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B哥的社会见闻实录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章 齐欢笑

第六十七章 齐欢笑

    齐欢笑,齐欢畅的大家姐,今年应该七十过三了,一生都过得比较坎坷,她出生在1945年的夏天,当年RB还没投降,缺衣少吃,能够生存下来都算好了。她的父母当年也不够二十岁,那时候时世不好,就在那些没主人的地方自己搭建了一间小木屋,做些小生意,有事做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去当搬运工,(南方人称当搬运工的人叫“咕喱”)。RB人刚投降,内战就打起来了,挣饭吃不容易,所以就不敢再生小孩,在当时的确很多人都是这样。

    解放后生活开始有保障,在解放初期的52年底大儿子齐欢畅出生了,跟着他下面的二个meimei和二个弟弟也出生了。父母都是一般的工人,孩子多,生活就比较艰难,齐欢笑读完小学,她的父母就不让她去读书了,在家里带弟妹,当年齐欢笑的小学老师还来过几次,叫她的父母让她去读中学,说她是个读书的材料。那时候是五十年代尾,六十年代初,经济很困难,她的父母也没办法吧,孩子多,又很少,只能大姐带了。

    到了齐欢笑十七、八岁左右,弟妹大了,她就到了当时街道的合作社做工,虽然只有二十来元工资,也算安稳。在当年也有不少年青的男孩追求她,可能年纪不大,又可能想找个合自己的理想伴侣,就没谈到。世上有很多事情是预料不到的,转眼到了齐欢笑二十一岁了,那场轰轰烈烈运动,街道的合作社关门了,六八年,齐欢笑成了知识分子,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那一年齐欢笑已经二十三岁了。

    在农村里插队落户,几个同一齐去的都是二十岁左右,他们不是学生去农村,是叫社会青年,但也算是知青的一种。当年她们插队的地方离城市比较远,又是山区,那里农村生产队一个主劳动力才十个工分,每十个工分只有二角五分,而且半年才能分钱一次,其实除了买口粮和一些副吃品,一年到头也分不了多少钱。知青嘛,男的算是照顾你,给个九工分你,女的一般八个工分,一年到尾,买了口粮的钱,剩下也就不多了。至于其它的费用,你自己想办法了,所以当年很多插队的知青,还要父母在经济上帮助。农场的知青就好些,每个月都有十来二十元的工资,但扣除三餐的伙食,能剩下多少你自己算算就明白了。

    转眼就到了一九七二年初,齐欢笑也快二十七岁了,她也算是个老实人,在农村里做了三年多的知青。生活艰苦也没什么,就是勤力做工,一年到头,连买套衣服的钱也不够,因为她只有七个工分一天。年纪越来越大,应该结婚啦,但找一起插队的知青,生活连自己也没发解决,怎么能养孩子,不能永远靠父母亲啊。当年说是知识青年要扎根在广阔天地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不可能回城市的。当年有些家庭生活好点,在农村辛苦也挣不到什么钱,就倒流回城,吃用都靠父母。

    齐欢笑也倒流了一段时间,但经济上她的父母也帮不了多少忙,都是一般的工人,工资也就是几十元。虽然她的姨妈在香港会帮点忙,但也就是物质方面,她的姨妈也是打份工,而且姨父几年前就病死了,她也有几个孩子。最主要在那几年里,除了大弟弟齐欢畅有份工作外,二个meimei也到农村去了,虽然是去农场,但生活有时候都有点问题,经济父母有时候上也要支持下,而且还有二个弟弟在读书,生活实在艰难困苦。

    嫁当地的农民,是有个家吧,住就肯定有,但那里是山区,很穷,口粮也不够吃,生活条件很差,齐欢笑也不会甘心情愿在那里扎根。当年有不少知青游水偷渡去香港,有些人偷渡去了,也淹死些人。但齐欢笑不但不会游泳,也没有这样的胆量,其实当年的年青人,基本都会游泳,也不知道齐欢笑为什么不会游泳,当年算是很少见的。

