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制定军队发展计划(上)
卸漕粮和军队上船,又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到了第二天的黄昏,船队才正式出发。这次按照吴世恭的要求,船队是日夜兼程,基本上在沿途不做停留。确实,大伙儿都是归心似箭了。 不过唐六的船队再大,可挤上了四千多人,每个人在船上的空间肯定比较小的。可是这些人也都基本上没有坐过船,所以就象吴世恭第一次离京时候的那些护卫一样,都靠近船沿,津津有味地看着运河上和两岸的风光。 在吴世恭自己的船舱内,琼娘偷偷地通过窗户看着那些兵丁的傻样,“嘻嘻”笑着对吴世恭说道:“老爷,他们倒挺高兴的。你看那群小孩都唱起山歌来啦。” 吴世恭走了过去,顺着琼娘的目光也看了看,笑着说道:“别看他们现在闹得欢,过上一、两天晕船了以后,他们可能哭都哭不出来。不过,现在你就让老爷我高兴高兴吧。” 被吴世恭突然抱过去的琼娘发出了一声惊呼声,接着她紧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自己再发出声音来。琼娘的胸脯急促地起伏着,眼色迷离,吐气如芳,吴世恭看到琼娘那诱人的模样,手就伸进了她的裙子,顺着大腿摸了上去…… 吴世恭其实对自己兵丁的晕船早有准备,这几天也购买了大量的晕船药。而且这次坐船,吴世恭还让周巡、赫飞等军官分别带队,在运河两旁也进行着骑兵掩护船队的训练。 吴世恭知道,在明朝的时候,通过船队运兵是最经济实惠的,速度也快,后勤保障也好,还很安全,所以是一种最常见的行军方式。 可是在以前,吴世恭的军队没有条件坐船训练,有了这一次的机会,吴世恭就想让兵丁们好好地训练一下水上行军。再说,吴世恭知道自己的兵丁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在船上晕船的很多,因此,让他们多体验一下呕吐的感觉,在以后水上运兵以后,让自己的兵丁更快地形成战斗力,也是很有益处的。 在船上休息了一天以后,吴世恭就把邓启帆请了过来,和邓启帆商议起了军队发展问题,在之后这十几天,吴世恭分别向其他的军官征询意见,并且结合这次勤王的过程中,军队暴露出来的问题,吴世恭最终制定出一份今后几年的军队发展计划。 这次勤王,吴世恭感到军队出现的最大问题有两处:一处就是后勤保障问题,尤其是军队的粮草供应问题;另一处就是行军的速度问题。 吴世恭通过了这次勤王,已经彻底对明朝地方官府对军队的粮草供应失去了信心了。尤其是当自己的军队作为客军,出了自己的驻地作战的时候。 对此,吴世恭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改变明朝的那些规矩,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就地抢掠,把自己的军队搞得象土匪一样。 所以,吴世恭也只能够制定了一个很笨的死制度:只要是自己的军队出征,那每位兵丁就一定要随身携带十天的口粮,军队的大车也要同时运送整支军队需要的二十天的粮草。有了这一个月的粮食,那军队缺粮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能够解决了。对此,甚至牺牲一些军队的行军速度也在所不惜。 至于行军的速度,吴世恭就发现了有一对矛盾。因为军队每天花在扎营的时间相当长,所以留给军队行军的时间就比较少了。虽然这次北上勤王,军队每天行军二十里的速度有吴世恭消极避战的原因,但是就算是去除这个原因,吴世恭也发现自己的军队每天最多行军四十里路。 可是对于军队来说,修造坚固的营盘也是必不可少的。吴世恭在这次勤王的过程中,也品尝到了军队有坚固营盘的好处。起码有了坚固的营盘,自己兵丁在营盘中休息的时候,心态不会太紧张,也绝对不会发生什么敌军劫营和自己兵丁因为紧张而啸营的事件。 因此,吴世恭除了决定在以后,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对不离开自己的驻地,到外线去作战以外,还做出了以下两个决定: 一个就是组建自己的机动军团。吴世恭准备这次回到河南以后,把自己的骑兵队伍扩充到一千人。当然,骑兵的兵额可能有些缺少,吴世恭准备抽调一些表现好的兵丁,再加上在骑兵中养马的那些少年军户,让薛永利加紧训练,这样在半年以后,骑兵也就基本上形成战斗力了。 吴世恭还准备在机动军团中组建一支机动千人队。这支千人队的步兵训练,将组成一个标准的千人方阵。