玉的聪明以及宝玉和黛玉之间情深的程度!(外人注:真如醍醐灌顶!)

    ““那宝玉也在孩提之间,况他天性所禀,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如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这也是曹雪芹比较明显要表达的意思,即宝玉几乎是没有任何心计的!因为慢慢处于危险境地的是黛玉,而不是宝玉!而且另一个原因之一即曹雪芹也当然知道的女子的发育程度要早于男子这小小的道理,

    ““如今与黛玉同处贾母房中,故略比别的姊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黛玉又在房中独自垂泪。宝玉也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过来。”如何,这里其实也写得“隐晦”,因为宝钗来贾府之前,宝玉和黛玉是怎样?是“就是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而宝钗一来,就有这些个出现了,宝钗的第二个目的也开始“奏效”了,甚至是提前开始奏效了,因为宝钗或说王家没有想到黛玉如此敏感,竟然已经看出宝钗的意思,但当时,黛玉再聪明也是没有看出这不但是宝钗,更是整个王家的目的!

    而宝钗接下来也渐渐发觉黛玉对自己有戒心了,宝钗儿在整个红楼梦中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怕别人看出她的心思!薛蟠曾经直接当面道出宝钗的心思是在宝玉身上!宝钗当时就极其罕见的哭了一夜,而甚至八十回后都有贾母说的话让她脸红了很久的几乎是原文的文字在!

    因此,当宝钗儿发现黛玉已经看出来后,作为人作为当时女子的本性以及宝钗的性格,她自然要主动避嫌,于是宝钗开始处处似乎“主动”避着宝玉,但外人一看,却似乎“象是”宝钗要从此“脱身”,远离所谓“绯闻”,

    但当然不是!于是,接下来的一步便让宝钗儿越“陷”越深!

    即接下来的情节,宝钗的下一步竟然是要争取“赢得”黛玉的信任!

    这是一个很高难度甚至是极高难度的“任务”,但宝钗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即黛玉口中无意中露出所谓“禁书”中的还是当时的所谓类似“艳词”来,于是宝jiejie好一番对黛玉言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教!黛玉竟然因为宝钗儿对自己“口误”的“保密”而心服口服!之后两人还说到家庭,宝钗那句我只一个母亲和一个不懂事的哥哥,比你也强不了多少,更是“彻底”“折服”了黛玉!

    而这句话当然是双方的真实,但目的完全不同!黛玉是完全发自自然内心,而如此聪明绝顶的宝钗这话显然是要更让黛玉失去甚至彻底失去戒心!

    于是,宝钗儿大获全胜!(外人注:…)

    但黛玉和宝玉的感情却仍然更为牢固,甚至宝钗都能在宝玉的房中刺起绣来,都能听到宝玉说梦话都坚定于木石盟!而让宝钗儿发呆!甚至宝钗儿劝说宝玉应该专心于当时的“经济政治”时,宝玉都十分罕见地能当面给她脸色当面让她下不了台!

    于是,宝钗儿或说王家人这才意识到,他们仍然在失败!这里曹雪芹要表达的当然有真正爱情的力量!

    而以上的文字和情节都是宝钗儿在“动作”,为什么要说“王家人”呢?这里便有要为宝钗说话也是宝钗的悲剧的时候!

    即宝钗儿原本的本质其实也是如黛玉一样聪明灵秀自然的女儿,但宝钗儿自从戴上金锁,自从来到贾府,便不属于她自己了!而是属于王家属于薛家了!

    这里就揭开曹雪芹在宝钗这些言行的文字和情节中“隐瞒”的最深的情节!即,宝钗的几乎所有言行都是与薛姨妈和王夫人有沟通的!

    沟通的方式有如下几种:首先自然是王夫人和薛姨妈“教”宝钗儿刚开始该如何做,这几乎是完全“隐”去的,只有一些“散落”的如“薛姨妈和王夫人说话儿”之类的“点缀”,

    而宝钗儿恐怕也会将自己言行的“效果”“如实”地告诉给薛姨妈,而薛姨妈便可“如实”地告诉给王夫人,即宝钗与王夫人的直接沟通肯定是比较少的,因为当然要避嫌,而薛姨妈在这中间就几乎是“联系人”的作用!因此她们三人显然是一体的!

    这里便是宝钗儿的悲剧!即宝钗儿在没来贾府之前戴上金锁,以及刚来贾府时让王夫人和薛姨妈“教”自己该如何做的时候,宝钗几乎是被强加的,几乎是完全的傀儡!即宝钗儿完全是悲剧性出场的!

    甚至宝钗在这其中抵抗内心的“热毒”(大白纸再自注:即真实和自然情感自然热情的代名词,曹雪芹的反写)中还肯定有相当多的“思想斗争”,相当多的委屈,即宝钗从一个没被强加这些之前的一个“自然而且极聪明的女子”出发,肯定会自然地反抗,即为什么要我做这些!甚至宝钗在来贾府之前都会有“我甚至连宝玉的面都没见过,就要这样去‘牺牲’自己?”的想法!

    即如此聪明的宝钗几乎是无奈或被强迫去做这些的!

    但宝钗有什么办法呢?一边是自己几乎仅有亲人薛姨妈,一边是整个薛家包括王家的重任!

