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华夏风云五千年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 李牧力战强秦,可大势难当

第四十四章 李牧力战强秦,可大势难当

    公元前234年,秦国和赵国撕破了脸皮,派大将桓齮攻打赵国,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双双沦陷,作为陪葬的还有十万赵国将士。秦国一看,打的这么顺利,那就接着干吧,公元233年,又是桓齮兵发赵国,秦军越过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一路畅通无阻,直逼赵国都城邯郸。

    这个时候的李牧,又去了雁门郡守边关,当时的赵王实在没招了,就又把李牧从边关调回,任命他为大将军,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带着自己的边防军,和邯郸派出的赵军主力会和,而后就在宜安附近和秦军对峙起来。

    分析局势之后,李牧觉得,秦军携大胜之势而来,而自己的军队并未做好战斗准备,现在不是和秦军决战的好时机,就干起了老本行,命令属下,坚守城池,不许出战,他要观察观察,择机而动。

    桓齮也是久经沙场,他看李牧耍起了无赖,也打起来自己的算盘。秦军是远道而来,不管是考虑主客场,还是粮草供给的需要,都不适合打持久战,他必须要出奇招诱使李牧出战。几天之后,秦军主力撤走了,只留下了一部分人马继续和赵军对峙,据赵军探马来报,他们是奔肥下而去。

    下属向李牧建议,我们应该兵发肥下,去救援兄弟单位,李牧微微一笑,这不过是秦军的诱敌之计,他们要的就是要我们去解救肥下,而后同我们决战,既然他们想玩,那我就陪他打几圈。

    这下可好,李牧非但没有去解肥下之围,反而攻打留守的秦军,留守的秦军一则人数不够,二则没想到李牧会这么出牌,几乎全军覆没,粮草辎重也都给赵军充了公。桓齮得知消息,一边骂自己糊涂,一边赶忙率领主力回救大本营,结果李牧把当年和匈奴人做的游戏

    和秦军玩了一次,秦军一样钻进了赵军的口袋。

    惨败,秦军惨败,李牧结结实实的给秦军上了一课,秦军被击退了,李牧大功一件,被封为武安君。李牧名利双收,潇洒了,可秦王不爽了,公元前232年,嬴政再次派军攻打赵国,要往回找找面子。这回秦军不像之前那么轻敌了,他们做了周密的部署,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从北面攻击邯郸,一路从南面进军,攻打邯郸的另外一侧。

    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抵抗秦军的任务,又一次落在了李牧的身上。李牧身经百战啊,他不紧不慢的分析了一下局势,邯郸南侧,有漳水和赵长城最为屏障,秦军一时半会是很难得手的,干脆就来他一个守南攻北。

    李牧命令司马尚在邯郸南侧死守,自己率主力北上,迎战来犯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根据秦军的了解,李牧应该还会安营扎寨和自己僵持一段时间,可今非昔比啊,邯郸的南侧正在吃紧,李牧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术,他调集全部人马,亲自督战,向秦军发起总攻。

    一来秦军没做好准备,二来李牧的攻势太猛太突然,一加二等秦军大败。打败了北部的秦军,李牧马不停蹄的挥师南下,和司马尚兵合一处,攻击南路秦军。这个时候南路秦军,已经知道了友军失利的消息,也无心迎战,一触即溃,李牧又一次打败了秦军。

    交代好了李牧的从前,我们继续从公元229年开始讲起,赵国发生大地震和灾荒,又一次撩拨起秦国那蠢蠢欲动的心。秦国派大将王翦带兵攻打赵国,赵国则派出了秦国的冤家苦主,李牧和司马尚。当然了,李牧为主将,司马尚为副将,二人率领赵国全部兵马,再次抵抗秦军。

    王翦,秦国名将,身经百战,智勇双全,他和李牧的较量算得上是棋逢对手,双方在战场之上僵持了一年多,也没有分出胜负。

    李牧不着急啊,他就守在家门口,任务就是不让别人冲到家里去,所以不败就是赢了。王翦不一样啊,他是来搞拆迁的,可违章建筑都靠近不了,他没法施工啊。这个时候,王翦的智谋就体现了出来,他派人把局势向秦王做了汇报,并且指出,大王,该玩阴的了。

    很快,赵王大臣郭开收到了秦王送来的厚礼,又过了几天,一个谣言在邯郸城传开了,故事情节如下:

    李牧将军和司马尚将军啊,他们是曾经打败过秦军的,按理说,这次他们要是真的发力,秦军早就被击退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年了,还没有尽全力为赵王干活啊,明摆着,他们和秦国早就串通好了,他们在等待时候,想把赵王当见面礼送给秦王嘛!

