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位于讷
我和王本章、张教授一起来到了安阳,陈道长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们了,会合在一起后,找了宾馆住了下来。吃过晚饭后,四人一起商量行动计划。 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要找到有关《归藏易》的线索,但我们手上并无详细的资料,该如何着手呢? 张教授首先开了腔:“我先说几句,近百年来,在安阳殷商古都的殷墟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15万片之多的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占卜活动已经十分普遍和规范。 从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出的甲骨卜辞看,占卜用的材料非常讲究,主要是龟甲、兽骨。龟甲主要用龟的下甲或叫腹甲,有时也使用龟的上甲或叫背甲。龟甲的加工,从出土情况看,有的龟甲,整个不动,只要打平即可。有的将龟甲壳从上甲和下甲连接处锯开,使它的平整部分留在下甲上,再削平边缘,使之形成比较平整的弧形,而上甲都要从中间脊缝处剖成两个半甲,再把半甲的凸凹部分和首尾两端削平。 在占卜之前,对加工好的甲骨,先要钻凿,占卜时用加热的金属器件在钻凿处灼烤,待发出爆裂后,有了兆纹,即告占卜成功。正面爆裂的纹路,即卜兆,贞人就根据兆纹,来判断所问事务的成败与吉凶。之后,将其进行的情况和结果契刻在甲骨的正面,叫卜辞,当然也有刻在反面的。由于"归藏易"盛行于当世,且很规范,所以占卜家所遵从的范制应该都来源于"归藏易"。 甲骨卜辞即运用《归藏易》占卜的案例记录,是殷商时期的主体文化。内容大都以殷商王朝武丁以来下至商末各时王的占卜行事为主体,也包括数量不等的其他贵族家支的占卜记录。甲骨卜辞通常是在贞人灼龟命卜后,以一定的公文形式在甲骨上刻写下的相关文辞。每一条卜辞就是一个运用"归藏易"进行占卜的案例。 《归藏易》文化渗透到殷商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于殷商甲骨卜辞记载的内容,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等,涉及祭祀、征战、打猎、出入、疫病、风雨、军伐、做梦、时日、生男、生女等社会的各个方面。 可是奇怪的是,在安阳挖出的15万片之多的甲骨文,其中99%都是用《归藏易》进行卜辞方面的内容,但是《归藏易》却不见踪影,那么它到底到哪里去了?” 真不愧为考古专家,张教授的一番话,显示出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 王本章说道:“老张,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说,已经挖出了这么多占卜用的龟甲,说明殷商卜卦十分普遍,那么,很有可能那《归藏易》现在还在这殷墟的地底下躺着呢。我们知道,安阳殷墟遗址还远远没有发掘完毕,很有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找到未曾挖掘的大墓群,就很有可能找到《归藏易》。” “对!”老张兴奋地说道:“如果能找到几个大墓,我不信就找不到《归藏易》。当然,我们这次是科学考古,其他东西就别动了,要保护好文物古迹,好在我们几个都不是为了金银财宝而来,这个应该问题不大。” 我皱着眉头说道:“可是我们现在一点线索也没有,上哪儿去找那还未曾发掘的大墓?这不是大海里捞针吗?” 王本章笑着说道:“你啊,你忘了我们是学什么的?用易经啊,现在正好用上。” “用易经?”我疑惑地问。 王本章看我还是不开窍,只好说道:“就是用风水的方法,来找出古代的墓葬。” 我终于听明白了,原来是用这个啊! 