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宋太宗与射阳山人
又连着看了几本,均是些农书,杂记之类。颜秉初便让谢诩往右移了移。 《旧唐书》,《汉书》,《后汉书》,《史记》……《开宝演义》? 颜秉初不由问:“这是什么?” 谢诩答道:“这本算得上是野言稗史了。主要写得是开宝年间至太祖皇帝驾崩后太宗皇帝即位的事。” 颜秉初讶道:“你看过?你不应该读些正史,经书之类的么?” 谢诩笑道:“谁定下的规矩?太宗皇帝生前最喜游记演义志怪小说,涉猎广博,称其中自有真意。是以学子并不局限于经书史册。” 颜秉初漫不经心地听着,暗道,没想到这赵光义还留下这么个美名。耳里又听谢诩道:“说到这个,应该去问问掌柜这里有没有《西游记》,这可是太宗皇帝最得意之作,你……” 谢诩的话还没说完,只感觉有两只温软的小手擦过了他的脸颊,然后揪住了他的衣襟,他不禁心神一荡,不自觉吞下未说完的话,平生第一次尝到脸热的滋味,直到耳朵传来一阵痛感,才给唤回了神。 “……问你话呢!发什么呆!”却是小姑娘见他迟迟不回答,不耐烦地揪了他的耳朵。 谢诩头回觉得如此窘迫,比上次落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掩饰地咳了两声,方道:“你说什么?” 颜秉初急急地重复道:“你说有《西游记》?是太宗皇帝写的?!” 谢诩点点头,不明所以地看着她,不明白她为什么如此激动。 颜秉初定了定神,道:“我曾听先生讲过,说是这书里说的故事很是好看。你……快带我去问问掌柜这里有没有。”说着,便示意谢诩将她放下。 方走了两步,颜秉初又停下步子,拉了拉谢诩的衣袖,指了指身后书架,道:“我还要那本《开宝演义》。” 谢诩只得走到架前,取了书递给小姑娘,两人这才往外间走去。 老掌柜颤悠悠地踩上梯子,在柜台后的书格上找了一会儿,方抽出一本书递给她,笑道:“小姑娘运气好,这本书只剩这最后一本了。” 这本书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同。黄色绢布封面,线装刻本。封面右侧竖写着“西游记”三个字,左侧靠着书脊处绘有半个玉圭图纹,下有小字“景熙八年射阳山人”“和佑年间宗文阁刊刻”。 颜秉初随手翻开一页,果然看见“悟空”,“八戒”等字跳入眼帘。她抿了抿嘴,歪着头问道:“这真是太宗皇帝所写?怎么却署着射阳山人?” 老掌柜悠悠道:“当年,太宗皇帝写出这本书时,就署得‘射阳山人’这个名号。至于……这为什么叫射阳山人,却是无人知晓了。” 我晓得啊!我晓得啊!颜秉初心里暗呼。 她细细地抚着这本书的封面,颇有些哭笑不得。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著名小说家。 这段短短的人物生平,前世念书时背得无比顺溜,颜秉初内心里已有了一个猜测。想必这太宗皇帝,和她一样,是千百年后的来人。他前世肯定很喜欢这本书,所以才能完整地背出它,来到这里后,将它盗了来,却还署上原作者的别号,这可真是……天大的恶作剧! 谢诩见小姑娘半晌不说话,因开口问道:“这本书,你还要不要?” 颜秉初点点头,刚要掏出临出门前缀幽塞给她的荷包,谢诩却已付了钱。 两个人出了书坊,颜秉初问道:“这三本书,统共花了多少钱?我还你。” 谢诩停下脚步,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道:“不如,你再叫声诩哥哥,这钱,我便不用你还了。” 闻言,颜秉初唰地红了脸,她恼羞成怒地抬起小脚,“啪”地踩在了谢诩的靴子上,还使劲儿碾了碾方才作罢。 谢诩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福嘉果然是等急了,直埋怨颜秉初贪玩,一边又嚷着饿,要去会仙楼吃东西去。福宝跟在她身后,苦着一张脸,手上抱满了大大小小的东西,腰上竟还别着两把油纸伞! 颜秉初不解道:“你买伞做什么?还是两把?” 福嘉得意道:“小鬼~这你就不懂了吧。我可是拣了一个大便宜!那摊主说,如果我买两把伞,便送我这个!”说着便拿着一样东西在颜秉初面前招了招。 颜秉初仔细一瞧,是根木头钗子,钗头是一朵木兰花。不禁有些无力,只因为这木钗子,就买了两把伞?这哪里是你拣了便宜啊。 一天下来,福嘉一直都处于亢奋地状态,而颜秉初已经累得话都说不出了,更何况她还时时惦记着那三本书。 