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做塞王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元璋的旨意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元璋的旨意

    好在,运气不错。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几十辆马推收割机纷纷开动起来,将自己眼前的金黄的麦穗一片片地放倒割下,效率简直不敢直视,如果用人工去割的话,那怕是将人都累死也割不完。

    “哇,大王好厉害啊,臣妾今天可真是开眼了,臣妾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小麦还可以这样收割。”坐在朱楧左侧的迪丽娜扎简直是大吃一惊,略有些失态的叫出声来,随即忙用手掩住嘴巴,偷偷地笑道。边说还边不忘用一丝崇拜的目光偷偷瞄了一眼朱楧,她自认为很了解自己的这位大王,但是随着跟随他的时间越来越长,她才发现自己其实很不了解他,这位大王真不知道脑袋里装了多少奇思妙想,随便拿出一个来,就可以颠覆她的三观。

    她虽然一向自负才智,但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跟自己的大王比起来她还是差很多,输给他真是一点也不冤枉。

    蓝幼澄虽然也对这个马推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感到吃惊,但她毕竟跟朱楧的时间长,又是在肃藩刚成立时就被朱楧收入房中的,之前见识过朱楧用双马拉耧车的播种方式,因此对这个马推收割机的出现并没有感到三观被颠覆。

    不错,不错。第一次实验的效果果然很好,这个收割利器已经发放到各个农场中去了,想必今年的粮食产粮和归仓率会大为上涨。

    朱楧的心情十分不错,冲着钱大钧笑道:“你的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寡人决定将你们张掖第一农场定为今年的示范农场,让其他农场的人都前来学习。”

    钱大钧简直是喜出望外,虽然没有升官,但能在这肃藩众多农场中被选为示范农场,那无异于是莫大的殊荣,够他吹好几年的了,立即纳头便拜道:“多谢王上,小人愿意肝脑涂地,报效王上的知遇之恩。”

    “起来。”朱楧对他们这套说辞已经略感不耐烦了,寡人让你当农场的负责人是让你好好给寡人种田打粮食的,又不是让你上战场,怎么会肝脑涂地?搞的寡人有多残暴似的,道:“你只要好好给寡人干活,寡人就不会亏待你,用不着肝脑涂地。”

    钱大钧愣了愣神,这拍马屁还拍出不好来了,看来自己这方面的功夫还没有练到家,今后一定要勤加练习,最好找个高人请教请教,缓缓地站起身来,拱手道:“是,多谢王上。”

    朱楧带着自己的老婆在这张掖第一农场观摩了半天,随后又带着她们去自己的老家张掖中考察了一番民情,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了敦煌。

    这几天,肃国的各个大农场都在大丰收,蓝幼澄一回来后就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带着她的记账组开始汇总,整理肃国各个农场的账目。

    朱楧很有怜香惜玉之心,见自己的这位爱妃如此辛苦,跟她说了好几次将手里的活安排给手下的人干就好了,可是蓝幼澄觉得钱粮之事事关重大,是整个肃国立国的基础,她实在是不放心完全依靠别人,必须要亲自为王爷把好这一关,因此执意不肯,几次婉拒朱楧的好意,朱楧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经过几天的梳理,蓝幼澄终于将这次收上来的钱粮账目理顺清楚了,在一次家庭晚宴上,兴高采烈地对着朱楧和王后孙云琦以及其他几个妃子笑道:“启禀王上,王后,咱们肃国这次又是一年大丰收,各个农场共生产粮食一千七百万石,比去年涨了一成。”

    “恭喜王爷,恭喜王爷了。”几位老婆纷纷向朱楧道喜,这么多粮食再加上从民户手里收来的赋税,那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就算要向朝廷交三百万石粮食,那落到自己手里的还是有很多,再加上牧场的大丰收,肃国这次又可以养很多兵马,干很多大事了。

    占地千里,带甲十几万,美女如云,积粮如山,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一个男人开心的呢,朱楧止不住地哈哈大笑,两手分别搂着贤妃和端妃,道:“今日是大喜之日,咱们一家人就开怀畅饮。来人,将寡人的女团叫上来,让她们给寡人好好舞上一曲,为即将出生的王子庆祝。”