    而宝钗的父亲早亡,如果宝钗的父亲在,恐怕是不支持宝钗这样做的!且看曹雪芹是如何写的:“当时他父亲在日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父亲让宝钗读书识字,显然不是将宝钗往“女子无才不是德”的方向培养的!但其父逝后,宝钗“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这“好为母亲分忧代劳”包括什么,自然包括为了薛家和王家的利益而准备“牺牲”自己!因此,宝钗能如此“违心”“强压热毒”而做这些,因此“为母亲分忧代劳”,是包含了宝钗的“孝”在内!即宝钗首先从“孝”出发,认为这是自己“必须”要去做,而且必须要做好,必须要做到的!这便是宝钗的大悲剧性之一!

    甚至,宝钗都已经开始喜欢上宝玉了!这是宝钗的进一步悲剧的继续!因为,非常不幸的是,宝玉显然只爱黛玉,而宝钗不但要为了王家薛家的利益要达到与宝玉成亲,而且自己还“不幸”喜欢上甚至可以说少女般地“爱”上了宝玉,虽然这个爱当然远不如黛玉的爱,远不如黛玉和宝玉之间互相的爱,

    而也可见宝钗儿内心那股“热毒”的威力之大!因为几乎从一出生不久就被牢牢压得不能呼吸!

    但是,宝钗的更大的悲剧性在于,宝钗也是这样一天一天被这些在改变着自己的!即“王夫人不是一天炼成的”,宝钗而正是这样一天一天来炼成的!

    即宝钗由被动由被强迫这样一天一天慢慢变成了主动甚至强行去做了!不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事实却正在“无情”地朝着这句话前进!

    这其中就包括之后更加“白热化”更加“赤裸裸”甚至更加“血腥”化的极可能的对黛玉的暗算!而这个暗算宝钗还好是采取了避开的态度,即虽然“知”而“不为”,否则宝钗将不得翻身!就算她是悲剧开始也会丝毫不能让人同情甚至只能憎恨的地步!这也不能说是曹雪芹的笔下留情,而是宝钗本身不会象王夫人甚至包括薛姨妈在内“堕落”到如此程度!也是包含有曹雪芹对处于那个境地时的宝钗的同情的,

    如果宝钗一出场便是悲剧开始,而之后便是悲剧不断加深!一个悲剧紧跟着另一个悲剧!而就算宝玉和宝钗最终成亲了,这个悲剧还会继续下去!

    而前面提到了处于那样一种“特殊境地”的宝钗的同情,但曹雪芹也是毫不留情的!因为曹雪芹是“实录”,宝钗经过那样一个“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终于达成“目的”后,接下来会怎样呢,薛宝钗在整个过程中几乎已经“奠定”甚至“坚定”了“好风送我上青云”的“人生观”和“人生境界”,也就是说,薛宝钗是在不断“前进”的!甚至超过很多人的想象,甚至包括王夫人!所以,曹雪芹的原意恐怕真是要让薛宝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因此,之前说过的,宝玉在婚后一定会离开宝钗,离开贾家甚至离开这个社会,而宝钗已经形成和坚定的这个“好风送我上青云”的信念恐怕会更加坚定!

    为什么呢?因为“终于”,宝玉甚至包括王夫人在内,“害”她到了如此境地!她应该会要摆脱王家的控制了!

    而薛姨妈恐怕之后也会和王夫人产生矛盾,因为王夫人肯定会要让宝钗守着贾府的,甚至会把大权让给宝钗作为条件,但这显然已经吸引不了薛家,

    于是,这个时候,贾雨村的出现便如之前说过的,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和介入了!

    即,宝钗的“好风送我上青云”而如此“锻炼”出来的宝钗是不会停止她的脚步的,宝钗永远不会是她父亲教她学文认字时的薛宝钗,宝钗也永远不会是当初被迫戴上金锁曾经委屈万分的宝钗,宝钗也永远不会是听从王夫人和薛姨妈周旋在贾府的宝钗,宝钗也永远不会是那个竟然喜欢上了宝玉的宝钗,因此,宝钗也不可能会在宝玉离家后竟然真的守着贾府这个已经是烂摊子甚至是一辈子的活寡!

    因此,再加上狱中的薛蟠这个“机缘巧合”在,宝钗最后嫁雨村竟然会有很大甚至是越来越大的可能!

    仅就曹雪芹绝不会如此“贸然”如此“莫名其妙”写如此“唐突”的“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便知这个可能性在上述的述说的情况下是极可能的事!

    而之前说过,每个红楼梦中稍重要人物都会悲剧甚至悲惨到他们的极致!薛宝钗作为红楼梦当然的最重要之一,当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之前说过的宝钗终于嫁给暂时飞黄腾达的贾雨村后,贾雨村很快便会被再贬甚至结局更惨,因为贾雨村这样的人是不太可能在红楼梦中能“逃脱”的!而此时,宝钗儿既背叛了她的所谓“妇德”,而且年纪轻轻到头来一无所有,可能还要随着贾雨村一起倒霉甚至倒大霉!这已经惨到极致了!而更惨的是,黛玉都有那样的最惨极致,黛玉既然“林中挂”,宝钗既然“雪里埋”,那就只能看是怎样最终雪里埋了!宝钗一颗压制到最后的冰冷的心最终还是真的冰冷了!(外人注:…唉,宝钗儿…宝钗儿之悲剧,果然是不亚于黛玉的悲剧!而说宝钗儿不值得同情绝对不对,同黛玉之悲剧的让人有止不住的眼泪一样,宝钗的悲剧同样有眼泪甚至也是止不住的眼泪,但真的要同情宝钗儿,却真的,五味全陈…),且先到这。”

    “…”小戒长叹一声,道,“我不想说什么。”

    “嗯…”小猴也叹道。

    “是啊!”老沙长叹道,“真是越来越让人如哽在喉…”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唐闭眼合什道,“善哉善哉…”

    <ahref=http://.>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