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8章 李克用8

第8章 李克用8

    《旧五代史》记载:(李克用)及壮,为云中守捉使,事防御使支谟。与同列晨集廨舍,因戏升郡阁,踞谟之座,谟亦不敢诘。

    以上这段文字向我们形象的展示出少年李克用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云州市的副市长兼军分区司令。可他当官不像官,经常同他的部下、小伙伴们在一起嬉戏、打闹。

    有一天早晨,他们集聚在大同军府衙。李克用坐在防御使支谟的座位上,众小伙伴们分左右站立,只听得“啪!”的一声,李克用猛地拍响了惊堂木,升堂、点将、审案之类游戏开始了。这时候,门外已经围了许多人在观看。

    支谟来上班,在门口看到这一幕是目瞪口呆、连声苦笑。他想:我是该去劝阻呢?还是该去劝阻呢?想来想去还是不想冒这个险,内心很是纠结。而此时的李克用却旁若无人、照演不误。也许他在想:你支谟只不过是靠裙带关系当上官的,有什么资格当我的领导?你立过什么功?打过什么仗?这里是我可爱的故乡,我们在这里过家家、放松放松、娱乐娱乐有何不可?

    对此,支谟同志有话要说,但也只能是跟家里人说说而已。这是他的家族个个义愤填膺,见了沙陀人就翻白眼,骂他们不懂规矩、是蛮荒野种。这种不满情绪,从民国时期出土的支谟墓志铭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端倪:“于时沙陀恃带微功,常难姑息,逞其骄暴,肆毒北方。”

    短短几句话难听之极,且又不见一个实例。墓志中似这样的贬义词比比皆是。李国昌父子率沙陀兵平定庞勋之乱、居功至伟,而支谟的墓志却说沙陀人倚仗着微不足道的功劳,骄横暴虐,荼毒北方人民。这显而易见是污蔑不实之词,同时也足见支谟家族对李克用他们的成见之深。

    支谟在大同防御使的任上还不到半年,由于其继母去世。遂辞去官职。守墓三年后,在京城任右金吾卫大将军、知街事(正三品、相当于今天的武警总队司令)。后参与讨伐李克用,这是后话。

    上回书说到,由于李国昌坐镇在鹿延。回鹘、党项、吐谷浑这几股暴徒在那里占不到便宜,就转而又去sao扰天德(今内蒙古**市南和林格尔)。这三股势力中,回鹘人是老大。其实他们并不完全是为钱财而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泄胸中的怨气。

    因为不久前回鹘新可汗继位,多次派人到长安求大唐天子册封。当懿宗李漼派使臣带着玉册、国信去之后。却找不着北。谁叫你回鹘遭到吐蕃的残余势力偷袭,兵败逃遁、不知所终,册封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可回鹘人并不知情,还以为当今皇帝不把他当国家干部,这才意气难平、屡屡犯境。

    当天德军的警报传到朝廷后,宰相路岩、韦保衡立刻就想到了一个人——李国昌。

    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凌晨,懿宗李漼在咸宁殿驾崩。同日,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拥李漼第五子李儇即位,是为唐僖宗。在晚唐,立谁当皇帝是由手握禁兵的宦官说了算的。由于宦官图的是荣华富贵。对治理国家不感兴趣,又由于李儇只是个十二岁的小朋友,所以外廷的政府日常事务自然是由当时的宰相路岩和韦保衡说一不二了。

    田德军吃紧的警报送到了中央政府,中书令路岩不敢怠慢,匆匆来到驸马、门下侍郎韦保衡的府邸。向他陈述了自己的想法:“眼下能打又听话的人不容易找到,但在天德不远处就有一个现成的,这个人便是沙陀李国昌。他是接替段文楚的最佳人选,再给他灵盐二州,相信他一定会就范。至于段文楚嘛,他正好去补支谟去职之后留下的空缺。考虑到他是段秀实的后人。给它加个肥差,你看如何?”

