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明末疯狂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六十六章凤阳告急

第四百六十六章凤阳告急

    但凤阳这种防御空虚的状况,在以前也并不是没有引起一些有见识的明朝官员重视,可这些重视意见报到朝廷以后,却被明朝朝廷给忽视了过去啦!

    自从农民造反军首次进入河南以后,其实凤阳的安危已经引起了一些官员们的注意。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小说网..。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已预感到不妙的前景,上疏朝廷请增兵设防凤阳。他说:南京、凤阳、承天,都是皇帝陵寝所在地,乞请敕令淮抚杨一鹏做好提防准备,以防流贼东犯。

    而兵部尚书张凤翼也意识到这一点,奏请崇祯皇帝敕令凤阳巡抚、东抚cao江加强要害地区的防守。

    可这时候明朝也已经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地步了,不是迫在眉睫的事,就很难得到崇祯皇帝和朝廷内阁六部的绝对重视。所以在下发了一张公文,让凤阳加强防御以后,明朝朝廷是什么事也没有做。

    可就算是朝廷不重视,如果凤阳地方自己重视起来,自力更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行啊!可看看凤阳这里是怎么样做的。

    太监杨泽和卫军指挥侯定国酷虐成性,苛待士卒,引起士兵强烈不满。在崇祯七年十二月,也就是吴世恭率领汝宁军在河南南部到处灭火的时候,这里的守军竟然举行了兵变。而起来造反的士兵,一举杀了上司卫指挥侯定国。一时间,凤阳军无主将,兵心涣散,根本是无心防守。

    崇祯八年正月十六日,张献忠、扫地王、太平王率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颍州城外。猝不及防之下,颖州失守。颍州知州尹梦鏊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坠水身亡。

    而在这次守城战中,颖州本地人,八十五岁的前任兵部尚书张鹤鸣和二弟张鹤腾、三弟张鹤龄组织乡绅。招募士兵,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

    于是农民造反军将张鹤鸣倒挂在树上,用乱箭射死,张鹤鸣的儿子张大同不忍见父亲惨死,扒在张鹤鸣的尸体上被杀,张鹤腾、张鹤龄以及一百多名乡绅同时被杀。

    这是农民造反军造反以后杀死的首位明朝六部高官。张鹤鸣也是天启初年的风云人物,当年熊、王之争时,他支持王化贞并怀疑熊廷弼有通敌的嫌疑。与熊廷弼掐得不可开交,后因广宁之败被弹劾下台。

    而当魏忠贤当政时期,张鹤鸣复出为南京兵部尚书。在崇祯初年处理阉党时,张鹤鸣被视为魏忠贤集团的人,被清理出局。所以硬从政治派别来排队。吴世恭应该和张鹤鸣是一党成员。当然,就算到了现在。吴世恭还搞不懂什么阉党、东林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与东林党骨干侯恂家打得火热。

    可虽然张鹤鸣是被崇祯皇帝清算的,但其还是很忠于大明朝。就是这位前兵部尚书组织民壮竟然才守城了半天,这倒是有些纸上谈兵的嫌疑。

    而颖州的失陷,在皖北引起强烈震荡。临近州县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守备。要知道现在是元霄节刚过去,节日的喜庆还留有余波。所以为了防止农民造反军的密探混进城,太和等县作出决定:严禁再在城中游赏。全城恢复宵禁。

    可是凤阳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因为凤阳离颍州有着四百四十里。驻守凤阳的太监杨泽就认为农民造反军还远着呢。他与往年一样,照例欢度元宵佳节,街上照样笙歌盈耳。而留守朱国相与知府颜容喧也是同样,忙于节日应酬。根本无心凤阳的防御。

    而凤阳本地的民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虽然凤阳这里是明朝皇帝的老家,可是有首凤阳花鼓流传到了现在,就是那首“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在当时也确实是真实情况。除了有黄河夺淮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明朝皇帝和很多勋贵的老家。

    那些皇庄和勋贵庄子兼并土地就不用去说了。还因为要修缮皇家建筑和为那些勋贵劳作,凤阳本地的百姓要比其他地区多上几倍的徭役。当然,凤阳地方官府也是趁机敛财,暴征了几倍的徭役征发银,使得当地百姓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明朝的那些皇帝对于家乡人确实有些不太好。

    所以在崇祯四年十一月,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最后钱士升的请求也并不高,要求减免一些凤阳的赋税。

    可是,崇祯皇帝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各地起而效尤,因此他不作正面答复,只批上一句“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就用空话搪塞了过去。

    所以就在张献忠部围攻颖州的时候,就有凤阳的穷苦百姓相邀农民造反军入凤阳。并且他们都很熟悉当地的情况。画图造册给了那些首领,什么地方有明军?哪一家富裕?都是向张献忠等人交待得清清楚楚的。

    有了内应那就更好办啦!于是在攻下颖州以后,张献忠等首领准备采取远程奇袭的作战方法,巧取凤阳。而在这以后,也成为了张献忠部攻打城池的一种惯用伎俩。

    这些首领密遣壮士三百人,化装成为商贾、车夫以及和尚、道士、乞丐等,在那些内应的掩护下,分别进入了凤阳城内,分投各宿。又命令部队以非常隐蔽的方式,昼夜不停,快速行进,绕过沿途的府州县,直驱中都凤阳。

    而这一决策的依据是:农民造反军已经完全了解了凤阳的兵力。知道凤阳守军力量薄弱,留守司只有四个卫所的兵力。同时这里是明朝中都,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影响。

    崇祯八年正月十九日,在凤阳官员和守军的目瞪口呆之下,农民造反军精锐三万突然出现在凤阳城之下。明朝中都凤阳告急。

    直到这个时候,凤阳官员和守军才开始准备着作战,并且向着各处派出了求救的信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