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言情小说 - 工科女的文艺重生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掘根

第一百六十二章 掘根

    在中午的闲聊中,岳问荆已经了解到了私塾“问学制”的授课方式,她很自觉地自己走上前去。徐行止询问了她从前所学的功课情况,她也一一具答了。蒙学的三本经典《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在她很小的时候,岑奚就带着她读过,吟诵自然也是会的。后来跟着谢佩兰学习国学之后,她也学过《声律启蒙》。

    按着她所以为的,接下来应该是可以开始学《诗》了。

    只是,在徐行止就她的学习情况提了一个问题之后,岳问荆恨不得把自己回炉再造一遍才好。

    他只问了一句话:“你怎样理解《百家姓》?”

    她当时就懵了。在她的理解中,《百家姓》不就是一个中国姓氏的大观表吗?她倒是认认真真地把它背了,用吟诵的方式,再加上记忆力超强的脑子,顺利得很。不过,倒是从来没有关注过对其的“理解”。

    将姓氏完全没有含义地拼凑在一起,这要如何理解?

    见她如此,徐行止先生的神色顿时变得有些复杂。

    半晌,他开口道:“你知道学吟诵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吗?”不待她回答,他又淡淡出声:“就是《百家姓》。”

    “每次有人说起‘小朋友,给我吟诵一段吧!’这句话,孩子们的反应无一例外,都是开始吟诵《百家姓》。哪怕之后学了更优美的、更好听的、更有道理的内容,也是如此,无一例外!

    “如果仅仅是一堆毫无理由堆砌的乱码,可能吗?”语气仍然平淡无奇,就连一丝呵责也没有,岳问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

    “作为百年来三大蒙学教材之一,从众多优秀的经典中脱颖而出,它能有这样的地位不会是偶然的。它有没有别的深刻内涵,我不敢妄言。公认的一点,它传递给孩子一个观念——‘宗族’。你自己是宗族的一员,并且,除了你自己的家族,这片国土上还有其他的宗族。他们和你的家族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你们共同生活在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在给她授课了。她的表现,应该让徐先生很是失望吧?

    讲授之时,岑奚和谢佩兰都提过一些关于作者、关于创作背景的话题。那时,她所关注的仅仅是文字本身,对于这些补充资料,她是当故事听听就罢了,抛之脑后的。

    这也是多年以来的习惯了。或许,小时候,她对于文字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无论什么内容,总要兴致勃勃地看上许久,哪怕只是一包餐巾纸的外壳上的字。后来,慢慢地,要背要记的多了,她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课标要求内容以外的了——又费时间,背了还没用,毕竟不用考,何必费那个神呢?

    所以,在正文内容中插了小标号做注解的,第一条她几乎从来不看——一位作者也就反反复复几句介绍,其中能作为考点的也就反反复复那几条,其他的关注它作甚?有时间还不如多看几本闲书。

    理所当然地,她将这个恶习带到国学的学习中了。

    而如今,徐老先生并没有半点指责她的意思,可是他的神态、他的语气、他说话的内容,甚至就连他的呼吸,无一不在岳问荆心中刺得生疼。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所引以为傲的小聪明,简直就是糟蹋了她最心爱的东西的罪魁祸首。

    她哪里是聪明?岑奚在教她习琴时,每首曲子至少要抽出一到两个半天的时间给她讲背景资料;谢佩兰每次学习新的内容之前,都会用几个小时来给她讲故事。他们这样的举止,这些年来,竟然都没有唤起半点她对于积累的重视,而是到了要临用时,再来查资料。偏偏,还为自己学得快、学得轻松、起点比别人高一直沾沾自喜!

    “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她从前世就奉为真理,却只以为“诗外”所指的只有阅读者的人生阅历,而忽略了创作者本身!

    她哪里和聪明扯得上半点关系?简直是愚不可及!

    “你的基础很扎实,人聪明,记性也好。希望你不要用错了地方啊……”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徐先生又道。

    “从最基础的开始,我再带你学一遍。”说着,就吟起了《百家姓》。

    岳问荆从前就一直觉得自己的吟诵,感觉听起来就像唱歌一样,美则美矣,和岑奚、谢佩兰的比较起来,仿佛还缺少了什么东西,今日,她仿佛知道了。

    简简单单的四字组合,在徐行止的吟诵中,却似乎道尽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深厚底蕴。他不是在背书,不是在唱歌,他是在讲故事,讲历史。

    不知不觉中,一遍结束了。

    “我一共教三遍,你自己下去练习,觉得满意了就再上来。”

    待她点头回应,徐先生又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

    这一上午,她都在重复着一个内容——那个早已被她背得滚瓜烂熟的《百家姓》,一遍又一遍地,用不同的方式温习着。有时这里欠一点,有时那里缺一点,她只要感觉不对了,就反复调整,直到自己觉得吟起来舒服了,这才罢休。

    然而,每一次重新开始,又和上次的不一样。当然,大体的规则是不变的。

    很奇妙的一种体验,在吟诵中,她仿佛触到了一些很飘渺、很玄奥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却让人心旷神怡。或许,这就是她前世也经常听说的一句话——“和作者对话”的感觉吧?

    待到她终于有自信上去了,听了她的吟诵之后,徐先生还是那一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这一次,她没有那么慌张了。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乡村里有一个书生和一个道士,书生喜欢念书,道士喜欢念咒。道士和书生夸耀说:‘我念咒可以把小鬼招来。’书生习惯了背书,就在一旁背《百家姓》。叫了一晚上,小鬼一个都没来。道士就纳闷了,第二天,又开始招鬼,然后小鬼来了。道士不高兴了,就问小鬼:‘我昨天叫你们怎么一个都不来?’小鬼解释说:‘你不知道啊,昨天圣人点名,不能缺席。’道士没听过这个说法,就追问缘由,小鬼说:‘有人念《百家姓》了。一念《百家姓》,我们就不能请假了。我们虽然是鬼,也是有姓氏的。’”

    闻言,徐先生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她知道,这种学完之后的师生问答,被称为“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