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帝国能臣在线阅读 - 第五十四回 新的格局(二)

第五十四回 新的格局(二)

    杨坡给皇帝上的辞官奏疏自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来这是送上门来的好机会,但是皇帝仔细算计了一下,觉得还是不能cao之过急,因为他设立尚书台的决定才刚刚下达,杨坡的举动很明显就是应对皇帝培养心腹的策略。

    首先,如果皇帝批准了他的辞呈,中太尉之位空悬,能够递补上来的除了外太尉丁式程之外,就是跟随了杨坡数十年的长史、左右丞等人,而这些毫无疑问都是他的心腹,是根正苗红的“清流派”。其次,即便丁式程顺利递补,但此人对于太尉府的运作毫无经验,实权肯定旁落到杨坡一党的手中,那这个太尉府实际上仍然是由杨坡在幕后运作,他辞官不辞官,根本没有区别。

    最后,如果皇帝没有合适的人选占据这个关键职位,那“外戚”一党必然想法设法推举自己人上位,到那时,“帝党”岂能坐视“外戚”一党继续做大,两派提前决裂,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他们“清流”一党正好从中渔利。

    所以,杨坡的这个奏疏上得异常巧妙,因为无论皇帝如何决断,“清流”一派似乎都没有什么损伤;相反,他们“清流”稍微往后一退,“帝党”就得直面“外戚”,然而皇帝并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因此,皇帝最保险的选择就是竭力挽留杨坡,让他继续执掌太尉府,直到三年后他不得不退位,彼时,皇帝安置在尚书台的心腹们做好了接手实权的准备,那样才算是万无一失。

    然而杨坡的去意异常坚定,无论皇帝如何挽留,他都坚辞不出,后来干脆闭门谢客,任谁来都不见。如此一来,这招“以退为进”搞得皇帝很是头疼,只能纡尊降贵,亲自来到杨坡的府邸,将其请出,并做出了“永受公禄”的承诺,许诺他可以一直担任中太尉的官职,直到他死亡。

    这样一来,杨坡的权位就更为稳固了,他的地位也因皇帝的“躬亲拜访”而显得更加尊贵,在朝堂上,他们“清流”一派的气势天然就压了“外戚”一头。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杨坡算计到了皇帝的顾虑,才能一击成功,成功为“清流”派续命。皇帝虽然受到了打击,但他心中反而愈发坚定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尚书台的班底组建工作也很快有了进展。

    弘文六年二月二日,这一日在民间称为“龙抬头”,因这一日后雨水渐渐增多、春意愈发盎然而得名。不过这一日对于大盛王朝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新的太仆卿、宗正卿以及大将军正式上任,并且尚书台的主要构架及人员名单宣布确定。

    按照皇帝与丞相府、太尉府、御史监察院商议的结果,负责尚书台日常事务的主官为“尚书令”,由原丞相崔宪担任;下设“左右仆射”两人,分别由原廷尉卿东郭旭和原太仆卿柳万乘担任;“仆射”下各设“左右丞”二人,再下设“六曹”(礼曹、兵曹、工曹、民曹、刑曹、吏曹)以及尚书侍郎若干。“仆射”以下人员名单并未确定,不过有些职位皇帝已经心里有数了,安放进去也只是时间问题。

    原本尚书台的组建无需经过“三公”的同意,但由于要使用到国库的经费,御史监察院提出也要将尚书台的官员一并纳入监察之中;皇帝思虑了再三,还是决定就尚书台的构架问题与“三公”进行协商,最后才形成了上述的方案。

    按照皇帝与“三公”敲定下来的方案,尚书台有参政议政之权,但无实质的施政之权,因而这个新设立的衙门并不能对时政有决定性的影响。但这样的结果也已经达到了皇帝的目的,毕竟设立尚书台的初衷就是为自己培养人才,而不是要立马就夺权。

    闻到朝廷风向的世家子弟、寒门士子甚至于地方官员都对尚书台中的官职趋之若鹜,他们心里都明白,这将来就是一个仕途晋身的捷径,而且在尚书台中能够接触到国家大政、朝廷决策,最关键的是能够接触到京中的重量级官员,以及当朝天子。尚书台就是一道“龙门”,只要进入了其中,不怕日后没有机会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