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言情小说 - 腹黑总裁暖医妻在线阅读 - 第200章 纯朴山村情

第200章 纯朴山村情

    走进白山村的村庄,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一个近乎跨越时空,倒退四十年的角落。

    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苏绿宁永远都不敢相信,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这座边远小山村的穷困赤贫,竟然达到了难以用言辞形容的程度。

    一路前行,一路震撼,一路感慨。

    这是一处典型的壮乡风格村落,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还有不少泥坯、木板房,甚至是危旧房。

    老式的建筑,人畜混居的现象十分普遍。

    房子分为上下两层,牲口“住”底层,比较低矮;上层住人,木地板,木板墙,也有的是泥砖墙;顶上还有个阁楼,一般用来存放粮食。

    村民们打趣地说,底层是“畜牧局”,中间是“人事局”,顶上是“粮食局”。

    苏绿宁肩背着小药箱,挨家挨户的上门走访。

    这里的村民,住房都十分拥挤。

    有一户两兄弟家,共八口人,共用一个客厅,各自却只有一间不足八平方米的卧室,七十七岁的老母亲,只能与家里养的猪同处一屋。

    村子里有不少的老房子。

    听一个村民说,自家房子是爷爷的爷爷盖的,年久失修,墙面、屋顶、房梁都严重受损,一面墙壁还已经消失了,仅剩下三面,如同一个横放的“U”形,正对着长长的村间道路,透风漏雨。

    虽然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但是苏绿宁在白山村里看到,有些极贫户,衣食住行仍然样样令人心酸。

    推开一户村民家里破旧的木门,她的眼睛好不容易才适应下来,才逐渐看清楚了屋子里的情况:

    屋子分成两半,左侧是牛圈,杂草上散落着牛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右侧是人住的地方,苏绿宁借着手机的光亮,才能看到床铺——一块木板搭在四摞砖头上。

    屋子中央的地面,摆了三块砖头,上头架锅,底下烧柴,这就是炉灶。

    屋里没有一张桌子,连个板凳都见不到,土墙被多年的炊烟熏得一片漆黑。

    铁锅里煮了一些土豆,便是这户村民一家五口的午餐,有的土豆还已经发了芽。

    对他们来说,吃米饭和rou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大米,每十天逢集时才能吃到;rou,一年最多吃三次,分别是在汉族春节、壮乡歌节和中元节的时候。

    房子的主人左眼失明了,睁眼时,只见白茫茫、呆滞的一片。

    土墙上,糊贴着两张“优秀少先队员”的桔色奖状,获奖者是房主十四岁的大儿子。他家老二、老三也已到了读书年龄,却没有上学,一脸懵懂地望着苏绿宁。

    眼前的境况,让苏绿宁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家徒四壁,常用来形容贫穷。

    而在另一户村民的家里,却连一面严格意义上的“墙壁”都没有。

    屋主和他年迈的母亲,共同居住的茅草房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是用树枝、竹片拼搭而成,至今没有门板,只挡了块竹编的薄片。

    房子外墙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小洞,那是野蜂做的窝,每到春夏,野蜂就屋里屋外的飞进飞出,墙根下还有山老鼠咬出的大洞。

    土墙的缝隙里,抹着些牛粪,阳光和风雨,都能从墙上的无数孔洞中透进屋子。一盏昏暗的灯泡下,柴草、杂物、简单的农具堆在一起,长年烟火凝成的一条条黑毛絮从房顶、木架上垂下来,角落里篾片围成的两个小窝,就是母子俩的“卧室”。

    整座白山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妇女孩子在家留守,村里的田地大部分摞荒。

    “刮风满脸土,下雨满身泥,出门就爬坡,种地靠天收”,这种荒凉的景象,让苏绿宁感到难受不安,心情更是无法用言语表述。

    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大部分白山村村民还患上了风湿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他们承受着贫穷与病痛的双重压力。

    苏绿宁无能为力改变这里的贫困落后,只能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即便是被扣留、监禁在白山村,她也要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技能,为山里的村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小张和小李的帮助沟通下,苏绿宁拿着《村民健康档案》,逐门逐户的走访、问诊,深入了解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对体弱多病的老弱妇孺,更是进行重点健康体检。

    “大妈,你的血压偏高,所以会经常觉得头晕头痛。我这儿有降压药,你要注意按时服用。”

    “大爷,你的心脏不太好,平时要少抽点烟,不要动不动发脾气。”

    ……

    苏绿宁取出听诊器和血压计,一边为村民们测量血压、听诊心肺、查找病患,一边依靠打手势和小张、小李的翻译,向村民们介绍各种疾病的防治常识。

    听说医术高超的苏医生亲自上门看诊,许多村民都跑出来,坐在自家门口,等待苏绿宁来给他们检查身体。

    在缺医少药的穷山村,为了给生病的村民节省花销,又能带来实惠的效果,苏绿宁还将自己所掌握的中医针灸技术、xue位按摩手法传授给村民,并指导他们就地取材,使用白山村里常见的草药,内服外洗,治疗腰疼、腿疼、牙疼,包括风湿、面瘫等杂症。

    就这样,隔三差五的,苏绿宁就肩背着小药箱,在小张和小李的跟随监视下,翻山越岭,走进村庄,上门为村民们体检、诊病、进行健康教育。

    纤柔娇倩的白色身影,在每一条山间小道往来穿梭,成为了白山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没多久,村民们就将苏绿宁当成了值得信赖的亲人、朋友。

    每当她的身影出现在村口,村民们就自发地出来迎接她,用壮乡话对她嘘寒问暖,送上自家煮的凉茶给她解暑,还送来自家地里种的蔬菜,和自家都舍不得吃的糍粑、糯米饭。

    村民们用纯朴的方式,对苏绿宁表达内心的感激,这样的关爱,又让苏绿宁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