    齐欢笑在家里坐了一年多,知道这样不是办法,当时有个熟人就介绍一个市郊的农民给她,说是嫁了以后可以在村里的小工厂里做,不用风吹雨打日晒耕田。那男的有自己的房屋,虽然年纪大点,当年应该有四十岁了,但根正苗红,而且是个养子,纯粹的贫下中农。齐欢笑想想,确实现实上是最好的办法,结婚不久就连续生了二次个孩子,这也算有个家啦。可能年令的问题还是性格不同,生了孩子后二个人就经常吵架,夫妻的关系很差,常常怨父母要她带弟妹,搞到现在日子很难过。

    其实齐欢笑也不算倒霉,很多嫁给市郊农民而且在村里工厂有工做的知青,一般都不会招工回城,但她确被招工回城,安排工作。七十年代中期招工回城后,就只能带着少的孩子临时住在父母的小房子里。房子太小,齐欢笑只能把孩子放在母亲那里,让母亲带,每天来回坐近三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回到郊区的家住。到了七十年代底,她的丈夫也能回城了,因为他是养子,在旧社会是父母把他送给了别人。在七十年代底找到了父母,认祖归宗,因为父母是城里人,认亲后就能把户口迁入城市。

    齐欢笑和她的丈夫算是有落脚的地放,但她的丈夫在城里很难找到工作,主要是年纪大,又没有文化和技术,也不想在街道的工厂打份几十元的工。齐欢笑的丈夫在认回亲生父母几年后,父母和养父母都死了,怎么样说呢,那几年他也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对父母和养父母都很好。齐欢笑的丈夫没去打工,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他就去包拆改建的工厂和民居,有时候又去包那些起重和搬运货物,在当时算是个小包工头吧。

    那几年齐欢笑算过得最好啦,但还是常常和丈夫吵架,可能生活的方式不适合吧。她的丈夫很喜欢喝酒,抽烟,经常喝醉,喝酒醉了就乱讲话,而且烟不离口,不注意个人卫生,这可能就是整天吵架的原因吧。虽然说地方有得住,属于自己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因为那间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几房亲戚住在一起,共用厨房,也就这样,几家人常常也为了小事吵架,不是这个吵就是那个吵,住得很不开心。转眼就到了九十年代初,齐欢笑不幸的事又不段的来,可能她总是说命不好的原因吧。

    小儿子得病死了,只有十多岁啊。齐欢笑在那段日子里,正天哭喊,无缘无故就骂丈夫,好像是丈夫是害死儿子一样,搞到夫妻关系越来越差。倒霉的事接着来了,她工作快二十年的单位改制,要下岗了。丈夫可能能年纪大了,经常找不到事做。说实在,齐欢笑的大儿子中学还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也算有一份比较安稳的收入。碰巧她们住的地方要开马路,回迁了一套二房一厅三十来平方米的新房子,在当是也算是好运。

    新房住了不久,可能她的丈夫经常喝酒,不幸中了风,不但不能走动,连说话也说不出。由于她的丈夫没有工作单位,就没有医疗药费报消,生活真的搞到很艰难。齐欢笑虽然有份临时工做,但工资也不多。幸运的是儿子工资在当时也算可以。由于母子都要上班,没办法只能把丈夫送到那些一般的老人康复医院里。在二千年后她的丈夫才去世了,由于要照顾父亲,搞到儿子三十多岁还不敢找女孩子结婚。

    可能齐欢笑感触身世,也有可能怨恨父母要她带弟妹,弄到书也读不成,一生好的日子过不了几天。她就在丈夫去世后,就去说是那种带发修行,到边远的寺庙里吃斋念经,当然,她也有几千块钱的退休金,不然也念不成。十多年前儿子也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家了。

    故妄言之,故妄听之,没有影射,没有讽刺,如有相同,实在巧合,虚构矣,茶余饭后之笑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