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红楼探秘在线阅读 - 第七章、作者真相之谜(7)

第七章、作者真相之谜(7)

    这是一番很有趣的对话,在嬉闹取笑中便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探春和元春一样,系“闺阁”之人,且有“得贵婿”之命。什么是“得贵婿”?一般人看来,“得贵婿”无非就是找了个好人家,门当户对,说不定地位更高,要不然怎么能能变成“王妃”呢?这个理解只能说是俗人俗念,还未摆脱“色”的羁绊,进入“空”的境界。其实,“贵婿”背后的寓意要比这深奥得多。

    要知道,宝钗所掷出的“十六点”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就隐含着特别的寓意,而且它和“得贵婿”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十六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十六岁”正是“得偶”的年龄,也是“得贵婿”的年龄。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有“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媛”的句子。“分瓜”指的就是“十六”岁,因为“瓜”字分拆后,像两个“八”,隐含“二八”之年的意思。段成式《戏高侍郎》诗中有“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时”,“耦”谐音“偶”,说的是女子得偶的年龄在十六岁。可见,古人认为十六岁正是女子出嫁的年龄,把这个年龄叫做“插筓之年”。宝钗的十五岁生日,凤姐称之为“将筓之年”,指的是快要出嫁的年龄。“筓”是古代女子盘头发用的簪子,女子到了可以插筓的年龄,就意味着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很显然,十六代表插筓,代表得偶。

    探春十六“得贵婿”,说明她已经到了“插筓之年”,到了出“阁”之年。不过,这个“筓”可不是一般的笄,它指的是由宝钗所代表的“金簪”。“筓”与“簪”或“钗”一样,都是用来固定冠冕的,所以探春的“插筓之年”,实际上是“顶冠之年”。《红楼梦》中的“冠”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皇冠”。前面说过,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冠”和“带”的象征,“冠”代表皇位,“带”代表嗣子,二者之合才能算作“金玉良缘”,而“金玉良缘”就是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君王的意思。

    宝钗掷了个“十六点”,探春就掣了一根“得贵婿”的花签,姊妹们又把她称作“王妃”,这显然不是巧合。这恰恰说明,探春是“金玉良缘”的主角,代表那个已经被钦定的“束带顶冠”者。花签上说她是“瑶池仙品”,就等于说她是真正的皇嗣,因为“瑶池仙品”是天上的正果,而“正果”正是“真嗣子”的代称。

    如果说用“十六”影射“顶冠”显得过于隐晦曲折,那么以“得贵婿”来隐射“得龙床”,似乎要好理解得多。什么是“贵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贵婿”又可称作“东床”,它来自王羲之“东床坦腹”的典故。“东床”在《红楼梦》里也只有一个解释,就是“龙床”。这个寓意来自“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的谚语,正是它把二者联系在了一起,让“龙床”和“东床”成了一回事。探春花签上所说的“得贵婿”,其实就是在暗示“得龙床”,“得帝位”,“得天下”。贾府的“东床”在哪里呢?就在宝玉曾经做梦的地方,因其位于东府(宁府),便被称作“东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