    一提到王子,王后孙云琦和淑妃黛昱竹都不自觉地抿嘴一笑,剩下的两位妃子心中也是暗暗期许,想着能早日怀上王上的骨rou。

    王后的两个丫鬟听薇和吟荷又开始忙了起来,一个去叫朱楧的女团,另一个忙着给朱楧斟酒,不用说,这顿饭吃的又是及其腐败。

    农业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现在肃国的公立义务学校也已经开学一周年了,应该说绝大多数肃国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女都识字了,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算术和基础科学能力。

    依照朱楧的计划,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就是教给自己的父母和其他的家人识字了,以确保肃国今后成年人各个识字,为将来肃国的大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为了督促国民积极识字,朱楧制定了一套严厉的考核措施,具体内容为,肃国凡是十六岁以上的成年人,不论男女都必须识字,否则不允许出村。若是出村的话,走到关卡处,不仅要查一查路引,还要考一考识字的能力,考核方法为当地的小吏拿出几个字来让你当场去认,或者是说一句话让你写下来。若是能认得出或者是写得出,就放你过关,若是认不出或者写不出,不管你是男女老弱,摁在地上就打,一直打到你哭爹喊娘发誓好好学习为止。

    而这些被教训国的国民,今后就成了肃国官吏的重点督查对象,每年不定期的还要到你家里去考你,考试及格便了,若是考试不及格,直接吊到树上就打,保证让你在村里出够风头。

    当然,具体考试内容都是礼曹的官员严格审核的,保证都是常用字,各级官吏必须在这个范围内出题,违者严惩不贷。这也是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故意找一些生僻字来刁难刚刚识字的国民,以从中捞取猫腻。

    这个计划已经实施,便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凡响,平日里只会种地的庄稼汉们全都震惊了,原来肃王让他们的孩子们免费上一年学就够让人震惊的了,现在又居然要求他们也识字,要不然连门都出不了。隔壁的老王不信邪,前两天冒着风险出去赶了趟集,回来的时候被打的连他的老婆和邻居的翠花都不认识了,从此开始整天闷在家里发奋读书,与翠花见面的机会都少了。

    这一下子,肃国的所有百姓都相信了,除了干活练兵以外就开始读书识字,肃国里上过学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父母不被官家打,一有空就教他们那些常用字的读写方式,肃国开始了人人识字的扫盲运动,文盲率大为降低,国民素质显著提高。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最起码会自己写借据契约什么的了,不用再花钱请那些秀才们写了,极大的节约了经商的成本。

    对肃王这一旷古烁金的举动,不仅肃国的大臣和肃王的后妃纷纷称赞,甚至是远在朝廷的朱元璋和朱允炆也连连称奇。朱元璋称奇的原因是他想不明白,做事一向务实的肃王这次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教那些农夫们识字,这些人识字有什么用处?只要会老老实实地种地纳粮不就行了吗?为他们浪费巨大的国家资源,值得吗?

    到底是明朝时期的人,虽然是明朝最聪明的人,但仍然无法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就是兵马钱粮,识不识字影响真的不大,蒙古人不识字,不照样打下了万里江山吗?宋朝识字的人最多,不照样轮番让人欺负吗?

    这也不怪朱元璋见识浅陋,任他多么雄才大略,他也无法想象未来的工业文明有多发达,对传统的农业文明能形成多么大的碾压优势。

    而朱允炆称奇的原因就十分的无厘头了,因为这是朱楧所做的所有的事当中,唯一一个对他胃口的,他向来主张文治天下,将来继位之后也是要依靠文臣来管理国家的,但是他的这个十四叔偏偏跟他不是一个套路,不仅将武将的级别提的比文臣高,还重用太监压制文臣,这使得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朱允炆十分不能接受,虽然肃国已经自治了,出于阴暗的心里他还是希望朱楧是个昏君,不要太励精图治了,但出于天生的敌视太监的心理,他还是对朱楧的做法颇有怨言。

    现在好了,这个十四叔居然下令教全国的居民免费识字,这倒是颇有些文治之君的风范,这倒是很符合他的脾气。

    此时的朱元璋祖孙正在皇宫的谨身殿中批奏折,为了锻炼朱允炆的执政能力,再加上朱元璋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精力大不如前,一些奏折已经开始交给他来批了。

    朱允炆正在翻看一个关于向朝鲜派出使者的奏折,朱元璋突然将一个奏折扔到他的面前,淡淡地说道:“你看看这个奏折,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