    韦保衡听了,不禁拍案叫绝,说:“找李国昌算是找对人了。”

    两人一拍即合。代北地区的人事调动方案很快就出台并付诸实施:原天德防御使段文楚调往云州,任大同防御使兼代北水陆发运使。没有人知道,给段文楚的这个肥缺竟然是“一匹坑主子的的卢马”。原鹿延节度使李国昌调往天德任振武节度使,撤销鹿延镇建制,灵盐二州划归振武镇管辖。

    这是路岩和韦保衡两个人在朝廷最后一次发号施令,不可否认。这一安排本身是没有纰漏、无可厚非,也确实是高明的。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是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二是既补了地方行政上的缺口、又照顾到了关系户,三是给了李国昌烫手的山芋、他还的说声谢谢啊。这就叫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皆大欢喜。

    地盘是个好东西,好到天下藩镇没有不把它放在第一位的。李国昌也不例外,他在欢喜之余,总有一种哑巴吃黄连的感觉。自从当节度使之后,还不到一年就挪动了三个地方,天晓得我在天德又能呆多久?下一个去处又将是何方?联想到自己的老领导康承训的被贬,可以肯定,有关朝廷内jian佞乱政的传闻绝不是谣言。

    你问李国昌的消息为什么这么灵?皇帝不是赐给他一栋亲仁里的别墅吗?他的两个儿子已经落户为长安市民并在朝为官了。

    天德同灵盐二州一样,都是劫匪经常出没的地方。沙陀人并不笨,他不会不知道,但这时的李国昌还是个老实人,恪守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条。他去了,他义无反顾的到那个充满着动乱与艰险的地方去了。

    有一段时间,网络上疯传“杜甫很忙”,要我说,李国昌比杜甫忙一百倍。他除了要维持社会秩序、安定民众、恢复生产之外,还要对回鹘、党项、吐谷浑的不法分子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据说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立竿见影。

    沙陀人喜欢出风头不假,不愿意被当做打酱油使用不假,但当他们一旦发觉自己的忠诚被人亵渎,其不满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的喷发出来!

    公元873年的中国,即将进入晚唐阶段(以黄巢造反为标志),我们的唐朝即将面临自开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这一年的中央政坛也是风起云涌、变幻莫测。

    9月,韦保衡被贬为贺州刺史。一个月后再贬为崖州澄迈(今海南省境内)县令。几天后。被追诏赐死。11月,路岩出任荆南节度使。一个月后被贬为新州刺史,于874年正月行至江陵,追诏罢免其所有官爵。流放儋州(今海南省境内)。几天后他也步韦保衡之后尘去了九泉之下。在临上路时,他悲凉的呼号:“圣人(対皇帝的称呼)啊!给臣来个痛快的行不行啊?臣从政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种猫玩老鼠的游戏很过瘾是吗?”

    不久,曾受他两人迫害而被贬外放的康承训同志平反昭雪。在朝廷担任正三品的军职。随着路岩和韦保衡这一对旧权力组合的先栽后挂,一对新权利组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乾符元年(874)五月,十三岁的小朋友李儇以吏部侍郎郑畋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以卢携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人均为首席宰相。

    这年头,请不要埋怨这一对不是黄金组合。即便是“房谋杜断”宋璟姚崇再世,也只会徒自感慨:造化弄人,“无可奈何花落去”!

    总的来说,他两人还是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对郑畋其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历史名人给出的评语。肯定比我说的话有说服力。

    刘咰说:“(郑)畋文学优深、器量弘恕。”。

    欧阳修说:“如(郑)畋、(王)铎皆社稷之才,扶支王室,几致中兴。”

    黄震说:“唐末诸相,唯(郑)畋优焉!”

    蔡东藩说:“郑畋倡义于先,功将成而忽败。李克用赴援之后,兵一奋而即成。非畋之忠义出克用下也,以书生幸戎政,虽孤忠、究系儒者。徒凭意气以为感召,安能久持不敝乎?”。

    这里,蔡东藩先生有感于郑畋和李克用讨贼(黄巢)的成败叹道:“郑畋并不是忠义不如李克用。因为他只是凭书生意气行事,战术的不懂,又怎么能持久立于不败之地呢?”