王本章拿出一张安阳的地图,把它摊在桌子上,然后指着上面说道:“大家请看这张图,从殷墟的遗迹上看,所有的古城、墓葬都是围绕着恒河进行的,殷商诸多的风水法则,在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攻位于讷’的作法;亦即,将建地设于河流环抱的‘凸岸’处。 简单的说,流动的河水在转弯时,因自然力作用,常造成弯曲似蛇绕的形态,这时,在弯曲的内环区,我们叫‘凸岸’,又称‘讷位’;而外环区则称‘凹岸’。这种环抱的‘讷位’,自古以来,就广为建都、筑城的地理标准,尤其在殷商一朝,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最有名的,莫过于盘庚第七次迁都的‘殷墟’,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旧址,就可清楚看出。 大家看地图中很明显显示,殷商旧址刚好就位于洹水南岸的‘讷位’,也就是河水内环区;而皇族墓葬区则在宫殿左前方洹水北岸的‘讷位’,二者皆同,皆‘攻位于讷’。” 这时,张教授插话道:“可是,古人为何要将住地设于‘讷位’的凸岸呢?这有什么讲究?” 王本章答道:“中国风水认为,千里龙脉遇水则止,每到河流环抱处,就会‘止息结xue’,聚集一股蓬勃的生气;尤其流水呈玉炎环腰状,则该处气场将更为兴旺蓬勃。这点,是很有名的风水法则,古书有相当多的记载。比如:《水龙经》称:之元屈曲应门前,富贵两兼全!《管氏地理指蒙》则谓:抱如玉带围腰,悠扬而停憩…水之妙,无过此者! 这些观察,包括玉带水缠腰,贵如斐度、门前若有玉带,高官必定容易出…等种种描述,都是风水家对河水‘凸岸’地形的赞赏。可见,这种环境吉利的程度。 对于‘讷位’(凸岸)的成因与优点,其实是很科学的,可由地质学原理得到答案。 也就是说,当河水在转弯时,由于水流的物理惯性及向心力,在内湾的凸岸,河水流速会变慢、水位降低、造成水中搬运泥沙的能力大减,于是泥沙逐渐屯积,以致凸岸土壤增加,可用的土地愈来愈多。 这种现象,对以农立国、耕地为重的传统社会,简直是一头会下蛋的金母鸡,而且凸炭沈积的泥砂,和山河交界的‘冲积扇平原’一样,富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镁、钙…等微量元素,极适合农作物的耕种。 在此地经营,久而久之,自然容易‘牛羊成群,良田千顷’,替民众带来可观的财富。 《水龙经》称:‘一水湾环抱,此地财宝!’,就是在形容河流凸岸欣欣向荣,农民财富积聚的景象。 任何事情,皆具一体二面,河流转弯产生了内环区的凸岸;相对的,也形成了外环区的凹岸。 凹岸地理的形成,刚好和凸岸相反,由于凹岸河床极深,河流在转弯时,河道变陡,离心力加大,促使水流速度加快,造成水中搬运砂土的能力大增,不仅水中泥砂不易沈积该处,而且对沿岸地质,还有侵蚀与冲刷的物理力。 因此,随着岁月增长,凹岸土地被冲刷的愈来愈多(尤其是河道中游),弯曲半径也变得愈狭窄;在这情况下,住在凹岸地方的人们,由于水流速度快,不仅取用水源不便,而且所盖的房屋地基,因遭河水侵蚀,也呈现出不稳固的现象,若在干旱季节,河水干竭时观看,整座房屋就好像立于「危崖」之上,惊险万分! 加上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农作物收成减少,财富缩水…种种因素,造成千古以来,人类祖先在近「水」而居时,总是不喜欢选在“河流凹岸“,就是这个缘故。 但不管如何,这些场所,都要在「河水转折处」才能形成,因此,自古以来,中国风水认为源远流长的江河,只有在转弯的地方,才会产生大量的「生气」凝聚,而让人畜兴旺发达,是有其道理的。所以风水专家对于河流凸岸(或称汭位、息道),是较为欣赏的,因为这种地形不仅适合人类居住,又能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对社会有实质、直接的帮助,所以殷墟盛行‘攻位于汭’,是有其道理的。 我在一旁兴奋地说道:“我懂了!我们只要沿着恒河仔细寻找‘攻位于讷’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极有可能存在着大型的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