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强国之梦在线阅读 - 第194章 文化

第194章 文化

      时间进入1922年年中,距离国社党统一全国已经过去了接近三年,这三年当中除了底层的民生和上层的科技军事之外,周泽端对这个世界带来的改编也开始扩散到其他领域,比如文化领域。

      国家和平之后,南北东西之间的往来开始越来越频繁,由此带来的文化繁荣也越来越明显。

      在文化产业当中,新兴的电影产业得到了周泽端的大力扶持,为此周泽端还特意从金手指当中兑换了一些电影相关的技术,从而把最初从国外引进的无声黑白电影改进成为彩色的有声电影。

      彩色有声电影的出现对世界来说绝对是一大震撼,他使得电影的欣赏从苍白的原始阶段进入了绘声绘色的新阶段,可以说电影技术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剩下的就是不断的提高电影的真实性清晰度了。

      跟历史上一样,最开始的中国电影依然是以传统的戏曲作为融入点,国社党政府成立的中国电影公司邀请了几大戏曲的多位大师来到南京的摄影棚当中,拍摄下他们所表演出的精彩戏曲片段。

      以往的时候要欣赏到这些大师的表演只能花钱进入戏园子,而且这个年代听戏的价格可是不菲,城市当中基本只有有钱人才能够频繁消费得起。而等到电影公司把这些大师的表演拍成电影之后,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大师们的表演,而新建的电影院的收费可是比戏园子少得多,普通的工薪阶级都勉强能够消费得起。

      通过这种手段,新生的电影产业开始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时髦的年轻人也开始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日常的娱乐活动,有点闲钱的普通市民也会选择在休息的时候带上家人到电影院当中观看一两场电影,作为家庭娱乐,可以说有了周泽端的推波助澜,中国的电影业发展已经比后世全世界闻名的美国快出一步。

      而在吸引了足够多的观众之后,电影内容上面也开始发生较大的改变。最初的电影基本都是传统戏剧,演的也都是一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戏曲片段。但是随着电影业的发展,新的电影内容形式开始显现,故事片、战争片以及纪录片等新的内容开始出现在观众的面前,而很多人也通过电影发现了一个认知未知世界的方式。

      在众多的电影形式当中个,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片形式,而作为中国电影公司推出的第一步故事片,《马兰花》这部带着nongnong主旋律色彩的故事片在观众当中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马兰花》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叫做马兰花的普通村姑,嫁给了一个叫做徐大山的年轻人,但是两人新婚之后没多久徐大山就偷偷到南方入伍,成为一名国防军士兵,并且很快参与到前线的战斗当中。

      故事到后面,因为战争的激烈,徐大山一度失去了跟家里面的联系,导致马兰花误认为丈夫已经战死。在这种情况下,马兰花这个女人坚强的站了起来,严词拒绝了当地的土豪恶霸想要强娶他为小妾的想法,并且在家里面孝敬公婆,照顾丈夫的弟妹,撑起了这个家的一切。

      故事发展到最后,国防军解放了北方,曾经作威作福的土豪恶霸被打倒在地,人民成立了自己的政府,而马兰花的丈夫也成长为国防军军官,真正的衣锦还乡。电影的结局嘛,自然是马兰花在短暂的温存之后把丈夫送出了家门,因为北方还有更多的劳苦民众等待着国防军的拯救。

      好吧,这个剧本其实是国社党的御用文人创作,然后经过周泽端亲自修改之后完成的,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剧情非常老套,对国社党的歌功颂德也过于rou麻,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却是引领时尚的经典,是世界上第一步公开放映的彩色有声故事片,在这个时空的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这部花费大量心血打造出来的故事片也确实取得了轰动的效果,很多对传统戏剧不感冒的年轻人也选择进入电影业一睹这故事片的风采。当然在这背后国社党政府也在推波助澜,在学校、机关单位、国企、军队当中组织力量大量放映《马兰花》,加强国家的向心力。