    其实这话也不尽然,从未来的龙尾陂之战中。我们对郑畋的军事才干亦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卢携的为人处事则比郑畋圆滑多了,他处处投宦官田令孜之所好,凡是田公公说的话,他都赞成。他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主张对灾区暂停收税。并放粮以赈饥民。

    黄巢率大军到了南方之后,想入非非的向朝廷伸手要广州节度使节钺。朝臣们一致反对,说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也是大唐中兴的希望所在,岂能让黄巢给糟蹋了。郑畋主张诏安,以尽快结束内乱。但广州不能给他,让他当岭南节度使。

    而卢携则表示坚决反对,因为他与高骈将军较厚,想成全他的功名。两人意见不合,发生争执。李儇小朋友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两个人同时被罢去宰相职务。这是后话。

    介绍完这一对新人,下面再简要介绍大唐天子李儇:

    僖宗李儇从小就是个大玩家,射猎、斗鹅、打马球等等无所不玩。他尤其好斗鹅,一次赌注为五十钱。他还喜好玩卡拉ok,大量挪用国家储库里的金币,赏给他的小伙伴们。史载:“赐伎子歌儿者,曰巨万,国用耗尽。”。看样子,李儇大有不把祖宗留下来的老底败光,决不罢休之势。

    而这正是宦官田令孜喜闻乐见的,李儇尊他为“父”,政事全权委托他处理。田令孜满脸堆笑地对他说:“玩吧、玩吧、陛下您尽情地玩吧!吃不了的,一切有老奴兜着走!”。

    乾符元年(874),就在李儇玩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时候,山东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省境内)聚众造反,有数千人。第二年(875)攻破濮州、曹州,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同年,冤句县(山东曹州北)人黄巢聚合数千人响应王仙芝,攻城略地、如火如荼,各地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师。

    到这会儿,李儇才显得有点儿紧张了。他眼巴巴地望着田令孜说:“阿父,你不是说我吃不了的你替我兜着走吗?现在怎么办呢?”

    田令孜装聋作哑:“啊啊!让我想想,老奴说过这话吗?”

    宰相郑畋和卢携赶紧领下属加班加点,制造出厚厚一叠勤王诏书。然后,两人怀揣到李儇面前,让他签署。

    这一张张勤王诏令像雪片一样飞向全国各地,特别是号召中原地区的各藩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枪的出枪,齐心协力、共讨草贼!

    对于王仙芝、黄巢和他们的军队,古今存在着迥然不同的说法。唐朝官方称之为“草贼”,而现代流行的称呼是“农民起义军”。

    军队的主要成员是农民,就一定是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吗?未必!如果连黄巢这样滥杀无辜的屠户都叫“农民起义军”的话,是不是玷污了这一称号呢?如果硬是用“阶级”来定性一支军队的话,那、唐政府军又该算什么?官军的成员主要是来自于农民、牧民、手工业者,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军队么?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阶级斗争”,只有是与非、善与恶!

    所以我采取中庸之道,称王仙芝、黄巢的军队为“**武装”或“草军”,我觉得这应该是不失公允和恰如其分的。

    这一次对朝廷发出的勤王诏令反应最积极、迅速的,又是沙陀李国昌父子。李国昌虽然远在天德(内蒙古**市附近)任职,但他坚持认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出兵勤王之责、忠君报国之志!他派遣儿子李克让率师南下中原。

    据《旧五代史》记载:“克让(李克用之弟)少善骑射,以勇悍闻。咸通中,从讨庞勋,以功为振武都校。乾符中,王仙芝陷荆襄,朝廷征兵,克让率师奉召。贼平,功授金吾卫将军,留宿卫。”从此,李克让便留在朝廷任职,居住在长安亲仁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