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徐州之事(六)
然后详细介绍了发现的过程。
大意就是。
扬州地下情报组,在扬州四处打探情报,但没有得到赵风要找的人的消息。
不过在一次意外中。
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得知徐州、下邳国、东城县,有一个叫鲁肃的人。
而刚好,赵风要寻找的名单里,也有一个叫鲁肃的人。
之后就派人,去徐州、下邳国、东城县,探查关于鲁肃的消息。
毕竟他们只知道鲁肃的名,却不知道鲁肃的字。
万一只是同名的人,到时候不但得不到赏赐,还会因为找错人,得到一个办事不力的惩罚。
之后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在东城县花了大半年,打探到了鲁肃的具体情报。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在黄巾之祸期间,其他世家大族,都是在疯狂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
而鲁肃反其道而行,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
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才在一次意外中,得知了鲁肃的名字。
情报打探的差不多,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认为,这种人即便不是赵风要找的鲁肃,也绝对是个人才。
至少在治理民生方面,绝对能胜任,所以在打探到鲁肃的表字以后,就把消息送回了并州元氏。
而王机等人,自然知道赵风求贤若渴的态度,所以把消息发给了在冀州的田丰。
然后田丰才把消息送给了赵风。
看到鲁肃的表字,赵风就知道,这个鲁肃,正是赵风要寻找的鲁肃。
因为同名的人,或许会有那么一、两个。
但同名同字的,那就不会出现重复的人了。
因为这个鲁肃的表字,正是子敬!
看完消息后。
赵风沉吟良久。
因为赵风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下邳国东城县走一趟。
因为赵风现在在东海郡,离下邳国非常近。
只是东城县在下邳国的最南端,过去十几里路,就到了扬州九江郡。
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如果距离远的话,赵风还不需要怎么犹豫。
只要派人去请鲁肃就可以了。
就算请不到,但既然发现了鲁肃,那不管如何,赵风肯定是要带走的,哪怕动用武力!
而要去请人,当然是自己亲自去请,才能体现出诚意。
只是现在地处徐州东海郡,赵风的一举一动,可不单单影响着赵风的大军。
还影响着陶谦和曹cao!
赵风沉吟良久,最后把自己的想法,跟崔琰说了出来。
然后问道:“季珪兄以为,我改如何决断?”
崔琰沉吟了一下:“抛开此人,乃是赵州牧要寻找的人不说。”
“单凭此人的事迹,就绝对是一个好父母官。”
“其能力大小不说,就凭此人之前的做法,治理一郡,应该没什么问题!”
之所以说,不考虑能力方面的事,是因为大汉以孝治国。
但仁、义之辈,也是要受到重用的。
而鲁肃之前的举措,起码也占了一个仁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大意就是。
扬州地下情报组,在扬州四处打探情报,但没有得到赵风要找的人的消息。
不过在一次意外中。
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得知徐州、下邳国、东城县,有一个叫鲁肃的人。
而刚好,赵风要寻找的名单里,也有一个叫鲁肃的人。
之后就派人,去徐州、下邳国、东城县,探查关于鲁肃的消息。
毕竟他们只知道鲁肃的名,却不知道鲁肃的字。
万一只是同名的人,到时候不但得不到赏赐,还会因为找错人,得到一个办事不力的惩罚。
之后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在东城县花了大半年,打探到了鲁肃的具体情报。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在黄巾之祸期间,其他世家大族,都是在疯狂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
而鲁肃反其道而行,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
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才在一次意外中,得知了鲁肃的名字。
情报打探的差不多,扬州地下情报组织的人认为,这种人即便不是赵风要找的鲁肃,也绝对是个人才。
至少在治理民生方面,绝对能胜任,所以在打探到鲁肃的表字以后,就把消息送回了并州元氏。
而王机等人,自然知道赵风求贤若渴的态度,所以把消息发给了在冀州的田丰。
然后田丰才把消息送给了赵风。
看到鲁肃的表字,赵风就知道,这个鲁肃,正是赵风要寻找的鲁肃。
因为同名的人,或许会有那么一、两个。
但同名同字的,那就不会出现重复的人了。
因为这个鲁肃的表字,正是子敬!
看完消息后。
赵风沉吟良久。
因为赵风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下邳国东城县走一趟。
因为赵风现在在东海郡,离下邳国非常近。
只是东城县在下邳国的最南端,过去十几里路,就到了扬州九江郡。
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如果距离远的话,赵风还不需要怎么犹豫。
只要派人去请鲁肃就可以了。
就算请不到,但既然发现了鲁肃,那不管如何,赵风肯定是要带走的,哪怕动用武力!
而要去请人,当然是自己亲自去请,才能体现出诚意。
只是现在地处徐州东海郡,赵风的一举一动,可不单单影响着赵风的大军。
还影响着陶谦和曹cao!
赵风沉吟良久,最后把自己的想法,跟崔琰说了出来。
然后问道:“季珪兄以为,我改如何决断?”
崔琰沉吟了一下:“抛开此人,乃是赵州牧要寻找的人不说。”
“单凭此人的事迹,就绝对是一个好父母官。”
“其能力大小不说,就凭此人之前的做法,治理一郡,应该没什么问题!”
之所以说,不考虑能力方面的事,是因为大汉以孝治国。
但仁、义之辈,也是要受到重用的。
而鲁肃之前的举措,起码也占了一个仁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