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横戈从百战(四)
关键时刻,呼衍沔果断下令撤退。 既然溃败已经无法避免,当务之急就是将损失减到最低。等他的命令传到前线之后,已经有近四分之一的匈奴骑兵被李彦率领手下冲散。 他们就像是一个身上不着片缕的美女对着男人搔首弄姿一样,下场可想而知。 剩下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退了回去,逃过一劫。 这一下壮士断腕的处理充分证明了呼衍沔的能力。危急关头,冷静地找出解决的办法而且坚定地去执行,而不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尝试冒险,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李彦就很遗憾,他本以为自己能够将这些匈奴骑兵杀个对穿,彻底瓦解敌人的反抗能力,这样的话这一战的结果也就出来了。但没有想到这些匈奴崽子逃跑的时候也这么利索,现在对方已经重整旗鼓,他手底下的兵还是少了一点,继续追上去的话八成就要被人包饺子了。 这样的蠢事他可不会干。在将没有及时撤退的敌人斩杀殆尽之后,他没有多做停留,带着手下返回。 第一回合过去,楚国和匈奴两方都损失不小,但综合来看还是匈奴人吃了大亏。 呼衍沔虽然表情严肃,但眼中还是忍不住出现了一丝忧色。 呼衍沔今年已经年近五十了,他几乎是眼睁睁的看着彭远是如何将定山军一点一点地打造出来,成为今天匈奴的大敌的。 更令他不安的是,楚国对外表现的越来越强势,带给匈奴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么说或许有些不准确,楚国人对外一直很强势,但以往这种强势匈奴人体会的不是那么明显。楚国人虽然将中原各路豪杰尽数打服,但塞北广袤的草原却限制住了他们的脚步。 尽管匈奴的国力要低于楚国,人口也要远远低于楚国,但是两国之间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却一直是匈奴人。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掌握主动权,原因很简单。匈奴人的战马数量要远远多于楚国,平均每个匈奴战士都能分到最少两匹战马。如此一来,当然可以在战争开始之后进退自如,来去如风。 但现在因为有定山军在,匈奴人的劫掠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成功,付出的代价也会让各个部族心痛的整宿睡不着觉。 依他的本意,呼衍沔并不想在这时候与定山军展开这样一场看不到什么好处的战争。最后是察尔汗说服了他。如果只是单纯为那位任性的圣女创造逃脱追杀的条件的话,他是说什么都不会同意的。但这场战争背后还有着政治上的考量。 老单于逝世,新单于即位。整个草原上的人都在等着看新单于的表现,察尔汗必须要证明自己是草原上最强壮的狼王,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战胜匈奴的大敌,定山军了。 察尔汗很清楚,匈奴与定山军的战争无法避免,与其等定山军杀过来,他还不如抢先动手。这样的话还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察尔汗没有亲自统帅军队,他把这份责任交给了呼衍沔。呼衍沔在感动于新单于对他的信任的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这一战,匈奴人不能战败,胜利当然最好,不能胜的话也要让定山军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为老单于的“遗嘱”,察尔汗的位子一直有些不稳。如果这一战败了的话,因为察尔汗即位利益受到损失的那些人一定会跳出来煽风点火的。 对这些人,呼衍沔是万分的看不起。争取自己的利益并没有错,但也要看看是什么时候。现在的匈奴最需要的就是团结,如果再像从前那样全都只顾着自己的话,很可能有一天他们一觉醒来就会惊愕的发现楚国人已经杀到自己的家门口了! 想到这里,呼衍沔下定了决心,打,一定要打。 ………… 任荣并没有想这么多,匈奴人主动求战,他当然不会让对手好过。前段时间的叫骂已经让军中的人憋了一肚子的火,就算匈奴人现在想要认输撤退,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他很好奇呼衍沔在首战败退的情况会拿出什么样的手段。 呼衍沔没有让他等太久,一支数量大概在两千人左右的重装骑兵出现在任荣的眼前。 任荣脸色大变,放声厉喝:“是谁把铁卖给匈奴人的?” 前文就提到过,大楚在与匈奴人的贸易往来之中是没有铁的。大楚能够凭借步兵与匈奴人的骑兵对抗,武器上的优势占了很大的因素。一旦发现有谁私自向匈奴人贩卖铁器,官府就会立刻出动将其抓入大牢。最轻的也要笞三百,扔出去服苦役,而大部分这样的家伙直接就被处死了。 他没有想到在这样的严刑峻法之下,居然还有人冒着砍头的风险卖给匈奴人铁器。 看这两千名重装骑兵人马全都披甲,再算上手里的兵器,装备这样一支骑兵至少也要三千石的铁。匈奴人悄悄建立了这样的一支军队他竟然完全没有收到消息,诚可谓苦心孤诣了。