因为从来没有训练过这么多人数的方阵的经验,所以这个方阵的训练计划、兵器装备和战术等方面的问题,吴世恭准备等到回河南以后,在训练中逐步完善。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方阵里,除了以前的火铳手和长枪手以外,吴世恭准备增加一个兵种,那就是大斧手。这大斧手将要在敌人的骑兵冲进方阵以后,和骑兵搏杀用的。这就解决了长枪手没办法和近身的敌人作战的问题。 但为什么要叫做机动千人队呢,吴世恭准备在这个千人队里,每个小队配备两到三辆的大车,而这大车也将由两匹挽马来牵引。一辆大车将搭载兵丁,另一辆大车搭载兵器、盔甲和粮草等物品,以保证这个机动千人队良好的机动能力。 另外,机动千人队使用的大车也将进行改装,它将改装成为偏厢车的样子,在行军和扎营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把偏厢车围成一道简易的墙,来据墙防御。 当然,在这个机动军团里,还有一个炮队。因为吴世恭的炮威力都比较小,所以为了保证火炮的发射速度,吴世恭只准备在炮队里保留十门佛郎机炮。还有那两门三磅火炮。其它的那些炮和三眼火铳,吴世恭都准备安放在三个要塞中,作为守城的火力。 吴世恭也已经决定,在以后如果要制造火炮,那就主要制造三磅以上的火炮。三磅以下的火炮,吴世恭将准备通过购买来解决。因为这次通过了鞑子首级交换火炮的过程中,吴世恭发现在明军中,小口径火炮的数量并不少,而且价格也不贵。 另外要提一句的是,这次吴世恭准备在炮队中增加一个步兵的百人队,这个百人队的任务,就是保护自己的火炮不受到敌人的袭击。因此,炮队的总人数也将达到三百人。 最后就是吴世恭自己这些指挥人员和护卫亲兵了。吴世恭将维持一支二百人的亲兵护卫队。而这支亲兵护卫队的成员,都由十人队的副小队长以上的兵丁抽调而来。这些亲兵一方面护卫着吴世恭这些指挥人员,另一方面将要接受步、骑、炮、工等各个兵种的全面训练,还要接受指挥的训练。完全可以这么说,这支亲兵护卫队就是吴世恭的一所军官学校。 因此,吴世恭的机动军团将达到二千五百人左右。凭借着大量的兽力,吴世恭估算了一下,这个机动军团在三天内,将行军达到三百里左右,在十天内将达到八百里左右(因为人员和马匹都要休息的缘故,所以远程行军的速度慢一些)。 而这个机动军团,将会是吴世恭以后作战时的主力军团。 吴世恭的另一个决定就是:着重加强军队的夜行军和夜战能力。 通过这次勤王,吴世恭发觉在当时的作战中,根本就不象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古代战争一样,夜晚基本上都是被放弃的。军队根本没有在夜晚行军和作战的做法。 那既然别人放弃,那么如果吴世恭自己使用的话,那就将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很主动的地位。至于夜盲症等身体条件的影响,吴世恭就准备增加兵丁伙食的营养,加强兵丁的挑选工作,无非是合格的兵员数量少一些罢了,但是对于机动军团这种精锐部队来说,这不是个大问题。 还有就是缺少训练军队夜行军和夜战的经验,这也更不是问题了。那就在以后的训练中发现问题,逐一解决吧。 机动军团的军官军饷不去说,普通兵丁的军饷将是全额军饷到二倍军饷不等。具体的标准将看兵丁的兵种、服役年限等条件。 接着就是二线军队,这个军队由以下这些部队组成: 千户所堡垒的防御部队六百人,李鹞子山寨的防御部队三百人,还有吴世恭准备到汝宁府以后,招收的当地防御汝宁营大营的兵丁五百人,民团三百人。 这一千七百名兵丁,将拿五成到八成军饷不等。具体的标准也将看兵丁的兵种、服役年限等条件。 比较例外的是吴世恭这次接纳的俞继的归德卫军队七百人,他们将拿五成军饷,但因为这些人所在的千户所的距离都比较远,所以回去以后将如何训练,那也只有到了归德府以后再说了。 当然,在二线军队中的军官的军饷和机动军团军官的军饷是一致的。 最后就是辅兵。现在吴世恭的辅兵,只有在千户所的那四百多个在农闲的时候训练的,只拿一成军饷的军户,还有在汝宁府北部山区和归德府中,投诚吴世恭的六百多个只需要粮食供应的土匪。 吴世恭准备在回去以后,让自己的家奴中,所有的青壮男子全部动员起来,让他们以后在农闲的时候全部接受军事训练,加入到辅兵的队伍中去。 吴世恭也估算了一下,这样的话,所有的辅兵也将达到二千四百多人。 当然还有一支由徒弟陶辛率领的七百人左右的童子军了。不过这支童子军是着眼未来的,在现阶段,基本上也是派不上什么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