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黄袍加身
夜色渐深。 赵沐在自己的军营休息,他们很快就要回汴京城了。 而等他们回到汴京城的时候,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做,当然,也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面对。 现在的他必须养精蓄锐才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怎么回事?”赵沐问了一句,紧接着,一名侍卫跑了进来:“侯爷,朱先生他们非要进来。” 赵沐眉头微凝,多多少少猜到了一点什么,心下顿时有些欢喜,但脸上却十分平静,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朱武带着一众武将走了进来,而在朱武的手里,则捧着一件黄袍,他们进来之后,立马跪了下去。 “侯爷,如今天下已定,这金人是您打跑的,这天下也应该由您来坐才行,难不成还要让给南方的那个小儿吗?” 赵沐假装不知,道:“你们说这话是何意?” 朱武道:“赵构被蔡京和秦桧挟持,若让他们再回汴京为帝,这大宋还是以前的大宋啊,我大宋又如何朗朗乾坤?为了天下百姓,就只能苦一下侯爷您了。” 这个时候,赵沐就不能再假装不知道了,他神色微凝,连连摇头:“不可,圣上和太子还在,本侯怎能即位?” “为何不能,除了赵构外,这汴京可就没有太宗一脉的人了,您合适啊。” 金人攻入汴京之后,把皇室宗亲基本上都掳掠了个遍,逃走肯定是有逃走的,不过现在都吓的成了缩头乌龟,那有几个敢出来的。 “不可,不可,就算这样,也要迎太子和圣上回来才行……” “侯爷,你就委屈一下吧。”朱武也有点说的厌烦了,直接跳起来把黄袍给赵沐披了上去,因为他觉得赵沐的演技实在是太差了。 黄袍刚披上,不等赵沐开口,所有跪着的人突然高呼起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高呼,赵沐一声轻叹,道:“我被你们给逼的啊……” 李逵这边有点不耐烦,道:“圣上就别歪歪了,让您当个皇帝还这么多事……” 李逵太实诚了,众人有点愕然,朱武瞪了一眼李逵,道:“圣上困了,大家都退去吧,明天回京。” 一夜之间,赵沐从侯爷变成了天子,事情发展有些迅速,而这个消息传播的更加迅速。 第二天,很多人都得知赵沐黄袍加身了。 这种事情在大宋来说不新鲜,至少大宋的太祖皇帝赵匡胤就做过嘛,现如今他的六世孙又做,也很正常。 很多百姓对于这件事情都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大家觉得相比较赵佶那个只会吟风弄月的皇帝,赵沐显然比他要去强很多。 从赵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把金人赶出大宋,再次收复河山便可见一般。 大家对于赵沐还是很有信心的,相信他一定能够把大宋给建设好。 当然,也不乏一些人对这件事情诟病,毕竟赵佶和太子赵桓都还没有死吗,他们只是作为俘虏被带走了。 而且,赵佶甘愿被擒也是为了百姓,很多人还是感激的。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不过不管怎么样,赵沐还是当了皇帝,兵马不几日间回到了汴京城,得到消息的柴进和宣赞早已经在城门处等候了。 他们自然是赞成这件事情的。 入了京城,进得皇宫,赵沐便开始着手恢复大宋秩序一事了。 金人来袭,很多官员要么殉国要么逃亡被抓,真正留下来的可用之人,少之又少,而如今的大宋又极其需要人才,所以赵沐很担心。 刚进宫,就把朱武给叫了进来。 “朱爱卿,如今我大宋不乏武将,只是这文臣缺少啊,你可有什么良策?” 朱武道:“圣上,要求可用之文臣,这事好办的很,不过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圣上当务之急,还是要把这个身份给坐正才行。” “朱爱卿的意思是?” “太庙告祭,大赦天下。” 只有经过太庙告祭之后,赵沐的这个天子身份才算是名正言顺,只要身份名正言顺了,那么什么事情也就都好说了。 “朱爱卿言之有理,这事你就吩咐下去吧。” 朱武颔首应下,又道:“圣上,太庙告祭之后,要选拔文臣,可在今年增加一次科举,选拔可用之人,至于主考官嘛,可让范宗尹来担任,他可是听闻圣上登基之后,不远千里赶回来效命的人。” 听到朱武提及范宗尹,赵沐笑了笑,这个前世大宋最年轻的宰相,还真是有这个时运啊,当初科举考试成绩不理想,但这时运来了,还真是挡都挡不住。 当然,也是他有真才实学,不然赵沐也不可能用他。 “好,这事就这么办吧。” 这样说好,太庙告祭的事情很快展开,这事本来是很盛大的事情,不过现在赵沐也没时间等,所以只能一切从简,三天之后,赵沐便在太庙告祭,登基为帝,并且大赦天下,分封皇后妃子什么的。 皇后嘛,肯定是正宫青鸾了,妃子则是慕容紫衣和温冰,至于召奴嘛,还小,就暂时先留着了。 登基之后,赵沐又颁布了一些法令,这些法令都是对百姓很有利的,比如说减免赋税,鼓励经商,选拔人才等等。 特别是选拔人才这个,赵沐直接决定今年增加一场科举考试,天下所有读书人,皆可参加,而且,今年的这场开始十分的公正言明,绝对不会像以前那样有人徇私舞弊。 这些政令下达之后,赵沐北宋所控制的地域里的很多读书人顿时兴奋起来,纷纷向京城这边赶来。 甚至连长江以南,南宋的一些读书人,都有些跃跃欲试了。 没办法,南宋这边,有蔡京和秦桧把持,他们没钱孝敬,怎么当官,如此,还不如去北宋的好,北宋公平公正,只要有真才实学,要考上个进士还不是简单的事情? 此前多年,大宋很多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都因为蔡京等人把持朝政而无法得到重用,如今他们蜂拥而来,使得今年的这才科举考上的水平和质量,比往年的那些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呢。 诏令颁发,半个月后,大盛元年,第一场科举考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