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曹彰大帝在线阅读 - 二十三 可笑的世族

二十三 可笑的世族

    “三弟,你居然会作诗???”曹丕都惊讶了。

    “呃?一时感触罢了。”曹彰郁闷了,其实这首诗是大学的老教授念多了他才被动地记下了,其实他连这首诗是谁写的都不知道。

    “三公子小小年纪能有此感触,实属难得。”荀彧赞赏道。

    “先生过奖了,父亲说起先生每次都赞不绝口,从刚到东郡的弃用五铢钱以物易物,到张邈叛乱时保定鄄城,又有一副心怀百姓的慈悲心肠,真乃王佐之才。”曹彰也随口拍了一句马屁。

    但是没想到荀彧听到:“王佐之才”这四个字时脸色居然变了一变,表情有点尴尬又有点自嘲,非常值得玩味,只听他苦笑道:“原来三公子也听说过王佐之才。”

    “饿??听。。。。过。”是在史书上看过罢了!曹彰在心里补充了后半句,在他的认知里,一直以为“王佐之才”是后世史家对荀彧的评价,倒没想过这是当世人对他的评价。

    “说来惭愧,这‘王佐之才’四字不过是望族名士之间的互相吹捧?,做不得准的。”荀彧笑了笑说道。

    “互相吹捧?先生为何这么说?”这东西还能互相吹捧?居然吹到了他所在两千年后还有人记着?太夸张了吧?曹彰暗暗纳闷。

    荀彧看曹彰不接,叹了口气说道:“这说来就话长了,三公子可知‘举孝廉’之制?”

    “知道。”又是举孝廉?互相吹捧和举孝廉有什么关系?还吹到了2000年后?

    “这是我朝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叫做察举制,另外还有两种制度叫做征辟制和任子制。征辟制是指俸禄在两千石的官员有权自行征召属官,任子制则是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任期满一年后就可以任用自己的子侄为下属,无论亲子还是族子。”荀彧讲解道。

    "郭嘉先生说过,举孝廉因为朝纲败坏成为了豪族互相举荐自己亲族工具,与征辟制和任子制岂非也大同小异了?”曹彰诧异道,如果汉朝只有这三种方式从政那几代之后上到三公九卿,下到州郡官员,不都成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官二代了?

    “正是如此,征辟制让公卿牧守有了发展个人势力的机会,任子制和察举制则成了让世家豪族的子侄得蒙祖上庇护,仕途自然畅通无阻,久而久之,上到朝纲,下到地方,就形成了现在大小门阀盘根错节的情况。”荀彧说道。

    “所以官吏利用辟召以徇私,又因被辟召者对辟主的感戴,形成两者间的隶属关系,助长了官吏中私人权势的增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袁家这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的情况?”曹彰问道。

    荀彧笑道:“三公子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因为这种成了气候的门阀大族一般都会自抬身价,专供一家之学,比如弘农杨家,传至这代家主杨彪,出了三个太尉,一个司空,称得上累世公卿,他们就专攻儒学里的《尚书》,又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他们就专攻‘孟氏易学“,善于《礼》和《春秋》两书。”

    曹彰毕竟是个现代人,视野开阔,马上接上去说道:“所以因为这种家族大官多,路子广,就有不少士子专门学什么《尚书》和《孟氏易学》取悦这种世家大族,以其门生自居,然后这些大族就利用征辟制或者察举制为这些所谓的门生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入室为官?”

    荀彧点头笑道:“正是如此,天下不少寒门士子都以此法作为入士为官的捷径,更有甚者,掾吏忠于主官,主官也包庇掾吏,故吏依附于主官,往往要随同主官出征、调转、流徙,主官死去,故吏要服丧,甚至荐主犯罪,故吏竟声言替死,凡此种种,都被视为合于名教的气节行为,这已经成为了当朝的一种风气。”

    “简直荒谬,如此一来天下都是门阀世族的天下了,圣上往哪里摆呢?”曹彰第一次同情当朝的天子,已经被世族豪强架空的天子又能做什么呢?属官都可以为自己上司去顶罪,上司死了属官还要服丧,这和儿子有什么区别?那谁还鸟你这皇帝?