晚上,颜秉初好好地泡了一个澡,换了松软的衣服,迫不及待地扑上床,趴在软软的被褥上,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缀幽坐在床沿上,替她用干帕子拢着湿漉漉的头发无奈道:“姑娘还是等头发干了再睡吧,小心明天头痛。” 颜秉初留恋地用脸蛋蹭蹭枕头,才坐起来让缀幽给她绞头发。 一会儿,映月端了汤来,道:“姑娘正好喝了汤,等头发干了,也能睡了。” 颜秉初瞅瞅,问道:“这是什么汤?” 映月答道:“笋片鸡皮汤。厨房今早买了些新鲜的好笋,夫人尝着不错,命人留着些给舒柳居等姑娘回来熬汤喝呢~” 颜秉初皱皱鼻子,道:“我累得一点也不想喝,这会儿油腻腻地喝下去,要长胖的!” 缀幽不由笑道:“姑娘正长身体呢!那里就会长胖了?” 映月也笑道:“汤上面浮的一层油早被奴婢给撇去了,一点也不腻,姑娘尝尝看。” 颜秉初接过喝了两口,果然不是很腻,便道:“公主呢?喝了没?” 映月笑道:“公主早喝了两大碗,睡去了。看样子是累得很。” 颜秉初又问:“小少爷那呢?他挺爱喝笋汤的。” 映月道:“也着人送了。” 缀幽道:“姑娘好好喝你的吧,还会短了他们的不成?” 颜秉初听了方慢慢地把汤喝了,将碗递给映月。 缀幽将颜秉初的头发松松的编了一个大辫子垂在脑后,问道:“姑娘这会儿歇不歇?” 颜秉初想了想,见现在时间不是很晚,便道:“我今天买的那三本书呢?我喝了汤,倒不困了,看会书再睡。” 缀幽听了,便将书取给她,自坐在一旁做针线。 颜秉初自然先翻了《开宝演义》。开宝九年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死了,即位的就是宋太宗。这个世界同她印象中的宋朝大为不同,那么写了《西游记》的宋太宗必然是大大的转折点。她想知道这穿越而来的宋太宗都干了些什么。 “太宗皇帝者,太祖皇帝三弟也。五代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太祖皇帝于陈桥黄袍加身,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是年,太宗年方十。” 颜秉初大吃一惊,据她所知,赵光义在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时绝对不是十岁的幼童,要不然怎么能在宋太祖率三军进入都城开封时,率人奔马出迎,在陈桥驿万众面前,拦住太祖的马头,说出那句“请以剽劫为戒”! 颜秉初匆匆扫过夸赞太宗年幼如何聪敏的内容,连番几页后,直接跳到最后两节。 合上书,颜秉初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谢诩说这书是本野言稗史,可纵然是野史,细节不可考,大方向上总是没错的。先前,她以为这宋太宗自然还是历史上那个斧声烛影中登上皇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不想这大宋朝的宋太宗却换了人做。赵匡胤生前就对赵光义颇为忌惮,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年三十岁的三弟赵光美。而原本正牌的宋太宗赵光义以谋逆之罪削去一切官职,以晋王空名终生拘禁在京,最后郁郁而终,赵光义谋逆的罪名就是刺杀宋太祖! 既然是写了《西游记》的赵光美即位,好多历史都改写也说得通了。最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迁都洛阳!赵光美的理由一是回乡归根,以“孝”字压头。太宗的父亲母亲,武昭皇帝和杜太后,陵墓均在洛阳。二是开封府的地理条件决定它只能作为一繁华州府存在,其四面旷野,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天然屏障,“若敌军悄渡黄河,岂非任人宰割!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为天下之险关,堪配一国之都!” 没有了历史上赵光义反对迁都的“王叩头切谏”,迁都洛阳直接改变了大宋朝原本屈辱软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