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策定伐吴,巧激高柔上谏
公元222年(魏黄初三年)八月,刘备狼狈逃至白帝城(永安)后,东吴战将徐盛、潘璋等将领各自上书孙权,请求加紧包围永安,先杀刘备再灭蜀汉。 而此时曹丕已经密令夏侯尚秘密率领本部人马悄悄驻扎在弋阳周边,表面上是援助孙权对抗刘备,但陆逊却一眼就看出了曹丕必有谋吴之心,若是支援荆州战场的话只需要派遣镇守南阳的曹仁南下即刻,而夏侯尚驻兵弋阳目的正是在于突然从背后插武昌一刀。而且诸葛亮也不会坐视刘备陷入险境,贸然进攻永安也必然会遭致蜀军的伏击。 于是陆逊和朱然、骆统三人齐名上书请求还兵,结束战争。 与此同时陆逊还料到,曹丕不久必定会再提让王太子孙登入洛阳为人质的要求,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想在东吴主力尽在荆州之际趁火打劫,为此他提醒孙权一定要多加防范。 果然曹丕在收到猇亭之战的战报结果之后,惊叹陆逊帅才之余认为孙权必然会趁胜追击,所以这是进攻东吴最好的机会,于是便向孙权提出了让孙登启程赶赴洛阳的事情,他原本打算让侍中辛毗和尚书桓阶去东吴出师,却没想到还没有等他二人出发,孙权便又一诸多借口为由再度推辞了让孙登启程的日期。 这下子曹丕认为自己有了出师之名,于是便着手准备南下攻吴的战略规划。 在征询蒋济意见的时候,蒋济对曹丕说: “孙权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次再推辞必然会引起陛下的不满,恐怕他也早就做好了和您一战的准备,况且猇亭一战吴军以极少的代价全歼了刘备的五万大军,现在士气正盛,陛下此时出兵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对于蒋济这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语,曹丕听了感觉很不舒服,于是转而派人去曹真的府邸召他入宫觐见。 这个时候曹真正在和他的谋士桓范对弈,听到使者传唤之后桓范提醒曹真说: “恐怕陛下这个时候宣将军入宫,是为了商议南下攻打东吴的事情。” “什么?” 曹真听后大吃一惊,因为在这件事上他和蒋济的看法是一样的,桓范似乎看穿了他的心事,他搁下了手中的棋子后询问说:“将军打算如何做?” “那还用说,当然是阻止陛下南征...” 还没有等他说完,桓范就摊开手掌打断了他的话: “不,依在下之见恐怕陛下正是在别人那里遇到了阻力,才会想要征求身为武将之首的您的同意,这足以见明陛下的决心是已经下定了的,倘若将军再反对,那陛下无疑会因此额迁怒于您,所以您只能赞成,不能反对。” “难道要我眼睁睁的去打这一场没有把握的杖吗?” 桓范分析说:“那不见得,眼下陆逊身处猇亭前线,而刘备虽然被他打得打败,但刘备刚刚退守永安赵云就率领精兵四万从江州赶到永安护驾,另外他们也在陆续收拢被打散的蜀军残部,现在差不多加起来也有五万之众,陆逊为了防止刘备复仇,必然会留在宜都镇守。如此一来他分身乏术,我军南下的第一个大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听了桓范的话后,曹真也觉得有些道理,初次之外桓范也提醒曹真说: “之前曾经深入江陵腹地的名将张郃,熟知南郡的地形,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将军可将他再调至麾下一同南征,这样一来也可以增加获胜的把握。” “再调张郃?” 对此曹真觉得很为难:“可是张郃去年才赶到陈仓大营,如此频繁的调动是否妥当?” 桓范笑道:“像张郃这样出色的武将世间少有,况且现在蜀汉刚刚和东吴旧恨未雪又添新恨,短时间内是没有余力北上的,抽调张郃也是为了大局考虑。” 在曹丕征询众臣南征意见的时候,辛毗赞同南征,蒋济坚持原有意见,而司马懿因为三月时替平原候曹睿求情,虽然最终曹睿成功被封为平原王,但司马懿却也因此受到了曹丕的猜忌从而保持沉默。所有的目光都放到了曹真的身上,最终曹真赞同曹丕南征孙权的计划,这让曹丕非常高兴,于是他命令辛毗大将军曹真为统帅,辛毗为军师,即刻准备率军南下。 然而一个细节引起了司马懿的注意,那就是曹真把刚刚抵达陈仓大营的张郃又调回了南征的队伍之中,若是在平常的话他也不会如此在意此事,可现在司马昭身在陈仓... 接到调令之后,张郃想要趁这个机会带司马昭回洛阳看看父母,可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来信说,请张郃务必不要将司马昭带回来,让他继续留在雍州即可。 巧合的是,司马昭本人也没有回洛阳的打算,因为自从他跟随张郃来到陈仓之后,亲眼见识到了兵法书上所看不到的真实军阵,同时他和黏上了先前曾经从黑衣人手中救下自己的雍州刺史郭淮,成日里追着他问这问那。 虽然他很思念母亲和家人,但司马昭还是咬牙狠下了心: 一定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母亲,他才会回到司马家中将母亲接回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平日里对外人冷冰冰、沉默寡语的郭淮,却总是对十一岁的司马昭非常温和,不管司马昭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都会尽量满足。 见父子双方居然同样的执拗,张郃只好将司马昭托付给了郭淮,然后动身前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