    “确实荒谬,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朝选士的标准也就有了‘论族姓阀阅‘风气,一个士子,如果得到当今名士的赞许,立即就会身价百倍,入士为官也是理所当然之事,而这些名士大多出自专攻一经的门阀世族,比如说属下有“王佐之才”那位就是一个名显太学,得当朝太傅赞许的名士。”荀彧笑道。

    “原来如此。”曹彰知道太学就是汉朝的高等学府,本来建在洛阳,而且还要有身份的人举荐才能进去学习,学成出来以后大部分可以入朝为官,如果是荀彧说的“明显太学”那基本等同于“名重天下”了,就像一个年年在清华北大拿综合成绩第一的学生。

    “有了此种风气之后,各地的世族地主互相吹捧,自我标榜,盛行一时,什么什么’乡里之号’‘时人之语’就成为了一种公论,而得了这等称号的人如果拜见过一些当时名家,或是高门世族的元老,得到其承认,就算是一位名士了。”荀彧笑道。

    “那这些名家元老承认的标准又是什么?”曹彰好奇地问道。

    “这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或是取决于家族背景,或是取决于学识,但是一个人学了《尚书》去袁家,那肯定就不会被承认。”荀彧说道。

    “哦,我明白了,如果是一个废才去找这元老,名士,但是这废才出自高门世族,也会被人承认,甚至他就算不出自高门,出自一个地方豪族,拿着一大笔五铢钱去找一个名士,让他承认,也是可以的?再不然就投其所好,钻研什么《尚书》《孟氏易学》望门而入,还是有机会被承认的?”曹彰笑道。

    “的确如此。”荀彧点头道。

    “所以有一天我是名士,我心情好了,来个乞丐,我说,这家伙有平天下之才,那他也能名闻天下了?”曹彰奇道。

    “如果有一天三公子真的可以名重天下,我想天下人都会相信三公子的话,就算那乞丐真的是个废物,世人也会说他生不逢时。”荀彧认真的回答。

    “哈哈哈哈哈~~~~~~~真是可笑。”曹彰突然开怀大笑倒让曹丕吓了一跳,两人说话他是似懂非懂,现在他也发觉自己的三弟确实比自己聪明有见识。

    荀彧默然不语,显然他是知道曹彰笑什么的,曹彰一边笑一边说道:“我是名士,我说,你很有才,你就有才,哈哈,哈哈,哈哈哈~~~”

    曹彰想起了很可笑的事情,如果他真的变成了一个荀彧口中的名士,他对着一个2b青年说“喂,你很有才啊!”说不定史书里会这么记载“某日,彰见一人,赞曰:大才!后此人名动天下!”所以他笑得很大声,因为他觉得这世界太疯狂,也太荒唐了!而且他绝不会成为什么名士!相反的,他要把什么高门世族在这个时代抹掉!

    因为看过这满目苍夷的河南伊,就知道所谓高门世族垄断官场那套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想起三国百年战乱之后还是没有统一,什么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一直乱到了唐朝才统一,一共经历了400多年,正好等于汉朝的寿命。

    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荒唐的世族高门垄断了官场,子子孙孙累世为官,门阀之间互相吹捧勾结,到了南北朝前夕更是连什么玄学清谈都冒出来了,不学无术的人越来越多,怎么挡得住外族入侵?

    自己学历史时还挺仰慕南北朝前夕乌衣巷的名士风流,还有秦淮河的风月,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风流根本是建立在中华百姓的痛苦之上的,曹彰又一次鄙视了自己一下。

    不行,不能让这些玩意出现了!看过饥荒的惨状和听了荀彧诉说名士的荒唐,曹彰暗暗下定决心。

    “先生,我有两句话,正好形容当世的高门世族。”曹彰突然笑道。

    “哦?三公子请说?”荀彧奇道,他越来越觉得这位三公子不同一般。

    “上句是:我说你行,你就是行,不行也行!”曹彰脸上笑意盎然。

    “下句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说完后曹彰问道:“是否很应景?”说完纵声长笑。

    荀彧叹了口气,和这位三公子倾谈之后,他觉得自己这个“王佐之才”的称呼似乎也挺可笑的,难怪奉孝给三公子讲学完之后就说这位三公子天赋异禀,奉孝真是慧眼识英,荀彧暗暗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