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郭嘉三策
“程将军放心,一切顺利,我们已经打听到一些情况了,我们先返回军营,然后商议对策吧。”郭嘉微笑道。 程咬金等人闻言,脸上也是露出了喜色,众人朝军营而去了。 众人刚到军营口,就看见了陈晨,陈晨也看见了他们,赶上前去,问长问短,得知一切顺利后,也是大松了一个气。 人齐了,当下他们就入帐开了个小会议,郭嘉先将自己打听到的信息和他们的分析说了出来。 “郭学士,如此来看,天启部落和我们步兵军团的兵力相差无几,异族士兵的等阶要高上不少,此战我们应该如何打呢。” 郭嘉闻言笑道,“如此来看,我们只能智取,而不能正面进攻了。我有上中下三策,诸位将军看看哪条可行!” 众人闻言都是精神一震,上中下三策!这是多么高大上的意味!以郭嘉的意思,他已经想好怎么去打了。 “先说下策,夜间奔袭,发动奇袭战,虽然他们一直都有警备,然而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一直都戒备森严,我们亥时出动,一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在取火箭抛射,他们城墙和建筑都是木质的,必能给造重大混乱和伤亡。” “中策,直接使用火攻,点燃整个十万大山,以十万大山内的情况,只要火起,必将燎原。尽管天启部落的周围都没有什么植株,然就是那些燃烧的毒烟也能呛死他们!” “上策,古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天启部落势力不比你国小多少,如果真的开战,我们也肯定会有大损失,这并不符合我们的战斗理念,我们可以派一个使者前去天启部落,面见他们的大酋长,让他们离开十万大山,否则就踏平他们。” 郭嘉说完,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上中下三策都有人选择,各有各的看法。 “陈学士,你觉得呢。”郭嘉看向了陈晨,事到如今,陈晨一直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陈晨闻言,对众人点了点头,方才开口道:“郭学士所言三策,我认为是我们目前只能采取的对策了,不过三策皆有利弊,下策中庸,最为普通,没有优缺点可言,此战过后,步兵军团必然受到大创,这显然不是诸位将军和国君希望预见的。” “中策可谓绝户计,不会出现什么伤亡,就能平定了十万大山,然而以十万大山的情况而言,大火一起可能就会烧个几天几夜,到时候生活在里面的动植物将全部消亡,此计可谓是上上之策,然一旦如此施为,我们就浪费了十万大山这个宝库,还造成了大因果、大杀孽。不是敌方军力太强,无法战胜的话,并不宜如此。” “上策,郭学士既然将他列为上策,必然是更支持这个策略了,派遣使者前去游说,敌人离开自己的故土、领地,看起来确实是有些荒缪,然并非不可行,既然企图统一十万大山,那么天启部落的大酋长应该就不会是个没脑子的蛮夫,只要说明其中的厉害关系,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何说明其中厉害呢?”刘蛮疑惑的问道。 “不走就烧!”陈晨回答道。 “就这么简单??”刘蛮愣住了。 陈晨微笑着点了点头,郭嘉见状,帮忙解释道:“陈学士说的是最终的结果,其中过程就有些繁琐了,首先,我们决定后,还得去请示国君,由国君首肯,然后就是使者人选,使者必须在我国身居要职,表示对这次外交的重视,使臣必须拥有傲骨,因为他的所做所为都代表了身后的国家,诸如此类,成功了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了,那么就采取中策,点火烧山,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实力不能受损太重。” 程咬金这下是明白了,两位学士都支持上策,如果使用上策,步兵军团将毫发无损,如果事情出现不测,那也是两个学士承担后果,国君根本怪不到他的头上。 想到这里,程咬金当即拍板,就是两位学士都这么认为,那么就这么决定了,让他们回去请示国君,使用外交手段。 郭嘉倒也没说这么,本就应该是他们回城禀告国君,经过最后商议,陈晨继续留守军营,郭嘉等梁山的使者过来后,打听一下那边的情况,然后在回宫面见国君,说明缘由。 而此时的杨峰却刚刚从联盟会议室中出来了,此次议会,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只是齐国表示其国南方的越国最近有些蠢蠢欲动,如果越国动手了,希望各大联盟国可以出兵协助,对此,当然是同意了,联盟的意思就是为了攻守同盟。 会议上,杨峰也表示陈国和翟国在攻桓一役上,出力不少,为表示感谢,分别赠送两国各白银级步人甲100件,黄金级步人甲1件作为谢礼,翟国受桓国战火,使得子午县几近成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作为盟主国,表现调拨10万单位粮食赠给翟国,作为慰问,预祝翟国早日恢复。 两国大使闻言,皆是欣喜不已,对杨峰是大加赞颂,尤其是翟国大使孟宗政,如今翟国元气大伤,有了千羽国送的十万粮食,他们终于可以有些缓和之机了。 其他的人自然是羡慕不已,不过,他们也无话可说,毕竟攻打桓国时,他们没有出力,自己的国家也没有被战火波及。 当然,他们还是提出了想要购买步人甲的意愿,对此,杨峰经过片刻的犹豫后,还是以自己国家军队都没有更换为由,选择了拒绝,不过,他也说了只要步人甲能达到量产的条件,就会对联盟国出售,而如今距离量产也已然不远。 而送给两国的步人甲将于明日午时由禁卫军押送至国界限,由两国派人来交接。 杨峰出了联盟会议室后,便朝凤凰教而去,这几天杨峰天天都会抽空去哪里,和狄兴、杜淳两过过招,治世文帝,乱世武帝,他希望以后能经常的御驾亲征,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军心,和士兵的忠城。 他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出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也不想模仿朱元璋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