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连锁超市
在八十年代,江城有着几大支柱性产业,八十年代的时候全亚洲最大的造纸厂,全国最大的糖厂,大型的纺织厂,还有煤机厂和电机厂,木材厂、家倶厂…… 这些江城的大企业造就了八十年代初期江城的不凡,工人的工资几乎都花不了,在这个时候,李忠信直接就把眼睛盯到了这些工厂的工人身上。 这个时候做什么最赚钱?那就是做食杂连锁超市。 李忠信要做食杂连锁超市的想法,在之前让董国忠和梁国富做食品店的时候就已经萌生了念头,只不过李忠信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他没有立刻实行而已。 在王波从省城哈市那边回来,把省城哈市的繁荣和商店的红火讲给他听了以后,李忠信觉得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可以着手cao作这个事情了。 一九八二年,改革的春风已经铺满中国大地四个年头了,李忠信所住的福丰街却依旧只有一个食杂店。 李忠信后世时候记得十分清楚,在福丰街上,第一个食杂店就是洪记食杂店,按照李忠信小时候的想法,那开洪记食杂店的老洪头,可以说是整条街上最有钱的人了。 的确,洪家人迈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第一步之后,凭借着资金的积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开始搞起了商场,成为江城有名的大商人。 八零年的时候就敢于尝试做食杂店的人,除了要有做大事的勇气,坚韧的的心志外,还得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型的人。 在当时的环境下做食杂店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时期,而能够把食杂店一直坚持两年而生意好的,绝对有着特殊的人格魅力以及不为人知的能量。 李尚勇给洪记食杂店做过几个货架子,和洪家的大儿子洪斌很熟悉,从李尚勇以往的描述中,洪家的老头已经把洪记食杂店全盘交给了洪斌,而且洪斌做的食杂店,已经超过了老头开食杂店时候的规模。 洪家的大儿子洪斌在八零年的时候就到过武汉SH等地,也有了一定的进货渠道,只是八十年代的个体经商十分困难,大厂家都不喜欢和个人打交道。 李忠信有了做食杂连锁超市的想法以后,对于洪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这个年代能够看的那么远的人都非常人,和这样的人进行合作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最为主要的是,现在李忠信手中拥有的财富和能量是洪斌根本就无法抗衡的,他们只要是进行了合作,今后还是按照李忠信的思路和做法来走。 忠信公司现在这个时候只有王波和董志国两个中层的管理人员,管管打鱼方面的事情还可以,要是管理这种连锁超市,还真就得洪斌这样眼光好,有能力的人。 经过李忠信的一番深思熟虑,他领着董国忠和王波几个人直接拜访了洪斌。 忠信公司在江城的名气很大,虽然和那些老牌的百货商场和大企业没有办法相比,但是,却也是响当当的字号。 一听说李忠信他们是过来商量大事情,而且他们的想法几乎是一致的时候,洪斌活心了。 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忠信公司和洪斌达成了初步的协议。 分割线 洪斌像一条刀鱼一般从柜台和住处间那狭窄的小过道当中挤了出来,他缓缓走到门前,午后强烈的阳光照在脸上,洪斌不由得将眼睛眯缝了起来。 一想到上午来的李忠信,洪斌就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 洪斌是子承父业,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却记住了父亲交给他食杂店时留下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