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踏上征程
“陛下,且慢,臣愿意替陛下分忧,征讨鞑靼!” 就在此刻,太和殿门口突然走进来一个人影,阳光斜着打在身上,如同天神。 所有人看去,都是一惊,尤其是朱厚照,更是大喜过望,连最起码的君臣礼仪都不管了,直接跑下龙椅,一把抓住来者的双手,不住的摇晃。 “呜……呜……李吏……,朕就知道关键时刻还得靠你,只有你是真正帮助朕的!”朱厚照乐得直接哭了出来,抱着李吏,鼻涕眼泪蹭了李吏一身。 “咳咳……陛下,这么多人呢,注意形象。”被朱厚照这么一抱,李吏神色有些尴尬,趴在朱厚照耳朵边上轻声说了一句。 闻言,朱厚照这才反应过来,还有有这么多人看着呢…… 所有大臣集体脸色一黑,脑门之上都是一阵细汗流过,这小昏君这张嘴是真不会说话,直接把咱们给无视了? 各个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齐看了看杨廷和。 杨廷和老脸一红。 ……刚才这话都是陛下说的,你看老夫做什么?杨廷和无辜的想道。 文官里,除了杨廷和心情有些不佳之外,李东阳的感觉也不太好,隐隐有些心酸? 应该是这种感觉吧……?李东阳也不太确定自己此刻内心的想法,他只知道如今自己这群文官们再朱厚照的心里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尤其是上次刘健谢迁二位阁老杀害李吏未成功之后,文官的印象在朱厚照的心里已然下降到了极点! 今日朱厚照询问这些大臣自己诸位武官,有谁能够替他杀敌,更是没有一人答应,最后还得是李吏出来拍板谋事……这谁能说不是天意为之? 这难道不是李吏应该崛起? 李东阳看人一向很准,多年的经验可以让他看清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但是在李吏这里,李东阳第一次看不懂了,甚至他连李吏做事所为何为都不知道。 李吏可以一念杀尽东厂千人,李吏也可以制造出雪花盐造福天下,李吏可以挥手之间翻云覆雨,李吏也可以覆手之时泽被天下。 李吏的所作所为,只凭本心,李东阳实在是看不透。 如今李吏又主动请缨,亲自带兵开拔东北抵抗鞑靼,李吏啊,你……究竟所为是何? 李东阳第一次在心里这样思考这个问题,不过在看到李吏眼里那没有丝毫野心的清澈之后,李东阳悬着的一颗心才平定下来。 看来李吏不是奔着天下去的! …… ………… 天下终究是老朱家的天下,当老朱家的天下被别人横插一脚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人出来将这些人给赶出去,而且有时候不仅仅是赶出去那么简单,比如说这次,李吏就准备给这群鞑靼们迎头痛击了。 原本朱厚照已经给李吏准备了二十万大军,但是听到这个消息,李吏却是摇了摇头,伸出五个手指。 朱厚照一愣,以为李吏说二十万大军还不够,于是按照李吏的手势,一咬牙,又加了五十万。 五十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大明朝从建朝到现在,一共也没打过几场五十万人的大仗,但是李吏现在一下子就要了五十万,朱厚照也是很有压力。 “陛下,臣要的不是五十万,而是五万。”李吏摇了摇头。 “什么?五万?你跟朕开玩笑?”朱厚照当时就愣住了,不敢置信。 “陛下,臣没有开玩笑,臣要的确实是五万,而且只要陛下给臣一道旨意,在与鞑靼遭遇后,让臣有暂时领导辽宁卫的权利便可。”李吏正色说道,纠正朱厚照的误解。 随后又在朱厚照的震惊中,李吏又扔下了一波深水炸弹。 “如今锦衣卫足有几万人,火器局加紧赶制,已经为锦衣卫备足了火药枪枪,其中弹药更是无数,有了这些东西,臣有信心,将鞑靼拦于大明边境之外,甚至……”说到这里,李吏提了提声音。 “臣可以将鞑靼赶回草原,让其俯首称臣!” …… ………… 两日后,李吏沐浴更衣,身上斗牛袍换下,一身银色铠甲,森冷肃杀。 朱厚照也是帝袍加身,所有人都肃穆以待。 “李吏,这次你要是将那群鞑靼赶出去,你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受封!” 今日,朱厚照趾高气扬的坐着仪仗送李吏出皇宫,看着一旁低头站立的文武百官,特意拍了拍李吏的肩膀,朗声说道。 闻言,文武百官将头埋得更深了,恨不得学沙漠里的鸵鸟一样,把脑袋塞进深深的沙土里。 “臣,定不辱使命,驱除鞑靼,平我大明边境!”李吏说完,从身旁迈克的身上拿起一把火药枪枪,冲天就是一枪。 枪声响,人群静,谁也没有想到李吏会突然开这么一枪,都是吓了一跳。 朱厚照更是凑到李吏身边。 “这家伙事儿啥时候给我也弄一套,千万别让那群家伙看见。”朱厚照努了努嘴,指了指低头的大臣。 “额……陛下别闹!”李吏低声说了一句。 “李大人,杂家也在这里恭祝李大人凯旋归来了。”刘谨笑着朝李吏祝贺道。 闻言,李吏也是朝刘谨抱以一笑。 这几日,赵顺已经告诉过自己,刘谨动静很大,每每拜访朝中的大臣,不管是谁,只要是身上有官职的,哪怕是宫里执事的一些小太监,刘谨也挨个拜访个遍。 以前跟刘谨有仇的,如今也在刘谨的动作下相逢一笑,泯了恩仇。 而刘谨联系最多的,则是东厂的那些档头,如今王岳已死,东厂厂公之位暂时空缺,东厂群龙无首,正是刘谨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谢过刘公公,那就呈刘公公吉言,下官……凯旋归来!”说完,李吏提身上马,拍马之下,带领锦衣卫诸多将士……出征! …… ………… “对了,陛下,还有加官进爵……”走出老远,李吏忍不住又回头说了一句。 闻言,众多文官纷纷撇了撇嘴。 ……你还是先回来再说吧。 文官心里纷纷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