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重生在唐朝初年在线阅读 - 第六章 秋假(1)

第六章 秋假(1)

    地里的庄稼越来越黄了,过两天就该开镰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收秋,尽管家里大部分田地都是租给庄户种了,家里还是留了一点自己种,按照老爷子的说法就是不能失去了本色,所以文灿也难得地上午空闲了下来,牵着文秀的小手去地里面转转。

    在这个时代,地里的庄稼作物太单调了,主要就是大豆,高粱,谷子,另外就是麻。你看看黄黄的大豆一大片一大片的,压弯腰的谷子,红红的高粱。

    牵着文秀的小手,走进自家的高粱地里,随手折了一棵高粱茎出来,剥了皮咬一口,好甜,虽然比不上甘蔗,但是也别有风味啊。

    小文秀看到哥哥吃了,也迫不及待地抓住尾巴往下面扯,奶声奶气地说道:“哥哥,我也吃,我也吃!”

    文灿看了一下弟弟,就把剥了皮的那一节折断递给文秀,文秀就赶紧塞到嘴里,“咯吱咯吱”地嚼起来,小眼睛还不忘了瞅着哥哥手里拿着的。

    等领着文秀走到自家的大豆地里,就听见“嗞嗞嗞嗞”的蚰子叫声。蚰子,有些地方称为蝈蝈,墨绿色的皮肤,公的尾巴处是四条小短尾,背上有两张角质膜,摩擦的时候就能听到“嚯嚯嚯嚯”的声音,民间传说rou不能吃,吃了会耳聋;母蚰子是有一条长长的硬尾巴,当它们产卵时就用尾巴在地面上扎个洞,把卵产里面,rou炒出来很想,特别是肚子里有一肚子卵那种。

    听到蚰子的叫声,文灿不禁想起自己前世,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农村孩子,每年学校也会放秋假(城市里没有秋假,部分农村有,主要是当时农村小学还有很多民办教师),村里的孩子都有一手编蚰子笼子的绝活,可以用高粱茎的光皮编织椭圆形(跟桔子的形状类似)的蚰子笼子,也可以用高粱顶部的那一长节茎(这一节也叫高粱梃子)编织二层楼三层楼那样的格栅似的蚰子笼子,每到放秋假,成群结队的去地里捉蚰子。想到这里,文灿不禁有了要编蚰子笼子的冲动。

    匆匆忙忙牵着文秀回家,小家伙嘴里有吃的,还不太乐意回去,被文灿许诺给他编个二层楼的蚰子笼子他才同意回去。

    找母亲赵氏要了一些去年的高粱梃子,开始扎边,也就是边框,二层楼的要扎六条边,四根相似粗细的梃子堆在一起,两头扎紧,成为方形条,六条扎好。然后先拿两条平行着放,再拿梃子一个方条的中间缝隙平着穿插到另一个方条的中间缝隙中成为笼子的一个底子或者顶子,伸出来的梃子两头各留出来一厘米,剩下的用剪刀剪掉。依此下去,六个方条做成大小相同的三个面。

    然后将刚才做好的三个面分别做为楼底,中层楼顶,顶层楼顶,通过在方条的另一面的缝隙里穿插梃子(原来三面穿插德梃子现在的位置是平放着的,在这些梃子两头,每隔一个梃子竖着穿插一个梃子),穿插完毕,一栋监狱式的二层小笼子就展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只要把中间的那个面和四角穿插的梃子固定起来,在楼顶层的一个角上拴上当作提手的绳子,这样一个精致的蚰子笼子就完工了。

