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旧案真相
秦骧听到杭兴之言,颇有些意味深长地笑道:“若按杭大人的说法,难道‘太子逆案’不是杭大人与‘朝中之人’苦心谋划所致?而是老皇帝逼着他谋反的?” 对方咄咄逼人的反问,令杭兴有些挂不住脸,只能赔笑道:“惭愧、惭愧!” 秦骧“哈哈”一笑,继而说道:“老皇帝有废太子之心,便以‘东巡’的名义调离太子出京。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老皇帝一开始的心思应该不是要杀了这个儿子,而是给他找个好地方安置下来。杭大人,我说的是也不是?” “是、是,足下聪慧,一语中的!”杭兴满脸堆笑着说道,“当时高祖皇帝想将故太子分封在江东郡,故而将此定为‘东巡’的最后一站!不过这件事,杭某也是入京之后听说的。” “哦?杭大人还听说过什么,不妨一并说来听听!”秦骧似笑非笑地看着杭兴,心想这家伙能混上“卫尉卿”的位子果然还是有些本事的。 杭兴边回想边将自己探听到的消息和盘托出,这其中点到了两个关键人物——“废太子”阴谋的提案者、太尉杨彦坡,以及反对者、大将军周绰。 杨彦坡,前回已有介绍,是“前宵旧臣”,萧子康死后“清流派”的领头人,同时他也是萧鲎的岳父。周绰,出自晋原周氏,与崔氏、白氏都是当地的望族,刘义臻担任晋原郡守时,周绰是郡司马,掌管一郡军务,当初若没有他的支持,刘义臻怕是一兵一卒也带不出晋原。 杨彦坡沉稳老练,深谙政务之余也熟知兵事,是刘义臻身边难得的“文武全才”。这位老太尉经历过霄末的乱世,对于宦官、外戚的弄权深恶痛绝,曾支持当时还是“丞相兼大将军”的刘义臻整肃吏治。他深知“立君立贤”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属于“清流派”的共同理念。 因而当太子刘彦锋表现出“重武轻文”的倾向时,杨彦坡就向刘义臻谏言加强对太子的教育和管束,以防其日后“黩武祸国”。应该说这个建议颇有先见之明,刘彦锋后来的举动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刘义臻当时并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后来刘彦锋的行为越来越出格、越来越不服管束,令刘义臻大失所望,这才想起杨彦坡的谏言,召其草拟一个废太子的方案。 然而“废太子”事关重大,纵然刘义臻专断独行,也不得不考虑军方的态度,毕竟他们才是刘彦锋背后最强力的支持者,而这些人的代表就是大将军周绰。 周绰是刘义臻的老部下、老战友,按理说他不应该站在老皇帝的对立面;然而事实却是他这样做了,而且与杨彦坡“为天下计”的立场不同,他的反对完全出于私人原因——刘彦锋曾救过他的命。 那时大盛朝初建,四方仍有不臣之人发动叛乱,当时周绰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奉命率兵平定活跃在甘南、凉州二郡的叛军,刘彦锋则是征西大军的监军。在一场战役中,周绰轻军深入叛军地盘,陷入重重围困之中;就在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刘彦锋身先士卒、亲率骑兵赶来接应,撕开一个缺口,将周绰救了出来。 自此以后,周绰就成为对刘彦锋感激不已,誓言要为之效力;而当他接替去世的张云远担任“大将军”一职时,太子在朝中的实力也因此达到了巅峰。对于这些往事,刘义臻也是有所耳闻的,不过他对于周绰这个老部下的“公心”还是有信心的,故而直言了对刘彦锋的担忧。 然而刘义臻还没说出“废”字,周绰就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思,他当着皇帝的面为刘彦锋抗辩,列数其军功,提醒皇帝太子身后是有强大力量支持着的。周绰说的这番话在他自己看来是为了维护刘彦锋的地位,但在皇帝耳中则是太子“逼宫”的资本,令他不得不防。 因而与周绰一番交谈后,更加坚定了刘义臻废黜太子刘彦锋的决心。他立即召见了太尉杨彦坡,命他迅速制定废除太子的方案,并且再三言明,一定要防止军队发生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