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在线阅读 - 一一五 封爵令

一一五 封爵令

    打发走了朝会的百官,李治还没喝口水。有人通报:“赵国公等六人求见。”

    李治心想,尼玛,又有什么事!他是真心烦死这帮文官了。但是有不能不见,现在他还不是皇帝,于公于私,舅舅有事找还能不见吗。

    等他见到了这六个人,就知道是咋回事了。——原来是宰相暴动啊!

    唐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以及侍中等一二品的大员,都是自然的宰相。自从李世民自己当了尚书令,然后造反剁了太子以后,这一二品大员就多为虚职和加官了。一般的宰相都是左右仆射,或者三省侍郎,加一个“参知政事”的头衔。“知政事”是自然的宰相头衔,以正三品的侍郎加封“参知政事”,李世民的意思很清楚了,就是你们这些宰相给我老实点……

    到了贞观晚期,就算是左右仆射,或者,无论是长孙无忌侍中一品这样的官霸,还是中书令马周这样的**丝,要当宰相,必须后面加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宰相的联席会议上,他不能以品级压人,和另外的三品的侍郎必须同级相称。如果一二品大员的封号上,没有“同中书门下三品”,那么对不起,经管在唐初或者隋朝,你这个官位就是当然的宰相,但是在贞观朝,你就歇着去吧,这就是让你去养老的信号啊!就算你在朝会上可以说几句话,内阁会议他们可就不带你玩了!

    眼下,李治的内阁班子就是这来找他的六个人了,按照习惯,是皇帝召见的。现在太子似乎忘了这事,长孙无忌就带着同事自己来找他了。

    这六个人是侍中长孙无忌,中书令马周,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辅,太子左庶子许敬宗,中书侍郎崔仁师。

    刚下班的李治心里很不满意,他也不加掩饰,见面就一脸不满的问:“今日还有什么事?”

    长孙无忌道:“太子殿下真是智计无双,这一个匿名投票真是让他们无话可说!”

    崔仁师也赶紧赔礼:“殿下,山东士族对眼下的人事略有微词,被小人所迷惑。臣回家必须让崔仁轨好好认错。”这一次山东士族出头,想给士人说上几句话做一个带头人,没想到朝臣不给面子,让他算是丢了一次人。

    “孤没什么意见。这些也是你们自己的意思。”李治不在乎的摆摆手,“你们找我,不是特地来拍我的马屁的吧!”

    长孙无忌道:“当然不是。唔。前一阵,圣人定下了泰山封禅的基本国策。现在此事已了,还请太子殿下拿出一个主意,给我们内阁指名一个工作方向。”

    李治头顿时大了三圈。前世政治课上背过的一堆差点脱口而出。其实各国领导人都有口号,比如奥巴马就是打着给减少政府赤字,给富人提税,投资发展高科技新能源,减少国防支出等口号去竞选的。当然过了几年很多选民发现自己被骗了,那也晚了。

    张行成看到太子一脸不悦,劝解道:“太子殿下不必过于烦恼此事。若是没有什么想法,那就暂且不提吧。只是以后比如这种匿名投票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毕竟,毕竟我们这几位参知政事,还是得说几句话的。”

    李治只得解释道:“这个孤也只是作为难以选择的问题,就算这匿名投票通过了,孤也不会立即答应,而是会选择拖字为上。你们几位都是重臣,孤不会抛下你们的意见不管的。”

    马周道:“殿下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今日的崔仁轨还算好说话的,要是往日宋国公萧禹在,那必定是胡搅蛮缠到非得有个结果不可。”

    李治问:“萧禹有什么典故吗?”

    长孙无忌解释:“当年宋国公萧任谏议大夫的时候,只要朝会要讨论什么问题,他必定跳出来乱咬一番,不管是谁,都被他为难过很多次。他这个人说话十分犀利,很多人都被他问倒过下不了台。倘若这等人再出来捣乱,匿名投票倒是一个好办法。”

    李治皱眉道:“这帮人统统赶走不就行了吗?”

    “殿下有所不知。这朝中官员,皆是有来历的。萧禹是前朝重臣,拥立我朝有功。你可以不让他当谏议大夫,但是待遇不能差了。同理,很多别的官员,都是通过初期的提拔和程序走上来的。如果轻易就给罢黜,那么朝廷法度何在?以后的工作怎么开展?”长孙无忌是个法理派,极力劝阻太子这个不成熟的想法。

    “不错,是要照章办事。不着急,我们慢慢来。”李治说,他想了想,又说:“那么这一段的主要工作,就讨论一下官员的更替轮换的问题吧。从下次朝会开始,我们要依次的把科举,门荫的选拔官员的工作,展开讨论。如何?”

    长孙无忌最爱干这个,一听这个就喜笑颜开:“这个我赞成。”

    隋唐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以后,国家公务员的选拔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第一,官员任免的权利收归中央;第二,官员资格的审定也收归了中央,因此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就失去了赖以延续的根本。

    什么人有资格当唐朝的公务员和官员呢?第一步就是拼爹。《唐会要》记载,唐代有《封爵令》规定,沿袭隋代的做法,唐代封爵可以由子孙承袭。“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以次承袭。”,其余的子孙仍然需要以门荫入仕。

    没有爵位也没有关系,凡三品以上曾孙,五品以上子孙,二品勋官子,才可以资荫出身。三品一下勋官子不能以资荫入仕,但是职事官,散官带勋者,三品的勋也同职事官,四品降一等,五品降两等。(比如从四品上等降两等就是从四品下等)

    这是因为比如,嗣王,郡王出身的承荫的,上班就是带了从四品的品级,亲王和郡王则是从五品上。等等一串的各种起步价。没办法,这是一个等级社会,也是一个特权社会,人人都是这么想的,李治不认为靠自己发几条圣旨就可以改变。

    有了资格,那么这些有资格有品级门荫入仕的人,要怎样才能当官呢?这是没有现成的给你留的。

    一个途径,是通过学馆。另一个途径就是直接入仕。

    学馆就是指弘文馆,崇文馆或者国子学,太学的学生。学成以后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出仕。如果没有路子直接出仕,可以参加科举。科举的品级如果没有本荫高,那么就在本荫的基础上最高再加四级。

    问题是,弘文馆,崇文馆学生就那么各三十人,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入学。而且每家每户都有人数限制。国子学太学也就八百人,因此大部分人都没办法入学,没入学就不能通过考试也不能参加科举。

    而且国子学和太学的考试比弘文馆崇文馆这种贵族学校的考试难很多,光毕业证还不行,还要过两经的四级考试,才能拿到学位证入仕。可以说相当不容易。

    那没办法入学的官二代们,就可以直接入仕,他们去的就是禁军的千牛,进马和亲卫,勋卫和翊卫三卫。在这里混五年,通过了五年考教,就可以随文武简入选例,到吏部应选,得到有实权的职事官,走上迅速升迁的道路。

    这就是**丝们苦苦考进士科一辈子,也赶不上人家拼爹的特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