    等用的时候,只要把侧边的梃子根据情况拉起来或者拉下去就能在侧边漏出个稍大一点的洞,刚好能把蚰子塞进去,然后把梃子复原就好了。

    给文秀做了一个小点儿的蚰子笼子,自己做了一个大的,就这样文灿牵着文秀,一个人提着一个蚰子笼子就有下地了。

    在路上碰到老管家的孙子宏根,以及高占磊高占良,“公子是要去地里面吗?”宏根他们见到先生赶紧打招呼,只不过文灿吩咐过教课的时候要教他先生,平常叫公子就行了。

    “是啊,我带弟弟去大豆地里捉蚰子去。”文灿说着提了提手里的蚰子笼子,文秀见了也炫耀似的举起自己手里的笼子。

    “好漂亮的蚰子笼子啊!”宏根他们一看到蚰子笼子惊呆了,纷纷围上来看,然后要求文灿教他们怎么做的。

    “走吧,先去地里捉蚰子,等回来了我教你们怎么做。”文灿不想现在拐回去,便怂恿他们先跟他去捉蚰子。

    这三个孩子眼睛里满是羡慕,立马答应去帮文灿捉蚰子。路上又碰到村子里的几个孩子,结果成了一群孩子浩浩荡荡的去捉蚰子。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时辰,两个蚰子笼子便装满了。文秀的蚰子笼子装的是能叫的公蚰子,因为笼子比较小,有三十来只,因为怕挤压,所以留有空间。而文灿的大笼子全部装成了母蚰子,有好回去炒着吃,所以也不在乎积压,装了一百多只。

    回到村子,文灿让他们都先回家拿高粱梃子,细绳子和剪刀,在池塘的大柳树下集合,然后就带着文秀回家了。

    把公蚰子笼子放到房间里,顺便把带回来的大豆叶子塞进去几片喂这些公蚰子。把母蚰子交给厨房,告诉她们晚上要用荤油炒着吃,炒之前记得把头连带着胃拉掉扔了。然后又找了一些梃子准备去池塘边。本想着把文秀放家,结果小家伙不同意,只好带着他一起去。

    到了大柳树下,一大群小孩子正在那边翘首以盼呢,只见大家都是一只手提着一小捆绳子绑着高粱梃子,另一只手攥着把剪刀。见到文灿公子过来了,哗哗啦啦一大群就围了上来。

    大家围着文灿坐好,纷纷把绑着的绳子解开,学着文灿地样子把高粱梃子就散开放在手边。文灿看大家都准备好了,就开始按照原来做蚰子笼子的步骤开始教他们。

    每道工序反反复复讲了好几遍,大家才慢慢能做了,陆陆续续地,大家第一个笼子都做好了,不过这样子可就不敢恭维了。

    文灿就鼓励大家说:“好了,蚰子笼子大家都做出来了,不过是第一次做,有些细节大家还没有掌握好,待会儿做第二个的时候细心一些,我想大家都能做出来向我做的这样的。”

    看着大家开始着手做第二个了,文灿就也拿起手边的材料,陪着他们做。看看大家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只觉得满是满足。

    大家做得都很细心,看着效果已经比第一次的精致多了,有几个人做出来的差不多都快赶上自己这个老手了。看着大家手里的半成品,文灿忽然觉得如果趁着这两天还没开始收秋,领着这些孩子做出来一批,拉到长社县城去卖没准还是个不错的买卖呢,毕竟颖川郡地处中原,经济水平相对其他郡来说还是不错的,再说长社县做为颖川郡治所在,人口还是挺多的呢。

    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站起来拍拍手。大伙听到拍手声,都暂停了手头的活计,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文灿。

    “大家听我说,我估计离开镰还有两到三天的时间,我想趁这两天时间大家多编一些蚰子笼子,下午去捉蚰子,明天长生师傅去长社咱们豆腐店里送豆子的时候咱们趁车带过去卖掉,大家还能赚点零花钱补贴补贴家用呢。”文灿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很不错。

    大家伙儿一听,觉得蛮有道理,主要还是信服文灿公子的才能啊,纷纷同意。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这些孩子基本上一个人编了六到七个了,最少的也编了有五个,还是因为他都是编的两层楼的呢。文灿自己手熟,编了三个两层楼的,还有五个一层楼的。

    吩咐大家先回家吃饭,吃完饭大家在村北口集合,去地里捉蚰子。蚰子笼不要带那么多,每个人带两个就好了,其他的都让高宏根先给收起来,等下午回来了再分别把蚰子塞进去,明天就可以出发去长社县城了。

    下午,二十来个孩子就浩浩荡荡的一块儿就去地里面了。本来怕麻烦不想带小文秀去,结果这家伙也知道大哥不想让他去,平常中午睡的跟小猪一样的他今天中午居然破例没有睡,文灿走带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就等着哥哥带去地里。没办法,哥两个还是人手提了一个蚰子笼子和大家会合去了。

    “好了,咱们这就开始捉蚰子,记住只捉大蚰子,小的不要,不是都提了两个蚰子笼子么,公母的分别放,不要放在同一个笼子里,还有不要踩着豆子。”文灿交待过孩子们就率先进豆子地里了。大家也学着他的样子分散开来,小心翼翼地走进地里。

    刚进地没多久,就有人开和了:“公子,我捉到了一支老母子!”