      而这部电影虽然加入了很多主旋律的东西,但是也提倡了妇女的坚强,对家庭的贡献,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妇女的定位,一时之间全国妇女都开始以马兰花为荣,男子也多以娶到马兰花这样的女子为荣,而在电影放映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民政局登记的新增人口当中,取名为兰花的女孩远远超过其他名字。

      随着《马兰花》一举开创中国故事片的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故事片开始登上荧屏,当然,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一些由中国传统故事和戏曲改编的故事片最先出现,毕竟改编怎么来看都要比原创方便的多。

      当然,因为内容过于宏大,像四大名著这种暂时还没有人涉足改编,电影公司们更热衷的还是改编一些传统戏剧所代表的故事,像什么天仙配,西厢记,杨家将,包青天这样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故事开始改头换面,以故事片的外表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一时之间这种传统戏剧跟故事片像结合的电影占据了各大电影院八成的放映量。

      除了电影之外,新闻出版业在这两三年之间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因为基础设施的逐渐改善,消息的流传速度开始显著提升,毕竟以前因为电力的限制,发送电报的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很多地方新闻从搜集到整理再到发表的过程当中直接被改的面目全非,给新闻业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而现在整个中国的电力供应彻底上了一个台阶,虽然距离全民进入电力时代还比较遥远,但是电费比起以前来可是下降了一半还有多,再加上一些其他技术的改进,发送电报的价格比起以前降低了很多,甚至普通人都可以隔段时间给亲人朋友发份电报。

      同时因为工业的发展,报纸的印刷费用也直线下降,以前舍不得用的优质油墨现在也可以敞开了供应。报纸质量好了,读者也更愿意去购买,毕竟比起中产阶级才能享受的广播,报纸还是现在普通人最廉价的消息来源。

      其实对新闻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来源于教育,从基础的义务教育到扫盲性质的成人教育,现在整个中国的识字率在逐渐提高。以掌握日常用字为标准的话,现在整个中国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而随着成人扫盲教育的逐步深入,这个比例还会再次提高,直到达到90%以上,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接近百分之百。

      而满清末年的时候,全国的识字率大概在10%以下,也就是说全国上下识字的人直接增加了6倍左右,对于新闻业来说就意味着报纸的潜在客户增加了6倍左右,而且现在的报纸在国社党政府的要求之下都是采用白话文来撰写新闻,对于那些通过成人扫盲教育学习文字的人来说,阅读起来没有什么难度。

      读者群体扩大了,消息传递方便了,印刷技术改进了,整个中国的新闻业再不发展的话真的就天理难容了。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国社党官方的中央日报,国社党党报,还是原来就在中国影响巨大的申报等报纸,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报纸的可阅读性,报社的收入等都比之前有了巨大的提高。

      除了新闻业之外,传统的文化走向也迎来了一定的改编。在历史上的这个年代,因为全国上下正好处于军阀混战当中,所以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是以哀国哀民为主,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苦难的哀思。

      不过现在国社党已经统一了全国,举国上下除了少数还在负隅顽抗的土匪之外,绝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处在了和平当中。而且国社党政府建立之后,在地方也狠狠的消灭了一批土豪劣绅恶霸无赖,然后出招缓解了目前农村土地分配不均的局面,整个社会开始快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文人们在热衷于表现苦难的一面的话,就非常的不合时宜了,但是如果大力歌颂目前的局面的话,就显得对政府太过谄媚了一下,这一点是文人们想要竭力避免的,大部分文人就算是装也要装出一副风骨傲然的样子。所以一时之间中国的文人们都仿佛有些江郎才尽了一下,除了歌颂一下风花雪月之外就没有什么能够上的了台面的作品。

      当然,这样的局面也说不上好还是不好,在国家和平的情况下,肯定有很多在历史上引起巨大轰动的作品将会销声匿迹,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国家和平,民族发展强大更加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