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在线阅读 - 二零八 加谁的税

二零八 加谁的税

    实际上,中央银行和国家债务是很晚的发明。这个系统也实际上挽救了在封建时代苦苦挣扎的集权国家的经济状况,让延续的政府成为了可能。否则,不要说外族入侵,皇室昏庸这些不利因素了。没有银行系统的年代,就是自己也能把自己饿死。中央政权饿死,自然就养不起军队和警察,整个国家也陷入了无组织的土豪割据的状况。

    在史实上,李治发行过“当十钱”,也就是说一种比较大的钱,重量没有十倍,但是发行面额确实10文。当然它的材质也是铜。在唐初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不要说老百姓不承认这种钱的面值了,就是朝廷自己也不愿意碰这样的钱:明明都是铜,也就大那么一点点,你写上“当十”我就给你10文铜钱吗?加上唐初为了推行自己的六株钱,开始禁止流通和收缴民间的各种汉代以来发行的各种五铢钱,这其实是加剧了中央和民众的紧张关系。他们不愿意进行这样的转变,并且对新钱一直持有怀疑和抵制的态度。加上铜钱的造假门槛低,用便宜的私钱明显要划算很多。穷人也就算了,有钱人尤其不能忍这样的诱惑。

    这种当十钱一般叫做各种“重宝”,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行,数量很少。发行之后多数都是无法通行,花不出去而草草了事。公元758年唐乾元年间因为财政困难,发行了当十和当五十两种大钱,这就是很少见的古铜币“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但因为这两种大钱私铸成本很低,得利的与其说是朝廷,不如说是私铸钱的民间。因此便迅速停止铸造。其实,解决唐代物价通胀的方法并不是发行这种货币,而是于20年后780年推行的两税法。

    一方面缺钱,一方面有没有钱。所以私造假钱的越来越多。近年来李治核准的死刑中,最多的理由就是造假钱了。而且这个数量一直在上升,简直就是屡禁不止。如果说这还是小事,那么户部拖欠皇室资本集团这么一笔高昂的债务就是一把高悬的利剑了。

    在李治威逼利诱新任首相的时候,趁圣人不在,朝会上也在进行着争论。朝廷收入陷入经济危机,他们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工资了。

    “涨税?绝对不行!你以为民团的人会同意吗?”现任首相,接任狄仁杰的姜行义想也不想就否定了:“不瞒诸位,反正我也是即将卸任的,不用担心这个了。但我当初上任时,没有教会,民商社的支持,根本就得不到足够的选票。如果你们士官社胆敢说加税,我敢打赌,下一任你们的竞选人至少会丢掉40%的选票。你们要么有把握不在乎这40%的票,要么就期待能在一个反对加税的首相下通过加税方案。”

    朝会上一票人面面相觑,不用说,这样的损失显然是无法承受的。

    姜行义正了正衣冠:“反正我也要卸任了,不如就给你们透个底,圣人早就顶上这笔欠款了。从去年开始,他突然增加了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如果不拿出方案来,你们都会吃不了兜着走。反正我上任时,这笔欠款就高达三百多万贯,我既没有改善,也没有恶化。但无论如何,每年五十万贯的赤字,总有个清算的时候。税改是一定要改的,你们仔细想想,征税的大头在谁的身上?”

    一群士官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还想继续装傻,现任大理寺最高法官的狄仁杰清了清嗓子:“诸位难道忘了有些特权人是不用交税的了?不如想想加谁的税不会让自己丢票吧!”

    不消说,这批人很多都是站在朝廷上的这帮人。他们也许自己没有那么多田产,但不缺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土地,人口都挂在他们名下,这样就可以用自己的特权免税。

    加谁的税?只能加自己的税。因此,这个两难的选择就赤裸裸的摆在朝廷诸位高管的面前:

    要么,继续欠着皇室的巨款。要么吐出自己的利益。他们忽然发现,仗着朝廷吃官饭的人,怎么就突然站在皇帝对面去了呢?朝会陷入了冷场,面对自己的利益和皇家的利益,这帮文官立刻变得畏畏缩缩,谁也不想出这个头,无论是为自己的还是为皇家的。这个会议已经完全进行不下去了。

    姜行义冷冷的看着这些同僚,不发一言。在过去的三年内,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这帮人斗智斗勇,虎口夺食。皇帝是他的后盾而不是敌人,他曾经多次想大刀阔斧的增加自己的权利,把这群蠢货彻底的赶出朝堂,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皇帝,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可李治的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这个想法:“你这么讨厌这些分你权利的人,是不是以后也会觉得皇室碍手碍脚啊?”

    李治接着开导他:“你在做一个非常困难,甚至朕都做不好的工作。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复杂的组织中,没有人能够心想事成。如果说,你的权利来自于朕的恩赐。那么朕给你的任务,就是和愚蠢的人去共事……这件事很辛苦,还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朕可以许诺,你的工作,皇室会给予你公正的评价。你看看前任狄公,他的工作就很出色,所以他才得到了终身法官的待遇。这个待遇超然于朝廷之外,所以你不要顾虑。不要怕深陷泥潭,就怕坏了这个传统。”

    李治的话历历在目,姜行义也是从心底尊敬这个人,不仅仅他是一个“领导”,或者说是这个国家的精神领袖,而是一个实际,谦和和宽容的人。他已经很久不会对朝廷做出实际命令,他和百官的谈话,也更多是一种安慰,建议而非指手画脚和评头论足。他也很少表示赞扬和评价,他的微笑与其说让人敬畏,不如说是神秘莫测,或者是一种超脱的不在乎。他真的是一个良师益友。

    姜行义知道自己无法解决这个望而生畏的大朋友的欠款的问题。这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愧疚,他只是单纯的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下一任?还是下三任?

    带着这种落寞的心态,他结束了这一次例会。离他离开首相府邸还有五十多天,他已经着手准备移交权力和资料,甚至家眷已经在东城找好了住处。也许他可以在离任前,督促长安府开通一条公交线路到他的新家,长安的房价越来越高,皇城附近的府邸根本就是有价无市,有钱也买不到。他对金融系统的不信任,也愈发的加深了。

    李治最后敲定的方案,是一个一揽子的结算计划。首先,在户部和皇家之间,成立一个新的结算制度,以便准确的计算和管理皇家资产和朝廷用度之间的管理。这个改革会把朝廷和皇宫的管理分开来,太子东宫和皇宫附属的部门将独立出来,由新成立的皇家中枢管理。朝廷部门的独立和资产的清点移交也设定了计划。官员的工资和其他的资产管理,也将由专门的财会人员介入。这些人在过去的十年中,参与建立了皇家的各个商社和工厂的运作,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经验。

    理清资产和部门独立以后,大唐最深远的变革,甚至超出了技术层面的变革,将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