    “小心点儿,装笼子里,别让咬着手了”,文灿应承着,眼睛也在豆叶上看来看去,文秀在后面也亦步亦趋,豆子叶子都快埋住他了,叫他在地头等着他还不愿意,非要跟哥哥在一起。

    大家越走越分散,不时从不同地方传来捉到蚰子的欢叫声。正走着呢,忽然听到身后文秀的哭声,文灿回头一看不禁笑了:这小家伙看到哥哥捉蚰子自己也闲不住了,这不看到一只母蚰子就自己也去捉了,结果学艺不精,被蚰子给咬住了。正站在后面可怜兮兮地哭呢,蚰子还在手指头上吊着呢。

    文灿赶紧走过去,帮他把蚰子拿掉,塞进蚰子笼子里。让他去地头去玩,结果小家伙撇着嘴,眼里噙着泪,就是不去。没办法,文灿只好告诉他看到蚰子不要自己去捉,要记得叫哥哥帮他捉。

    等到快傍晚的时候,大家都陆续回来了,手里都提着满满的两笼子蚰子,拥簇着文灿哥俩往村子里去。

    到了文灿家门口,大家都自觉地停下来。文灿拍拍手,吩咐道:“大家把母蚰子先带回去,晚上炒着吃,一会儿回来记得把笼子带回来。公蚰子都先放这里,一会大家都过来分装进其他空笼子。”转过头,吩咐高宏根,“宏根,你把母蚰子拿回去,顺便把上午拿回来的笼子都拿过来,一会儿分装蚰子。”

    让看门的家丁看好大家放这边的那一堆一蚰子笼子,就拉着文秀进了家门。回到院子把母蚰子交给厨房,顺便和文秀一起洗了一把脸,就出大门等着大家。

    没等多久,大家就都从家里过来了。文灿吩咐一个一层楼的笼子里装五六只蚰子就可以了,两层楼的笼子装的数量翻番,到最后没用完的蚰子一会儿剩一大笼,其他剩余的就全部拿去喂鸡鸭鹅。

    大家纷纷动手,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大家都分装完了,把笼子收拢到一块,总共一百三十二笼,一层楼的笼子有九十四个,两层楼的笼子有三十八个。都先放到粮仓里,明早去长社县城的时候,在装车运过去。同时让孩子推举几个代表,和文灿一起去,最后高宏根,高占磊,高石磙,以及豆腐师傅高长生家的老三高国政被选为代表,和文灿一起去长社县城。

    等忙完这些,高文灿亲自去和豆腐师傅高长生说了一声,明天他去长社县豆腐店送豆子的时候,大家趁他的车一起去。高长生正想着让家里老三老四拜文灿公子为师读书识字呢,一听文灿的话,满口答应下来,告诉文灿明天一大早就得走,村子里去长社县城腰走一个多时辰呢。

    晚上吃晚饭得时候,文灿跟爹爹和爷爷说了这个事情,老爷子觉得文灿的点子有点胡闹,谁会买这个啊,不过孙子平时都很少让人cao心,所以还是答应下来。高晋川看爹答应下来了,也没说什么,只是嘱咐文灿要小心,问他要不要带家丁。

    文灿就说宏根他们四个也去,所以人手够了,家里不用跟个家丁过去了。再说就一辆车,人多了坐不下。高晋川也就不说话了,自己孩子一直都有自己的主意,他也比较放心。

    到是祖母张氏,母亲赵氏,平常都拿文灿当作心头rou的,所以拉着嘱咐这嘱咐那的,说的文灿心头热呼呼的,感觉到祖母和母亲nongnong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