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喧嚣中取静!
第二天一大早,张枫就出门了,彼得堡沐浴在晴雨之间,城的一侧是明媚,城的一侧是阴冷。 沿着彼得堡湿漉漉的街道走到了涅瓦河旁。厚厚的云层盖住了光线,风吹的生猛。涅瓦河的对岸是彼得堡的瓦西里岛、彼得格勒和维堡。正是这些被涅瓦河分割开的各个区域共同组成了彼得堡。而对岸的景致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尖顶高耸入云的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今日彼得堡的故事。 凉风阵阵的河畔,望眼宽阔的河面,船只还在来来往往。 阳光时不时从厚重的乌云中探出身子,给大地一丝温暖。 张枫从涅瓦河上的一座桥上通过,发现对岸是瓦西里岛,瓦西里岛,包括十二月党人岛及其附属岛屿硫磺岛,是一个位于涅瓦河入海口最大的岛屿,是涅瓦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瓦西里岛东北部隔小涅瓦河与彼得格勒岛相望,东南部隔大涅瓦河与与圣彼得堡大陆部分市区相望,北部隔斯莫伦卡运河与十二月党人岛相连,西部、西南部临涅瓦湾。 张枫发现,这里其实是远望冬宫一个极好的视角,拍下的照片,非常有景致。 从大桥再次穿回冬宫,张枫没有打算进入参观,而是绕过这精美华丽的宫殿朝后方走去。 彼得堡充满了这样大气精致的建筑,这些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构建出了无比华丽的彼得堡。这儿与莫斯科不同,由于苏维埃在早期就迁往莫斯科,所以其实苏联并没有在这座城市留下太多痕迹。 喀山大教=堂是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就位于涅瓦大街的显要位置。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教=堂部分模仿了位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由沙皇保罗委任建造。教=堂有着两条长达111米的壁状柱廊,伸向门前的涅瓦大街。环绕点缀着雕塑的花园。 教=堂内部较为昏暗,有着传统东=正=教的风格,还有高大80米的穹顶,让人显得格外渺小。这里有很多信=徒排成一字长龙,等着亲=吻喀山圣母的圣=像,它是俄罗斯最为重要的一尊圣像的摹本。 感觉感觉这是一座活着的教=堂。 所谓活着的,便是仍然在使用着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开辟给游客参观的教=堂。香=火仍然在雄伟的石砖下延续着,俄罗斯之魂仍然在此繁衍着。 午后的彼得堡仍然吝啬每一束阳光,鲜有明媚之时,而更多时候还是昏暗云朵遮盖下的凛冽。 滴血大教=堂可能是彼得堡最得盛名的一座教=堂了。马赛克装饰下的典雅外观,神秘的传说,成为了俄国无数教堂中最独特的一帜。 公元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公元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 公元1907年,教=堂主体建造完成,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外观娇艳秀丽。 随后的数百年,滴血教=堂又再次见证了俄国风云的点滴。 滴血教=堂充分体现俄国风格,所以建筑师巴尔兰德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建造了这座教=堂。教堂外貌的艺术设计灵感,主要来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车站的建筑风格及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教=堂。而教=堂整体之具体建筑结构,则来自于修道院院长大司祭伊格纳奇依的构想。据传说大司祭伊格纳奇依在睡梦中显现出这座未来教=堂的设计蓝图。1883年9月14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历经24年的兴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正式完工,并由尼古拉二世举行隆重地开幕仪式,国家=政要及皇亲国=戚均应邀观礼。 复活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滴血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鲜明对比。 从滴血教=堂走出,张枫沿着彼得堡时而布满阳光时而寒风刺骨的街头游走,扫街时的随性与自由,随时随地会期待着下一个街口出现的风景。 涅瓦大街如梭的车流与人群,喧嚣中取静的画师。 张枫从喧闹的涅瓦大街横穿进喊不出名字的小街,从喧嚣一下驶入宁静,张枫感觉仿佛着眼与另一片天地。 普希金先生的雕像在绿树间挺立着,难得的余晖将青铜像照得夺目,张枫的身后是他已然拜访过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 仍旧是阳光与凉风间穿梭的温度,这座城市巨大,可以望见数不清的雄伟而精致的建筑在涅瓦河畔生长。冷暖与向往,自然是最主观的判断,却都源于这座华丽的城市表面。 其实张枫一直在纠结在彼得堡的行程,最后的决定是放弃维堡,改为前往距离彼得堡200公里的古老城市大诺夫哥罗德。而张枫真正作出决定其实只是出发前的晚上。 那天晚上张枫在酒店里遇到了一位俄罗斯小哥,聊了许多,他告诉张枫他是来自莫斯科的英语老师,但是他很爱圣彼得堡,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回到这里。这里不是他的家乡,却胜似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