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1621之大变革在线阅读 - 84.下乡,教育

84.下乡,教育

    天启三年十一月,卢象升回到中阳,还在筹建参谋司和后勤司的谭良栋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了一趟中阳。

    中阳县衙,谭良栋和卢象升相对而坐。卢象升在太原待了将近一个月,中间除了应对刘策的盘问,他还发动自己的关系,得到了不少的消息。

    “良栋,从县令到知府跨一品、过两级,除了考评上等之外,还需要一些实打实的功劳。但目前朝堂上阉党的势力越来越大,刘巡抚又和阉党不对付,永宁知府的位置有点悬。”卢象升有些担忧。

    谭良栋没说话,脑海里闪过很多事。历史上的卢象升,是在组建了“天雄军”后,官位才蹿升的,想到这,谭良栋道:“建斗,现在内有贼寇,外有建虏,朝廷对练兵一事是如何让看待的?”

    卢象升道:“自然是十分看重,去年礼部侍郎孙承宗就被派往辽东,筑城练兵,万历四十七年时,河南御道使徐光启也曾受命在通州督练新军,但没成功。”

    “徐光启?”

    “怎么了?”

    谭良栋笑道:“我听说这位大人学识十分渊博,出了很多书。”

    “徐道使确实大才,他当初受命在通州练兵,就是因为他写了很多的练兵条格,这些条格据他所言是学泰西之法的。”条格,就是条例,泰西之法,就是徐光启从西方传教士那里学来的西式练兵法。

    明代中后期的重文轻武不同于宋代,边镇和行都司的存在,让武将的权力不会如宋朝般低到尘埃里。但是,在地方上,武将的权力不小,压过文官的也有人在,然而,武将永远也不可能进入朝堂,决定国家大事,中枢权力不会让武将沾染。

    这就导致了在嘉靖以后,边镇将门世家的崛起,既然不能更进一步,那武将们就想着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传到下一代。万历以后,边镇将门衰落,特别是辽东战事的连续失败,大量将领战死,将门断代,明军急缺统兵大将。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涌现出很多带兵的文臣,也称为文臣统军,在崇祯朝发展到极致,袁崇焕、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陈奇瑜、杨鹤、杨嗣昌都是显赫一时的带兵文臣。

    谭良栋考虑到这一点,现在他和卢象升已经是站在一条船上的人,要想不翻船,只能共同前进。

    “建斗,你有没有想过练兵?”

    “练兵?哪有兵可让我练?”卢象升愣住了。

    “吕梁营。”

    卢象升细细琢磨了一下,朝廷对领兵大臣确实十分优待,各种官职往上加,兵部侍郎、太子太保、督军、总督,现在四川平乱的朱燮元就是西南五省总督,理论上可以节制西南五省的文武大员。

    谭良栋让卢象升“练兵”,并不是说真的让卢象升跑到吕梁营的军营里cao练士兵,真要这样谭良栋是不会干的,吕梁营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不会假手他人的。谭良栋是让吕梁营名义上“属于”卢象升,若是有战事需要,可以听从卢象升的调遣。

    将来吕梁营立下了功劳,卢象升作为统兵之人,军功很大一部分就是他的。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重文轻武的通病,在重文轻武的大氛围下,什么叫胜仗,有文官统领的胜仗才叫胜仗,武将自己打赢的不叫胜仗。

    因此,明朝九边,很少有将领主动攻击蒙古人,打赢了没啥奖励不说,打输了还担一个擅开边衅的责任。

    若是谭良栋和卢象升达成这样的合作,日后吕梁营打了胜仗,卢象升会借着功劳官位飙升,一如他在七年后建立“天雄军”后,卢象升权力的扩大,势必也会让吕梁营的实力更强,谭良栋所进行的变革也能进行的更顺利。

    卢象升没有拒绝谭良栋,这次能让刘策大力支持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身上有清剿吕梁流匪的功劳和复收夏税秋粮。

    达成了合作之后,谭良栋又和卢象升讲述了吕梁各村的事。

    《土地条例》推行下去后,分地的行动很顺利,护村队、清查土地人口的事情也在推行过程中完成。

    谭良栋在说到护村队时,卢象升心里对此一直有疑问,便问道:“良栋,当初你跟我说这护村队必须要组建,我想听听是什么原因。”

    “建斗,你还记得我曾跟你说过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事吗?”

    “当然记得,当时还是你的人把我绑到刘垣圪坮上的。”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卢象升露出了一丝笑容,也就是在那一番谈话后,他和谭良栋之间开始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谭良栋也笑了,说道:“现在吕梁还在受干旱的困扰,生产力是不如正常年月的,为了保证现在的生产力能养活这么多人,那就必须改变一下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