    这小风是一阵一阵的吹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是越想越害怕,越害怕,听到谣言的声音就大。李牧啊,这是你不仁在先,我也是为了自保,赵王就重新派出将领,去前线接替李牧和司马尚,让他们二位回家养老。

    我们前面说过,李牧打匈奴的时候,就是一根筋,他觉得,自己要是回去了,这数十万赵军的性命就不保了,赵国也不保了,干脆就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搭理赵王的命令,继续和王翦对峙。

    这回赵王真的明白了,看来李牧谋反之心已经属实了,那我也不客气了,干脆,就派出了秘密行动小组,偷袭了李牧,并且处死。司马尚也被弃用,赵军被两个庸将统领。可怜李牧,一世英名,未逢明主。

    公元前228年,王翦率秦国大军再次对赵军发动总攻,赵军大败,而后,秦军趁势攻下邯郸,生擒赵王,赵国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赵国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公元前222年,秦军拿下了代,公子嘉被俘,赵国最终灭亡。

    赵国结束了,做个小小的总结吧。

    当年三家分晋之时,赵国实力平平,而后赵武灵王横空出世,一出道,就力据强敌于家门,而后又扶助燕国,干涉秦国,一时威风了得。之后胡服骑射,荡平中山,赵国之威风,天下皆有感受,只是当时群雄实力俱在,赵武灵王也不敢有一统天下之心。

    而后惠文王继位,手下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加上君主贤明,知人善任,虽有强秦窥视,亦自保无忧。后世李牧,北击匈奴,西据于秦,如果使用得当,赵国还可延续,无奈君主昏庸,自毁长城,赵国江山,就此终结。

    晋家出来的三兄弟,韩国和赵国都被秦国收编了,接下去,就轮到了魏国。

    其实魏国早就看清了自己处境,早在公元前231年,魏国就主动向秦国示好,献出了自己的丽邑,那意思很明确,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当时秦国正在调兵遣将攻打赵国,知道赵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没太贪心,收下了魏国的丽邑,让魏国又过了几年的好日子。

    公元前225年,腾出手来的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贲为主帅,攻打魏国。魏国也不傻啊,明知道秦国不会放过自己,这几年也没闲着,是抓紧时间紧固城池,把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修的铁桶一般结实。

    王贲带军来打大梁城下,几次攻城,都无功而返,王贲一琢磨,这老魏是死心要守城了,他耗得起,我可耗不起,老爹都打了那么多胜仗,我得抓紧追赶不是。他仔细分析了一下局势地形,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是这个主意,拿下了大梁,终结了魏国。

    王贲下令,既然老魏脸皮厚,打不动,兄弟们,你们也不要费劲了,都给我干点别的吧。去给我挖渠道,把黄河和鸿沟的水给我引到大梁城下,我要水淹老魏。士兵们一听,不用冒掉脑袋的危险攻城,去干体力活,好嘞,很快黄河和鸿沟的水就把大梁城团团围住。

    要说这老魏手艺真好,大梁城城墙真坚固,大水足足泡了三个月,城墙才轰然而倒。这下好了,没有了城墙,魏王也不用出城,就投降了。从此,没有了魏国。

    伤感啊,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了,晋家三兄弟都光荣了。老魏,是战国初期的领跑者,算的上是先富起来的那个人,魏文侯求贤若渴,曾经做出天天把大门吸引人的低姿态,而且老天还特别的眷顾他。

    李悝、吴起还有很多的文臣武将,聚集在了魏国,而后庞涓和孙膑也都在魏国会和。不管是庞涓心胸狭窄惹的祸,还是当时的魏侯不识货,总之,魏国失去了进一步扩大势力的机会,马陵一战,国力大损,之后再也没有掀起波浪。

    至于后来的小打小闹,到被秦国逼的闭门不出,似乎,也只是随着大流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